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造王失敗後,林鄭的重要任務是什麼?

新任特首不要忽視民間這種潛藏於不少人心中的願望。如何做好工作化解撕裂,的確是林鄭月娥的重要任務。

說這是大勝並不過份。要為曾俊華造王的人原本寄望他取得超過601票,後來他們看見情勢不妙,有人把目標降至401票,輸少當贏,但現在連這無甚意義的401票也遠遠未達。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說結果反映建制派大團結,她並無說錯。

中國內地官員常說香港是一本難唸的書,我不覺得這本書有什麼難,並認為選票的分布已可幫我們對香港的了解邁進一大步。分析這次的選票頗為有趣。

這次總共1186人投了票,但其中23張是廢票或白票,有效票是1163。我們可合理地假設這23張票是泛民主派所投(假設是否準確影響不了以下的結論),白票、廢票、加上曾俊華及胡國興的票共409票,比326個泛民選委多出83票。換言之,可能有83位被視作建制的選委投了給曾俊華或胡國興,佔860多位建制選委不足十分之一。也有可能少部分泛民投了給林鄭月娥,那麼投曾俊華或胡國興的建制選委便可能稍多於83人。

泛民造王 如意算盤打不響

泛民的造王者本是希望可從沒有參與提名的200多選委中(主要是建制的)爭取到一些票,又再寄望提名了林鄭月娥的選委會改變主意,用暗票投曾俊華,但這些似都是主觀願望,如意算盤打不響。我在報章幾篇評論中一早便已表示根本不會有多少建制中人肯明或暗的支持曾俊華,從選舉結果看來,推斷完全正確。

泛民的戰略目標應該有二:最理想是成功造了王,此人以後要作出回報,泛民從而得到更多的政治經濟資源。若是造王不成功,在選舉過程中打擊林鄭月娥的威望,增加其將來管治的難度,亦可提升泛民的議價能力,這也可以是一個目標。從結果看來,第一個目標完全失敗,第二個目標或可部分達到。

在開局階段,泛民中的造王目標並非毫無達成的機會,但他們策略錯誤,把別人當笨蛋,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怪不了其他人。要知道,曾俊華本是建制中的建制,生性隨和,在建制中尤其是在商界中的人脈不會比林鄭月娥差,若泛民300多票都投他,不投林鄭,加上曾自己的票源,他雖不見得是中央的首選,但也不是毫無勝望。可惜他們只懂搶攻,不懂防守,在球場中雖有入球,但對手卻入得更多。

我與一些學術界朋友曾組成一個「十三學者」的議政團體,成員中頗有名重學林之輩,除了一位朋友外,其他人都無黨無派,沒有政治背景。以我的觀察,若在半年前問他們支持誰當特首,很可能多數會支持曾俊華。但最近的一個飯局後,他們非正式投票表態,13人加上4位太座,竟有13人支持林鄭月娥,支持曾俊華的只得4人,使我頗為訝異。這批人與林鄭或曾俊華大都有多年交往,對二人的認識程度一定比起一般市民或網民的平均認識高得太多,我相信他們當中不少人並不認為曾俊華有團結大多數港人的能力,有人還可能相信他的支持者的活動,在客觀效果上會使到香港更撕裂。

這個看法不是針對曾本人,我們都知道他性格隨和,亦有君子風範,在敗選後的宣言亦十分得體。不過,他背後支持者卻不一定那麼君子了。

倘若當選 蜜月期後民望回落

有不少人因為曾俊華「民望」高而落選,所以感到失落。但不要忘記,從前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三位特首在蜜月期間民望都比今天的曾俊華為高,但後來卻也民望急挫。若注意曾俊華的造勢大會只得3000多人參加,民間投票的參與者只得65000人,遠低於目標中的100萬人,就算是選舉日的示威也只得800人,不是希望中的七、八千人,我們當可判斷到此種「民望」的規模並不很大,可能是以某類網民為主。

不過,我們倒絕不應抹殺哪怕是主要存在於某些年輕人心中對曾俊華的支持。我不認為曾俊華過去有何政績可證明他有修補撕裂的能力,但他有此心意卻是無疑問的。某些人對他的擁護很可能反映着一種(合理或非合理的)心理投射,大家都厭倦了社會中那種互相敵視的撕裂。對一些極端分子的言行,如推動港獨等等,也並不認同,因此曾俊華雖然十年來被泛民罵得狗血淋頭,也可搖身一變成為團結的符號,蓋因不少港人渴望和諧,希望團結,卻找不到思想出路,一個似點樣子的溫和派一出現便成大器。

新任特首不要忽視民間這種潛藏於不少人心中的願望。如何做好工作化解撕裂,的確是林鄭月娥的重要任務。

原刊於《亞洲週刊》,獲作者授權發表。

雷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