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2日,雅羅航空 (Arrow Air) 包機從加拿大紐芬蘭省甘達機場起飛即失事,無人生還。空難調查推斷是超載及機翼結冰雙重失誤,爬升力不足,失速墜毀。不過航空安全局意見分岐,有委員不苟同,另撰少數報告交代。四年後空難重演,確證專組當年判斷正確,加拿大重組航空安全局平息民憤。香港現屆政府上場後,連番辣招抑壓樓價,卻事與願違,五年來反攀升五成多,顯然未對症下藥。各方出謀獻策,政府卻固執己見,官民分岐之大,有如當年雅羅空難調查報告。特區政府換屆在即,強調政策創新與貼近社會實際問題,冀這股新人新風能虛懷若谷,正視前朝失誤,撥亂反正,妥善處理問題。
雅羅航空承包駐外美軍運輸,失事航班1285從埃及開羅運送休假陸軍101空降師官兵回國歡渡聖誕新年,途經德國科隆及加拿大甘達加油,而在尾程失事,起飛後隨即墜毀,乘客與機員共256人悉數彌難。
事發在午夜後,肇事地點距離跑道尾約270米,機身直墮地面後斷裂,殘骸散落。目擊者報稱航機墮地前閃現火光,落地後陷入火海,且燃油四溢助燃,無人倖存。肇事機種是美製道格拉斯廠DC-8型號,機齡16年,屬早期設計噴氣民航機,航程紀錄儀器簡陋,增加調查困難。
加拿大航空安全局委派空難專組調查事故,專組發現航機駕駛倉錄音機失靈,失事前正副機師及機械師對話欠奉,無從得悉關鍵時刻機員如何應變,也無從判斷有否人為失誤。飛航數據紀錄儀無損,但衹有主要數據(如空速等),與現代儀器有天淵之別,功用不大。物證有限,人證全無,現場惡劣,可見調查工作艱巨。
調查專組契而不捨,抽絲剝繭,務求找出真相。現場殘骸散佈不廣,佐證航機並非空中解體,而且化驗證實無火硝遺痕,可排除爆炸。從掠過樹林遺痕推斷,航機墮地前機頭指向上且角度偏高,是典型失速意外。調查專組從殘骸儀表版及飛航數據紀錄儀印證,肇事時空速是167海浬,遠高預定之144海浬,爬升力應足夠有餘。檢查引擎殘骸也無故障跡象,與紀錄儀數據吻合,事非尋常。
及早正視 除冰消危
百思不得其解,調查方向轉往載重。航班客運載重連手提行李,向以標準值推算,因為男女老幼組合大同小異。是次1258航班搭載大兵,專組翻查個人紀錄覆核體重連裝備,算得平均高達220磅,航班實際是「超載」,但不應構成意外,因為早前開羅及科隆皆起飛順利,故甘達天氣或是關鍵。翻查當日天氣,嚴寒有雪,而航機停留補給個多小時,機翼前沿積雪成冰是等閒。有人目擊機員曾巡查機身,但無指示地勤除冰,似未正視問題。調查專組推斷結冰增加阻力,擾亂氣流,影響航機爬升,出現低空失速,無從糾正,並以風洞實驗及模擬飛行驗證。
可是航空安全局意見分岐,九名委員中五人同意專組結論,四人異議另撰報告,堅持爆炸破壞導致失速,因為四號引擎扇葉有撞擊痕跡,並有殘餘漆油。雙方僵持不下,結果官方報告破天荒分為主流及少數兩部分。四年後空難重演,1989年3月10日安大略航空1363航班風雪中從戴頓起飛,隨即失速墜毀,過程如出一轍,佐證當年調查專組推斷有理。事故的教訓是政府若不拘泥結論,及早正視除冰消危,慘劇本可避免。同年加拿大最高法院退休法官入稟覆核雅羅事故調查報告,法院裁定物證人證俱不足以支持主流及少數結論。聯邦政府改組安全局,平息民憤。
