一名年輕美國人剛完成其在泰國和平部隊的工作,決定繼續留在泰國,體驗佛教僧人的生活。他住在曼谷的酒店,不知道要到哪裏當和尚,於是問服務台的職員。由於他所問的問題,並非曼谷酒店的服務台職員平常會遇到的,因此他所得到的答案不那麽正確。
體驗佛教僧人的生活
酒店服務員建議他到位於市中心的屈波汪僧皇寺(Wat Bovornives),那裏住了一些西方僧人。他們還叮囑他帶備食物去,以供養托鉢的僧人,然後就可以請求他們給他剃度。
那位年輕美國人按照指示,於早上四點鐘左右來到那佛寺。佛寺大門鎖着,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在空無一人的街上來回流連。這時候一名泰國長者走近他,用流利的英語問他是否需要幫忙。他向老人說出自己的目的後,老人家告訴他佛寺的大門不到早上五點半不會打開,但因為他有佛寺的門匙,他可以在和尚出來之前,帶領他逛逛四周。
那泰國長者打開一道通往剃度主殿的鐵閘,開了燈,然後打開主殿雕刻精美的大門,領他進去。那長者就引人入勝地詳細介紹建築物牆上的傳統泰國圖畫,包括誰贊助那些圖畫及贊助的原因。它們有些是為了給離世的父母積累功德而捐出的,有些是為了病重的孩子早日康復而捐出的。一小時很快過去,介紹完最後一幅壁畫後,那泰國人叫那美國人在門外等候,因為很快會有一名大和尚出來,到時可把食物放在大和尚的鉢裏,並提出剃度的要求。這時候,那泰國長者把門鎖上。
那美國人按指示做了,之後被大和尚引領到佛寺裏面去接受基本訓練,為他的剃度儀式做準備。
可是,那美國人聽不懂受指派去訓練他的和尚所說的英語。他問:「能不能由另外一位法師來訓練我?」
他得到的回答是:「這已經是全寺院裏英語最好的啊。」
那美國人回應說:「那麽,那天我遇見的泰國長者呢?那位打開鐵閘,帶我進去剃度大殿裏面的長者。他的英語可真完美呢。」
和尚馬上領那年輕人去見佛寺年老的住持。當他向住持說出經歷時,住持叫他的秘書把年輕人所說的都記下來。
那位長者真的存在?
你看,普通人是不可能有那鐵閘的鑰匙的。事實上,那閘門叫御門,只有泰王及王子才可以經那門進出。那寺院是泰國國王短期出家時受剃度之地。那裏的燈是不能按美國人描述的方式亮起來的。普通人是不可能有那整個佛寺裏最神聖的建築物的鑰匙,連年邁的住持也不太知道廟裏那些壁畫的故事。
於是,住持讓美國人描述他看見的那位泰國長者。開始時,美國年輕人只能說他穿着當今不常見的傳統泰國服飾。其後,當被問得迫切時,他抬頭仰望了一下,驚奇得呆住了。住持辦公室的牆上,掛着那泰國長者的肖像。
美國人驚叫說:「就是他!他就是我遇見的人。」
肖像中的人是泰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陛下。他於1910年10月23日去世。他能夠經過御門進入那裏,因為他是國王。他知道寺裏壁畫的所有細節,因為他的家族是主要贊助人。一個現在肯定成為了神靈的前泰王,幫助了一個年輕人實現他成為僧人的願望。
出版資料
書名:好?壞?誰知道?
譯自:Good?Bad?Who knows?
作者: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譯者:林天賜
編輯:汪橋
校對:李衎政、林麗森、梁文威
出版:覺智國際基金會有限公司
版次:2015年10月22日初版一刷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962-7287-15-5
定價:港幣88元正
分類:快樂—宗教—佛教
(覺智國際基金會授權轉載,文句曾經潤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