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事,買電視

短短三十年的光景,我們目睹香港電視業的風起雲湧,一同經歷和成長於這段光輝歲月。欣賞到不少家喻戶曉的經典劇集,不僅為本地市民留下美好珍貴的回憶片段,本地電視更開拓周邊國家的市場,為世界各地的華人提供姿采豐富的大眾娛樂,奠定作為流行文化重要的部分,着實令我們感到自豪。
年前全城鬧得熱烘烘的免費電視台發牌事件,竟發展到如斯景况,相信亦非大家意料所及。畢竟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喝着電視的奶水大,莫非真是有奶便是娘,電視大過天;再加上對追求創意空間與爭取公義的訴求下,令事件看來更顯複雜。回憶總是美好的。香港人從戰後貧乏的環境下,胼手胝足,努力拼搏,逐漸解決溫飽。在生活安定下,小康家庭開始追求「家居四寶」,包括電飯煲、雪櫃、洗衣機、電視機。而以電視機所發揮的社會功能,已超越一般電器,皆因電視節目除了提供資訊外,最重要是包含娛樂和廣告,既影響着我們的意識形態,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文化。隨着免費電視台的出現,電視售價普及,1970年代起,電視已成為普羅市民家庭必備的物件,香港也正式進入充滿娛樂和資訊的「電視撈飯」新時代。
 
重播《書劍恩仇錄》是八十年代初,每逢歲晚至農曆新年深宵必備節目。主題曲響起,加上家中打麻雀聲,滿室就洋溢着新年喜慶。
重播《書劍恩仇錄》是八十年代初,每逢歲晚至農曆新年深宵必備節目。主題曲響起,加上家中打麻雀聲,滿室就洋溢着新年喜慶。
 

日本家電稱霸

 
打從七十年代起,日本家電早已雄霸本地市場。樂聲、東芝、日立、三洋、三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至於可以抗衡的歐美牌子,只有德律風根、根德、藍寶、菲利普等寥寥可數,英國出品更早已銷聲匿迹。這時電視機以「撳掣」取代舊款轉盤選台,其後在1977年左右,更有首創輕觸式轉台的電視面世,可惜因技術問題,加上香港氣候潮濕,經常出現自動跳台的毛病,至於遙控器也是八十年代初的後話。
 
英國出品的美輝牌,19吋電視機售1,196元,以當時一名普通軍裝警員月薪不足300元計算,一部黑白電視機絕對稱得上是奢侈品。
英國出品的美輝牌,19吋電視機售1,196元,以當時一名普通軍裝警員月薪不足300元計算,一部黑白電視機絕對稱得上是奢侈品。
 

托電視機回鄉探親

 
1978年後,中國對外開放,家鄉親人對物質需求甚切,書信中,更列明不同品牌的家電清單。猶記得八十年代中,跟祖母帶着一部重甸甸的二十一吋日立牌彩電和大量日用品回鄉探親,經羅湖海關時,驟眼所見是人群如潮湧般,托着大盒小盒的電視機和行李爭相過關,相信不少香港人仍然對這幕「中港文化交流」的大時代景象記憶猶新。
 
短短三十年的光景,我們目睹香港電視業的風起雲湧,一同經歷和成長於這段光輝歲月。欣賞到不少家喻戶曉的經典劇集,不僅為本地市民留下美好珍貴的回憶片段,本地電視更開拓周邊國家的市場,為世界各地的華人提供姿采豐富的大眾娛樂,奠定作為流行文化重要的部分,着實令我們感到自豪。
 
昔日「公仔箱」雖小,但容得下無限的創作空間,包羅萬有,人盡其才。今時今日,電視已進化成超薄高清,奈何內容竟是千篇一律,反智乏味。與其整色整水落雞汁,倒不如開放平台,引入競爭,發揮創意,重新打造「電視撈飯」的新世代。
 
1973年,家中第一部彩色電視機,叔叔(左)和我亦只是配角而已。當年不少友輩都會以家電作為拍攝對象,寄相片回鄉,炫耀一番。
1973年,家中第一部彩色電視機,叔叔(左)和我亦只是配角而已。當年不少友輩都會以家電作為拍攝對象,寄相片回鄉,炫耀一番。
 

由黑白到彩電

 
1960年代中,我家算是有幸最早擁有電視的一群,據聞這是祖父回港拍板購買的,因祖父是居菲華僑僑領,電視機是新穎的奢侈品,既可娛人,也可在朋輩中炫耀。麗的呼聲就是當時的唯一選擇,即使黑白、常見雪花兼要繳交月費。但稚童的我,對這個「公仔箱」卻充滿好奇和想像,奈何祖母平日竟將電視機外置的摺門上鎖,只容我在假日收看黑白卡通片,雖感不忿,總算聊勝於無。
 
