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皇帝

康熙曾對講官說:「向來隔日進講,朕之心猶然未愜。嗣後爾等須日侍講讀,闡發書上旨,為學之功,庶無間」。可見年少的康熙勤學不休,以天天讀書為樂事。

本欄連續寫了幾篇介紹古代幾位青少年如何發奮圖強,最終成才的故事。有來自草根階層的厲歸真、宋濂;亦有出身官宦之家的甘羅;今文再介紹一位九五之尊,如何憑着本身努力,完成不朽帝皇之業。此位人君可謂無人不識,當世已聲名遠播,身後歷史地位亦超然。坊間有不少中國古代十大皇帝之類的書籍,他總能佔上一席位。他出身外族,是滿清皇潮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愛新覺羅氏康熙。

中國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滿族人,其祖先發祥於我國東北名山長白山,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亦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遠見的政治家、軍事家。而康熙在中國歷史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毛澤東曾讚揚康熙對中國民族的貢獻,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康熙在位期間有不少政績,對於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並奠定了清朝國力鼎盛的根基,後世人一般會將康熙及乾隆的執政時期稱頌為「康乾盛世」。康熙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是順治帝的第三子。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康熙做皇帝期間革除舊有制度,施行新政策,並提倡文教。他更決定撤藩,平定了三藩之亂,及後出兵收復台灣,捍衛中國內部統一多元民族的主張,維護國家的統一與領土完整。他在位時對內實行德治,大力發展生產,開創了康乾盛世的興盛局面。

好學不倦

於教育而言,康熙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好學不倦,而且學貫中西。康熙年少已開始讀聖賢之書,努力吸收儒家文化。而康熙的成長,主要得到祖母孝莊皇太后的精心撫育培養。孝莊皇太后是一位很有政治遠見的女性,並擁有豐富的治國經驗。她親自教誨自己的孫兒康熙,使他自幼養成了好讀書、愛讀典籍的好習慣。此外,康熙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養成敏求苦學的習慣。五歲開始讀書,早夜誦讀;十歲時,已博覽群書,背誦不遺,隨便舉出一篇古人文章,他也能口誦如流,不遺一字。良好的啟蒙教育,為康熙的成功之路建立了強大的基礎。正如康熙自己所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軌,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

讀書不是求分數

康熙好學的程度怎樣?可從「經筵」制度略知一、二。皇帝讀書宮中,有一種名叫「經筵」的形式,是由講官專為皇帝講解經史要籍的。康熙對此十分認真,他曾對講官說:「向來隔日進講,朕之心猶然未愜。嗣後爾等須日侍講讀,闡發書上旨,為學之功,庶無間」。可見年少的康熙勤學不休,以天天讀書為樂事。 為求爭取學習的時間,康熙在位時還請翰林每天進講,並設有南書房讓侍講學士張英授課。按照舊例,每年到夏至,皇帝應輟講,但康熙卻要求講官照常呈上講章,讓他每天閱讀。即使康熙文六次南巡,不顧路途勞累和政務繁忙,仍堅持讀書。

康熙的好學,還表現了出他的格物窮理和堅毅的精神。他深知要治理好江山,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從歷代的豐富典籍中,吸取有益的知識及其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所以,康熙認真探求書中的精髓,反對死啃書本。所以,康熙並不是呆聽呆講,他的做法是「侍臣進講,朕乃覆講,互相討論,庶有發明。」可見他的確能思考問題,在了解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絕對不是以學經筵擺架子,而是真正的勤學苦讀。

學習型領袖

勤學的康熙除了學習外,他亦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清代的政策上,使國家與時並進,國力不斷提升。康熙年代已有不少西方傳入的科學知識,康熙皇帝特別喜歡和傳教士交往,與前代皇帝不同,彼等也喜歡和傳教士接觸,唯所好者只是「奇技淫巧」,如西方人的鐘錶玩具,但是康熙皇帝卻不同,他喜歡的是西方人的科技,而且還下過苦功學習。據不完全統計,做過康熙老師的傳教士有11位之多,有來自法國、比利時、德國、波西米亞(Bohemian,即現在的捷克),以及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學習的範圍從天文、曆法、地理、數學、光學,一直到哲學、音樂、解剖等,內容絕不較現今大學的課程遜色。

眾多學科中,康熙最喜歡學習數學,對幾何最有心得,所以他聘請通曉自然科學的西洋人為他講解幾何學、天文學、數學、製作測量儀器等西方知識,及後頒布了《新製靈臺儀像誌》、《康熙永年歷法》。還請西方人士測量中國各地的地理面貌,完成《皇輿全覽圖》。他利用西人南懷仁為欽天監,改善中國農曆的曆法,並且在兵器製造、地圖測繪、治河等領域上,都取得了佳績。由於康熙學習目標明確,重視實踐,學以致用,所以在治理國家方面取得極大的成效。康熙期間,中國人口已逾一億,不誇張地說,康熙可能是當時中國最懂西方的中國人!康熙帝本身是滿族,既接受中國文化,又能接受西方科技思想,用現代的教育術語來說,是一位難得的學習型領袖。

由此可見,康熙的成功除了有賴其母親孝莊皇太后的悉心栽培,令他年少就飽讀詩書,奠下穩固學問的基礎外,更重要的還是由於他一己勤學之心,更樂於接受異族文化,乃至西洋思想,視野得以大大廣闊;加上其他優良政策,終能下開雍正和乾隆兩代的盛世。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