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始了,家長的煩惱才剛剛開始。最近多了團體邀請我參加家長分享會,其實我的觀點已經在專欄跟各位讀者分享,只是人到現場就會多了很多互動,自己的肉緊表情多了一味戲劇添加劑,對某些政策、某些學校、某些官員的不滿,很難從文字活潑表達出來,所以有必要到現場分享。
樓下託兒樓上上班
上星期匯豐銀行邀請我和200 多個家長分享,之前我們在咖啡店閒談,說起原來匯豐在自己的中心開辦了類似託兒的服務。你想像一下,一早起牀送兒子到公司樓下的託兒所,然後自己上樓上班,中午可以探望,最後一齊下班,我相信員工對公司的感情必定更加深厚,效率也一定提高。
我覺得6 歲前一般大企業都可以提供這種服務。還向對方開玩笑說:我今年要開辦幼稚園,不如就在匯豐中心設一間國際幼稚園,上址辦公的同事優先,學額不夠可以開放予各區同事的子女。
大企業要搬辦公室,也首要在附近找託兒和幼稚園(幼稚園的地點有嚴格要求),故這玩笑應該不是天方夜譚;等於現在的企業需要投放資源在環境保護和社區服務上, 「投資回報」已經不是現代企業天公地道的說法。
30 年前在大陸開工廠,你要接美國企業的訂單,就必定要安排符合他們要求的宿舍、飯堂、休憩地方;太太懷孕,丈夫要求有薪長假期,曾經被視為笑話,現在已經開始成為聘用條件。今天的資本家與往日已經大大不同,我認為大企業的員工應該向公司爭取設幼兒教育或託管服務,當成行成市時,其他被動企業就會跟從,企業利潤大家都有供應,企業「內服」,服務同事也是理所當然。
看似蝕底除笨有精
我認為匯豐的託兒服務值得各大企業學習,尤其地產商如果提供這項服務,就算只是服務自己的同事,也可減輕地產霸權的惡號。
有朋友問我幼稚園沒有小學銜接,不怕嗎?我回答:只要課程可以培育多元的學生,讓他們對知識有好奇心,相信他們應該受歡迎。
我曾在這裏提及過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家,他指出愈早投放資源在孩子身上,回報愈高,只是我們的投放方法錯誤,不是嗎?我們花費搶位,讓小孩子入國際學校,其實就是買回她不用做功課的時間。
員工少焦慮,生產值增加,請假也不會多,公司只賺不蝕,值得考慮。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