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在特首選舉中的「曾俊華問題」

權力理應附帶責任,泛民在選委會內的影響力增加了,問責的壓力也更大 。
離開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日一個多月,泛民選委及其支持者就泛民的策略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其實這對泛民來說是「快樂的煩惱」。煩惱的基礎是泛民在接近1200人的選委會中佔了超過300席。泛民有能力提名兩個候選人,有人甚至認為泛民有能力「造王」。權力理應附帶責任,泛民在選委會內的影響力增加了,問責的壓力也更大。如何運用這個影響力引起爭議正常不過,重要的是維持團結,以及給市民一個明確交代,維持民氣不泄。
煩惱的基礎是泛民在接近1200人的選委會中佔了超過300席(亞新社)
煩惱的基礎是泛民在接近1200人的選委會中佔了超過300席(亞新社)

應否支持曾俊華 涉5方面問題

泛民爭論可以令人感到眼花撩亂,其實焦點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應否支持曾俊華,包括是否提名他及進一步投他一票。至於是否提名梁國雄、胡國興或者甚至葉劉淑儀,都離不開對曾俊華應該抱持什麼態度:提名梁或者胡恐怕影響曾的勝算,提名葉劉則或者可以「界掉」林鄭月娥的票。
有關應否支持曾俊華的討論,涉及最少5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泛民選委應否堅持原則,抑或是可以作出一定的妥協,而就算願意妥協又是否應該有底線?第二是如何評估北京的策略:現時北京全力挺林鄭是否只是一個局?北京會否在曾得到泛民支持後,才棄林鄭而挺曾,讓曾在高選委票、高民望的情况下當選,同時把泛民收編到建制之內?第三是如何評價曾這個人:他跟林鄭有根本性的分別嗎?他的政綱是否為泛民所能接受?他會否真的造福香港?第四是如何看待支持曾的民意:究竟市民對曾的支持只是短暫的集體情緒反應,抑或是他們受了曾的卓越公關所迷惑,又或者是市民對曾的支持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第五是如何估計泛民選委支持曾對日後民主運動的影響?
以上的問題看似多而複雜,但泛民應該抱持的原則與如何評價曾俊華及如何看待支持他的民意,是相互關連的問題。就這幾個問題作出綜合分析,應該也為日後民主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線索。至於說「北京支持林鄭只是一個局,支持曾才是真」,則是沒有依據的臆測。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暫時擱置,不必深究。
泛民選委講原則是對的,但究竟泛民抱持的是什麼原則?到目前為止,坊間有關泛民應該抱持的原則的討論或者是只提一點,不及其餘;或者是流於抽象或表面,深究下會暴露出矛盾或者粗疏。譬如有一說是總之泛民選委就不應該提名建制中人,但如何定義「建制中人」呢?胡國興算是建制中人嗎?又或者本來是建制中人但現在已經不是又怎樣算?目前曾俊華被北京及其香港代理人打壓的程度,好像已經把他由建制「開除」。歷史上,不少建制中人或甚至權力核心內的人因為良知未泯而選擇與廣大人民站在一起,只是「建制」和「非建制」的二分法會否流於簡單?當年分別反對鎮壓學潮和民運的胡耀邦和趙紫陽就是例子。
比較多人提及的泛民原則是去年選委會選舉時泛民選委一般採用的基本政綱,包括不支持梁振英、撤銷人大「8.31」決定並重啓政改、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由於梁振英不尋求連任,上述第一點已無意義;又由於「維護香港核心價值」比較抽象,所以大多數討論集中於「8.31」和重啓政改。

