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讓我們看到事實的兩邊。有些和我年紀差不多的朋友都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當下身體不錯,但總說自己老了,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過度擔心子女的未來和自己日後健康,有些更是買多少醫療保險都不能安心。其實我們應該善用今天健康的快樂,感恩醫療科研和改善生活的科技的進步。
我有機會參觀過一個為年長人士設計、讓他們能較易照顧自己的房間,透過一些輪椅路軌、特別扶手等的安裝,能夠減少對其他人的依賴。近來人工智能和機械化產品的研發愈來愈迅速,加上無人駕駛技術也日漸成熟,只要能保持健康,活得自由自在,獨立地來往自如到高齡並不是幻想。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還有曾經學禪的蘋果教主喬布斯每天自問的名句︰「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什麽?」都是建議大家活好當下的每一天,享受生命,活得快樂及有意義,利己利人,不用活在灰色情緒之中。
我們冀望醫療保健和其他相關科技不斷進步帶來較幸福、少受病痛之苦的晚年(佛說生老病死之苦是無可避免的,所以「苦」是真實);但是,懂得養生之道,應該才是活好中、晚年最重要的開端。最近有幸聽到一位禪師的開示,人的身心的最佳狀況是由自然調適的工夫達至的,無辦法的地步才用藥;他還打趣的說,英文的藥字(drug)最能反映藥性,因為是醫藥和毒品是共用字。禪修包括了一些養心和養生的方法,例如呼吸的方法、靜觀、打坐、在大自然禪行、茶道、花道,都有助保持身心的健康。
長養慈悲心與利他精神,會使人減少被物慾牽着走,覺得活得有意義,更有動力去保養身體,願意住世。當然禪修不是唯一修養身心的方法,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培養精神和形體健康的路徑,無論是宗教或是世俗鍛練都可以,最重要是殊途同歸。我對魏晉時代的玄學家嵇康《養生論》的描述也很嚮往︰「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着,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共勉之。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