70年代的三洋牌20吋黑白電視機,是典型的箱式設計,內有足夠空間給顯像管散熱。以扭掣代替原先的轉盤,省卻追台時的麻煩。兩邊鋼層為喇叭位置,比單邊出聲效果為好。左邊兩組扭掣,分別控制畫面光暗和對比度。
70年代的三洋牌20吋黑白電視機,是典型的箱式設計,內有足夠空間給顯像管散熱。以扭掣代替原先的轉盤,省卻追台時的麻煩。兩邊鋼層為喇叭位置,比單邊出聲效果為好。左邊兩組扭掣,分別控制畫面光暗和對比度。
 
只需兩面摺門拉上,就可上鎖。
只需兩面摺門拉上,就可上鎖。
 

初見彩色畫面震撼

 
上小學後,同學中流行打怪獸玩意,因無綫購入日本劇集《超人吉田》和《超人阿鄉》,掀起熱潮。放學後走到樓下明仔家中,一看之下,驚為天人,彩色畫面竟是如此震撼,超人故事整日徘徊腦海,引發我對電視的全新觀感。即晚飯後,硬着頭皮,嚷着祖母購買新電視,祖母起初黑臉,但在我嘮叨之下,情急智生拋出「有彩色,無雪花,唔使畀錢,連明仔屋企都有部」,才打動祖母考慮購買。
 
日立牌電視出產多款型號。強調直角畫面兼具六大優點,包括不反光,音響音質好,還有具高貴家具式設計,表面有木紋可配襯家居裝潢。
日立牌電視出產多款型號。強調直角畫面兼具六大優點,包括不反光,音響音質好,還有具高貴家具式設計,表面有木紋可配襯家居裝潢。
 

國仇家恨 vs 熱賣日貨

 
在數個月後,祖父首肯之下,一家人興高采烈走到那間馳名電器店平霸。過程中,印象至深除了是平霸的硬銷經典口號外,是祖父一直對日本懷有「恨意」,相信那個年代的家庭早輩,都存有這種國仇家恨心態。只可惜面前,陳列架上眾多款式的電視機,十居其九都已是日本品牌。最終在店員熱烈推銷下,祖母以平價和耐用作最終考慮,買下三菱而棄德律風根,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家中第一部彩色電視機,祖父只好悻然點頭離開,這景象一直至今難忘。後來更發現明仔的母親一直瞞着家中老輩,說廚房中的樂聲牌電飯煲是英國貨,才驚覺此情此景,比比皆是。無論如何,對於一個「細路」來說,可以「升呢」,擁有一部彩色電視機睇超人打怪獸,與家人一起觀看《歡樂今宵》後才入睡,才是實實在在的香港生活。
 
聲寶牌電視是當時的日本名牌,更是不少家庭趨之若鶩的家電。其後更贊助無綫的音樂節目《聲寶之夜》,造就葉麗儀成為多集的「爆燈」台柱。
聲寶牌電視是當時的日本名牌,更是不少家庭趨之若鶩的家電。其後更贊助無綫的音樂節目《聲寶之夜》,造就葉麗儀成為多集的「爆燈」台柱。
 
意想不到往後的日子,睇電視漸漸成為我跟母親討價還價的籌碼。每天放學後,加速做完功課以換取觀賞節目時間,不幸成績滑落,「無電視睇」就是平生最大的懲罰。年紀漸長,對自身權利的認知和實踐,多多少少是為家中睇電視,引發出大大小小的抗爭而開始,差點兒要以絕食換取「電視權」。
 

麗的呼聲

 
麗的呼聲(香港)有限公司(Rediffusion〔Hong Kong〕Limited),是英國麗的在香港的分公司,1949年為香港第一間商營廣播電台,由於之後加入者競爭下,於1973年停播。而其有線電視台於1957年啟播,名為麗的電視。八十年代,轉售澳洲財團後,再轉售邱德根,並改名為亞洲電視。而九十年代後,麗的呼聲退出廣播市場,只經營信號傳送服務予舊區用戶,基於客戶下降,成本上漲,於2012年停止服務。
 

五台山

 
七十年代,在九龍塘上短短的一條廣播道上,竟駐有三間電視台,包括無綫、亞視、佳藝電視(1975-1978),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兩間電台,合共五間傳播機構,因此稱為「五台山」。其時廣播道上,早有不少追星粉絲徘徊。後來隨着佳藝電視倒閉,無綫跟亞視陸續搬遷,五台山昔日的光輝已經不再。
 
圖片:作者提供
 

吳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