泛民應看清楚 眼前關鍵是維護核心價值

其實「維護香港核心價值」才應該是泛民終極的原則底線。爭取民主普選是為了一個更好的未來,而現實是由於北京不斷加強對香港的干預,逐步令香港與中國大陸一體化,香港人本來享有的自由、人權、法治等正在備受蠶食。民主普選由一個理想變成夢想,每一次政改的希望,結果只帶來失望。民主普選的理想並不是不應堅持,而是泛民應該看清楚:在中國政治格局未出現根本的改革和進步之前,香港人眼前的關鍵硬仗是維護我們的核心價值、維護我們的自由人權法治。
如果釐清了當前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和維護核心價值的不同迫切性,就能夠更好地理解何以曾俊華得到強大的民意支持、更好地理解曾俊華在這個歷史時刻所擔當的角色。
曾俊華的核心支持者是高學歷、專業及年紀較輕的市民。如果說他們只是一時情緒或者被曾的公關所迷惑未免是太看扁香港人。中共在香港基層有相當強大的組織網絡,可以動員不少基層民眾支持其香港代理人。中共可以利益誘使唯利是圖的商界歸邊。中共掌握着政治體制頂層的任免權,運用有關權力提拔支持中國大陸和香港一體化的人。特區政府內的中共代理人亦會配合中共的意願,運用公權力和公帑向中共的基層組織、商界盟友、大陸資本家和企業輸送利益。這是一張利益網,涵蓋着眾多中共組織和不少不同程度上與中共合流的香港人,但大多數香港人尤其是高學歷、專業及年紀較輕的香港人,抗拒中國大陸和香港一體化的政策。他們怨氣冲天、憂心忡忡,正是因為這個利益網愈來愈貪得無厭,掌握公權力的中共代理人愈來愈肆無忌憚。
香港在回歸前確立的核心價值是中共及其香港代理人和「朋友」這個利益集團「搵食」的主要障礙。正因此梁振英在過去4年多不斷衝擊這些價值,而中共近年亦在香港培養了一批專業人士和「群眾組織」,專門針對批評獨立的司法系統、支持警隊變成政權的鎮壓機器、衝擊獨立的公民組織和社會運動等。

貶損支持曾俊華者受迷惑 自欺欺人

梁振英不尋求連任,林鄭月娥接棒參選,被人稱為「梁振英2.0」。林鄭對此予以否認,辯稱她只會延續梁振英任內好的政策。泛民應該跟林鄭講清楚:是否「梁振英2.0」的關鍵不是房屋、扶貧這類政策,而是更加根本的香港發展大方向,即是究竟特首是否應該致力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香港是否應該走向與大陸一體化的方向?人們擔心林鄭是「梁振英2.0」,是因為他們在這些大方向問題上非常相似。
梁振英與曾俊華共同出席橫洲發展記者會(亞新社)
梁振英與曾俊華共同出席橫洲發展記者會(亞新社)
至於曾俊華,他的民望近年不斷上升,不是因為他在財政司長任內有什麼特別的政績,又或者是他迴避爭議的問題,而是在一些涉及香港發展大方向的問題上,他選擇了與中共在港代理人不一樣的立場。在中國和香港足球隊對賽時,他選擇支持香港隊;在中了示威者的「飛蛋」後,他選擇了用幽默方式解窘,沒有藉機踐踏示威者的權利;在佔領運動發生時,他選擇說運動對香港的經濟影響不大,沒有像一些特區政府官員那樣極盡妖魔化佔領運動之能事。
上述諸事,在「目光遠大」的人眼中,可能有如芝麻綠豆,但市民看在眼裏,有如點滴在心頭。市民見識過「有為」的董建華、梁振英、林鄭月娥,他們的作為沒有用於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而是致力於推動中國大陸與香港一體化、編織中共的利益網。這不是說他們在社會政策方面毫無作為,也不是說曾俊華在社會政策方面有何過人之處;但對大多數市民來說,他們在維護核心價值方面的差別至關重要,亦是他們支持曾俊華而不支持林鄭月娥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市民看得通這點,我不太明白為何有些泛民看不通這點。如果泛民不是以民主為價值,反而把普選或者公民提名變成框框劃地為牢,就不能全局地觀察香港當前政治形勢,亦因此形成與大多數市民的認知差距。如果泛民還進一步貶損支持曾的市民受到迷惑,才真的是自欺欺人。

泛民支持曾俊華 是支持建制健康力量

向前看,香港的民主運動必須牢牢地立足於維護自由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一人一票一等值才是真普選;公民提名是較開放的普選形式,但這些制度是否達至真正民主,視乎是否有一個保障公民及政治權利、法治為本的政治體制。世界上「有選舉,冇民主」的國家為數不少。如前所述,在中國政局未有大變革之前,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民主運動首要堅守的防線。回歸近20年,曾俊華是第一個建制出身但看來較為願意守護這些核心價值的特首參選人,顯示建制之中可能有不少人也願意守護這條防線。泛民支持曾不是支持他本人,而是支持建制內的健康力量,壯大守護核心價值的陣營,令中共促使大陸香港一體化和利用香港社會資源編織中共利益網的意圖更難得逞。無論曾俊華的勝算多大,這應該是泛民選委在這次選舉中的策略,這也應該是日後民主運動發展的主要策略。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