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與《詩經》的穿越抒情

現代與抒情在現代人來說可能有著很矛盾的地方,現代是冷硬的,抒情是溫柔的。
編按:《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記錄當時民間的風土人情,是古典文學中含蓄的抒情代表之一。來到現代,抒情方式和情感會否有變?流傳上千年的《詩經》能否在現今找到立足之處?嶺南大學蕭欣浩博士將《詩經》和香港作家也斯的《普羅旺斯的漢詩》進行對讀,剖析現代抒情如何承繼古代的傳統,開闢新的道路。以下為演講內容:

今天要談一個比較輕鬆的主題,從飲食去談抒情,從古代的《詩經》談到現當代的也斯的詩歌。

陳世驤教授在他《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中有談到:「《詩經》作為抒情詩或是樂詩,目的在於我們討論中的詩韻,在現代文學評論的共同術語。」從這個語句中,可以看到古代的《詩經》和現代文學之間,抒情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可以用以貫穿古代和現代的文學,還有批評。王德威教授在《現代抒情詩歌》裏面也提及過:「如果我們回顧中國文學的流變當中,《詩經》跟《楚辭》是抒情一直以來的文學想像和時間的重要課題之一。」如果我們要談抒情傳統的話,《詩經》似乎是不能不談的一個重要作品。在王教授的另外一篇文章有提過:「抒情不是別的,就是一種有情的歷史,就是文學,就是詩。」如果抒情是有情的歷史,歷史也有古今時間的跨度,所以古代有抒情,現代也有抒情。而抒情就是在文學在詩當中如何處理從古到今的不同的感情。
陳國球教授的《抒情中國論》中對王教授的結論也有一些回應。他說王教授在思考抒情傳統當中確實了現代文學向歷史中新開拓的一條道路,跨越了古典的界線,向現代讀者很簡單很清楚的說明了現代文學的批評裏面一個路向。就是向歷史之前重塑,去找出古代到現代的抒情傳統、古今之間的那個連繫,還有當中異同的部份。

也斯《普羅旺斯的漢詩》的《詩經》實驗

談到現代和古代抒情的話,接下來我想用梁秉鈞教授,(作家也斯)的說話還有詩集作為今天要討論的部份。也斯在1995年的《半途》詩集裏面的其中一篇文章〈現代與抒情〉裏面已經有談到,現代與抒情在現代人來說可能有著很矛盾的地方,現代是冷硬的,抒情是溫柔的。那麼是不是古代就可以抒情而現代就不能抒情呢?也斯老師也有提出,我們生活在現代世界裏面其實不是那麼二分的。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抒情的東西,當然也有現代的東西。如果王德威教授說抒情是有情的歷史的話,現代人也有它的歷史,也有他的感情。現代人的感情如何抒發,那個感情是什麼呢?其實是需要通過研究,需要通過詩的創作去作更多的理解。
這個現代如何抒情的問題在梁秉鈞教授2012年的詩集《普羅旺斯的漢詩》,也算是老師生前最後的一個詩集中有提及到。當中提到重塑現代抒情,似乎可以從歷史、從《詩經》中找到答案。他在詩中有提及到想寫一個新的《詩經》,而這本《詩經》會是現代版的《詩經》。《詩經》本來是古代的,現代版《詩經》當然和現代的歷史和時代有很大的關係。也斯在探討現代抒情的時候看古代的《詩經》,從《詩經》裏面追溯,在裏面找出可以相對應的東西,可以說是嘗試做一個古今詩歌的對話。當中他提到古代的《詩經》有很多不同的食物和釀酒的東西,而他所創作的現代的《詩經》會有茄子、黃瓜的花朵,也是和食物有關係的。可以看出古今抒情的連繫中,似乎飲食在當中充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詩經》創作 古今對讀

