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做人能夠有多點同理心

──再論教師合約制

假如依曹校長所言,合約制是一道有利無害的活水,不妨切身處地,學校的校長是以合約制,到底會如何是想呢?

本來新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銳意着眼處理本地教育各項積存的問題,尤其是中小學班師比及合約教師困境,雖然現在倡議的方案(即每校增加0.1班師比,以將現有2.4位合約教師納入為常額),與業界長期爭取的期望(班師比增加0.3,以增加7.2個常額編制)仍有相當距離,然而對於新一屆政府認同並將合約教師問題視作其中一項重點處理的項目,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始。然而,當政府重視相關問題,業界亦期望有關現象得以撥亂反正的同時,近期卻出現不少擁護合約制的言論,比如曹校長近日發表的一些文章(《合約制不是洪水猛獸》),甚至將合約制形容為有利準教師就業的「一道活水」,實在教人眼界大開,以至有點摸不着頭腦,故此晚生斗膽嘗試就有關觀點商榷一下。

因為有歷史因素,存在便等同合理?

曹校長多次指出,教師合約制的存在有其「歷史時空因素」,因為「全港常額教師數目因縮班而減少,新畢業生要謀一常額教席極其艱難」,因此「在班師比未改善前,政府撥出資源,讓學校自行以合約方式去增聘教師,除此之外暫無方法」(節錄自曹校長《教師合約制是一道活水──再論教師合約制》一文)。的確,合約制由其出現以至演變成今日生態扭曲且尾大不掉的弊病,絕對有其歷史因素,即使新一屆政府願意以擴大0.1編制作為起點,距離妥善解決有關問題仍有一段不短的道路。然而無論政府會否着手,抑或以多大力度處理常額編制的事宜也好,我們時刻需要慎思及自我提醒的是,到底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去對待教師合約制的現象?是否因為有歷史因素,便認為這種扭曲生態的存在是合理,甚至要以感恩戴德的心態去歡迎這種做法?晚生很高興曹校長在文中開首亦提及「業界極力爭取改善班師比」,但倘若抱着「合約制度是一道從善如流的『活水』」的心態作出爭取,恐怕只是緣木求魚,難有成就。

豈止活水,簡直是一道龍捲漩渦

對於如何解讀合約視為一道「活水」,曹校長以其管理的學校經驗為例,認為如無政府當初撥款,根本無法將一批具大專程度、師訓資格、以至是學士及碩士學歷的年輕有心人聘用為教學助理以及助理教師,如此「用心良苦、扶掖後進」,實在教人汗顏;而這也令我不禁慶幸出道至今遇上兩任良心校長的賞識,讓我(還有幾位同期加盟的同事)能以全職身份履行教育孩子的使命,以至獲得常額聘約,而非以「教學助理」或「0.3/0.5/0.7助理教師」的支離破碎身份工作。晚生十分欣賞曹校長文中提及的那位「明言樂意擔任支援教師而不想當正規老師」的教學助理,在如此扭曲荒謬、前途徬徨的環境下依然如斯積極面對;然而身邊耳聞目擊更多的是,絕大多數曹校長提及的那些教學助理及助理教師,均面對前途朝不保夕的困惑、夾在學生與同事之間,既談不上是一位老師,也不是一位文書助理的錯亂身份認同。可能在曹校長的視角眼中,一筆過撥款是一股養活他們、「善用」他們的活水;但對於受苦於合約制度的一眾教育工作者而言,這股活水,恐怕是一股不斷將他們拉扯沉淪的龍捲漩渦。

假如做人可以有多一點同理心……

晚生是修讀輔導的,兩年來的學士後訓練,讓我經驗到無數輔導及心理學大師的理論學說。而無論是哪個學派,均認同並強調「同理心」(Empathy)於待人處世的重要性及意義。簡單而言,所謂同理心,就是「你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永遠不要對他人作出同樣的事」。

我認為教育作為一門以人本關懷為本質的工作,是很應該體現同理心,不論是成年人與孩子之間,還是成年人之間,均需要擁有這種美德,尤其是上層更應該懷抱這種信念,締造一個能夠體現「真、善、美」的學園環境。假如依曹校長所言,合約制是一道有利無害的活水,不妨切身處地,體驗一下另一個平行時間之下,學校的校長是以合約制,或者是以0.3、0.5或0.7編制下聘用,到底會如何是想呢?是否如曹校長所言,「會樂意繼續支援學校而不想當正規校長」呢?

有人說合約制有利無害,能否舉一例,有學校拒絕撥款,不聘常額校長,堅持只用撥款聘用合約校長進行學校管理的?不要太看扁學校管理層啊。當然,晚生衷心希望社會對教師合約制的困境有更大的關注,政府對合約制的問題有一個改正、優化、解決的過程,會總結正反經驗逐步改善合約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