樓價上升 供求脫節
故事是否似曾相識?現屆特區政府2012年上場時,樓市熾熱,樓價節節上升,供求脫節固然是底因,利息偏低也推波助瀾。從官方統計推算,公屋居屋空置約5%,屬正常水平,私樓則高達14%,明顯偏高,可見市情錯綜複雜。政府尋求良方治標治本,各方也出謀獻策。綜合眾議,公屋供不應求,私樓供求錯配,停建居屋及「勾地」(申請拍賣)代替定期拍賣令情況變本加厲。復建居屋重塑租置階梯,恢復定期賣地,是社會共識。不過早屆政府實施「孫九招」緊縮供應多年,要趕上需求糾正錯配非三年五載可成,也無短途捷徑可達。
惟政府漠視現實,反將失衡錯配簡化為供不應求,先成立專責委員會作長遠規劃,推算得十年需求增加460萬多,再擴大供應壓抑需求雙管齊下,務必令樓市降溫。其實地盡其用擴大供應談何容易,見縫插針及提高地積比等乃杯水車薪。但政府則以此為診症的結論,並以樓市辣招作為壓抑置業需求的手段,爭取時間興建房屋,增加供應。若此斷症正確,在此政策下,供求此消彼長,樓價應是回順可期,市場回穩則應指日可待。
辣招壓抑 藥石亂投
誠然,長遠而言,增加樓宇供應乃正確方法,但屬套套邏輯,沒甚特別。但政府以「辣招」壓抑當前需求,則屬藥石亂投的應對策略而已,亦錯估了現實情況。所謂樓市「辣招」,其實由兩部份組成:其一是稅務辣招,此為寓禁於徵,排斥炒賣投資,讓路置業安居。其二為按揭辣招,此為管制借貸,排斥邊緣買家,減低拖欠風險。對於稅務辣招,由於是讓路首次置業者,我們並不反對,但按揭辣招則明顯糾枉過正,因而產生諸多顧此失彼的問題,尤以如下四端最為突出。
其一是辣招頻出,愈加愈辣,但樓價卻愈壓愈升,且令房屋問題變得愈為糾纏複雜,不但影響私樓市場,令新樓愈建愈細,亦牽動劏房愈趨嚴重、公屋輪候日長,以及二按和「財仔」(放債人) 急增等問題。當中的現實,是當前房屋問題並非簡單的供求失衡問題,而是多重錯配所致,政府診斷以偏蓋全,過去五年的處理手法乃令問題不斷加劇,而非紓緩。
其二是辣招令樓市由用家主導,變成發展商主導,因用家難以獲得足夠手期上樓,只能「將貨就價」,發展商則投其所好,不但削減單位面積,亦提供二按「墊支」,所以近年一手樓成交大升,反而應是市場主導的二手樓成交則大幅萎縮,令市場效率大跌,無從發揮配對供求、議價平衡等固有功能。由此產生的,不但是換樓鏈被打斷,更令發展商掌控了樓市的定價權。
其三是辣招嚴令銀行採取「逆周期措施」,收緊按揭,惟這樣卻令「財仔」借機壯大,發展商則以賣方提供二按化解收緊按揭措施。在按揭辣招下,銀行礙於自身地位及長遠利益不敢越軌,按揭業務無從發展。但「財仔」則乘勢坐大,物業加按再按,手續從簡,費用全免,不斷侵佔市場。問題是「財仔」不收受存款,也不受金融監管,卻涉足樓宇按揭,當局鞭長莫及,必然留下無窮後患。發展商因本身財雄勢大以提供二按協助置業者上樓,本屬無可厚非,但「世上不會有免費午餐」,發展商的做法,其實只是內部記賬,無需融資周轉,但卻能化解辣招於無形,既不會令樓市降溫,又可癱瘓二手市場,反客為主,令本身坐大,所以便有了新樓開盤主導市場的格局。
其四是私樓高不可攀,令劏房愈趨嚴重,公屋則輪候愈長。樓市有公營與私營兩大板塊,一向相輔相成。出租公屋照顧經濟能力低者,租置私樓滿足經濟能力高者,公營居屋介乎兩者之間,乃資助置業,三者組成租置階梯。市民在何處何時切入,視乎個人能力及需求而定。近年私樓樓價不斷攀升,租金如影隨形,劏房租金亦然,不少人自覺置業無望,只好改排公屋,輪候上樓,因而令公屋申請大增,且不乏具大學資歷之年輕單身者輪候,以求早獲安全網,此點實已偏離安置經濟能力最低層之原意,亦突顯了當前房屋問題在藥石亂投下的嚴重失衡。
利息偏低 樓價愈升
過往十年樓價愈壓愈升,令上例問題變本加厲,自有其客觀背境,與雅羅空難源於天氣地理異曲同工。2005年人民幣外匯改革,連年升值,市場憧憬港元跟隨,游資流港投入房地產,預期賺價賺匯,加速樓市升溫。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貨幣寬鬆利率超低,美元泛濫,游資變本加厲,港元首當其衝,「孫九招」政策實已過時。梁振英政府接過燙手山芋,轉打心理牌,滿以為寓禁於徵收緊按揭,可壓抑置業需求,讓供應趕上,扭轉樓價升勢預期。不過銀根寬鬆利率近零,欠天時更欠人和,事倍功半是意料之中。
雅羅航空及安大略航空事故,肇因是機師對風雪影響升降動力一知半解,低空失速回天乏術。香港樓價失控,肇因是官僚對按揭實務一知半解,辣招扭曲市場,發展商反客為主。分期付息還本是按揭業務靈魂,衹要月供在月入50%安全區以內,便不愁拖欠。供款(I)取決於本金(P)、年期(N)、利率(R)三個因素(I=F (P,N,R}),若有加息,必然觸動加年期或減本金,供款方維持不變。銀行大多加年期而不愁風險,因為業主約每隔七年換樓,實際清還年期遠較按揭年期短。本金是成交價折讓按揭成數,加首期減成數等於減本金,若年期及供款不變,反會提高供樓能力。成交價是面積乘尺價之積,若購買力提高,試問發展商選擇加大面積或加價為先?
按揭辣招,其實假設買方倚賴銀行按揭,賣方不會墊支首期,排除邊緣買家,需求大減,樓價自當回落。理論歸理論,現實是利息似有若無,發展商財雄勢大,優惠促銷機會成本低,買家預購樓花並即時按揭,建築期內分期繳付首期,化解辣招於無形。所謂「墊支」首期,其實是內部記賬,無需融資周轉,即使影響資金回籠也有限。再三加辣無助新樓市場降溫,反令轉手市場癱瘓,成交萎縮,樓價失去客觀指標,發展商反客為主,新樓開盤主導市場,樓價有如脫韁之馬。
最近有人鑽法律空子,以同一張合約購買多個單位,繞過印花稅辣招,正顯示官僚粗心大意。印花稅本是從價徵收,百多年前頒佈時那會預見今日辣招,一約多伙反有得着?「提示」銀行謹慎按揭,更顯畫蛇添足,自暴其短。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近年樓價失控,其實並非坊間所言乃市場出現「炒賣」或「泡沫」之故,元凶其實是按揭辣招過猶不及之故,而此辣招既不治標也不治本,反滋生各種問題,尤其扭曲市場運作以添煩亂。官僚既對按揭實務一知半解,有如雅羅航空機師,忽視風雪天氣影響飛航動力,釀成意外,亦剛愎自用,有如航空安全局個別委員,否定雅羅調查結論,空難重演後方如夢初醒。新一屆政府上任在即,實應以退為進,按揭撤辣,讓樓市恢復常態,釋放二手樓供應,恢復換樓鏈,樓價自必調整,返回正軌可期。
原刊於《經濟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