在也斯的詩集裏面有一個章節是「《詩經》練習」。當中有九首是明顯的回應古代的《詩經》,而今天要談的是第四首〈卷耳〉和第九首〈采綠〉。〈卷耳〉創作於2006年,時間是比較早的。而〈采綠〉則創作於2012年,也就是也斯生前最後的時間。我們將古今版本對讀下來其實就可以發現當中有一些材料上和敘述上的異同。相同的地方就是感情還有主題 ,詩中所抒的感情是一樣的。
古代的《周南.卷耳》是抒女方思念男方的感情,現代版也斯的〈卷耳〉也是談到女生思念男生的那個感情。古代跟現代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當中思念的感情是沒有分別的。還有另外相同的地方就是為甚麼要抒這個感情,就是因為事件發生了,男的跟女的不能夠在一起,在兩個地方相隔。這個相隔的情況是一樣的,但是所不同的是男方在古代要出征,路途比較遙遠,沒有辦法很快回來,所以男女之間會有相思的情況出現。但是,放到現代語境下面,我們不會有很大的交通上的阻隔,所以現代版本的阻隔的情況在於機場因風雪不開。將相同相隔的情況放在古代和現代,其實語境跟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抒情方法方面,古代跟現代的抒情方法在根本上是相同的,都是透過很細小的工作去表達內心思想的思念的感情。《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就是女生在採野菜,「不盈頃筐」,就是採很久也沒有採滿那個器皿,因為她在想念她的愛人。〈卷耳〉中的女生也是差不多,但是現代的女生採野菜的話就有點奇怪了。所以也斯將女生的動作改做在家摘豆芽,為甚麼摘豆芽?因為她想做一道春卷。最後也做不成,為甚麼做不成?因為她也想念她的愛人。所以想念的感情是一樣的,透過不能完成的活動,作為抒發感情的一個展示。但是當中的元素,古典是採野菜,現代是做春卷,是有所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感情狀況跟動作基本上都是古今一樣,只不過在現代語境之下,也斯嘗試用合乎現代生活的東西做一個改變。
下面想談的就是兩篇詩作的結構問題,古代的《周南.卷耳》前半部份就是女生採野菜的情況,下半部份就是男生在路途上對女方的思念。現代版的〈卷耳〉結構上面差不多,上半部份同樣是女生的敘述,下半部份是男生的敘述。但我們可以看到男女敘述的比例其實不一樣,古代的版本男生的敘述比較多一點,但現代版本中,也斯所着重和針對的角色則放在女生身上。即便那個結構是男女相結合的,但是也斯的新的詩作當中,他想用一個新的角度探討,可以說是一種顛覆,去將古典《詩經》的東西放到現代語境下討論,將古今兩者的東西作結合。其實這個主題在也斯的〈香港都市詩作〉這篇文章有提及到,香港的詩人在現代商業、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的背景之下,用字和當中的元素不免跟現代的東西有所關係。
接下來就簡短的談談〈採綠〉。〈採綠〉是《詩經》練習裏的最後一首詩。它跟之前的八首詩其實有蠻大的分別,因為它僅僅是題目上和〈采綠〉有相近的部份,下面的行文還有用語其實跟《小雅·采綠》都不太有關係。其實一個地方很有趣的就是名字的部份。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小雅·采綠》和〈採綠〉的采字的不同是古今字,某程度上也表現了古代的歷史年代和現代的歷史年代。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也斯如何運用古代的《詩經》的材料去重去融和成他自己的現代詩作的抒情,透過飲食去發展他自己的創作。我們可以在某些部份隱約看到他們的關連性。
總的來說,〈採綠〉跟〈卷耳〉是頗不一樣的,〈卷耳〉可以說是《詩經》的練習,而〈採綠〉則是最後的總結,是古今穿越集大成的作品。在也斯的詩集裏面除了〈卷耳〉是古今的結合,〈採綠〉是現代詩的方法去運用古代詩的資料。在其他的部份其實也有純粹的現代詩,透過飲食去作抒情。也斯是透過古代抒情去作比較,去展示現代抒情是如何透過飲食抒發他的感情。事物和感情上有所異同,場景上也有古今上的不同背景。透過也斯這本詩集中飲食相關的詩作的大量展示,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跟現代的抒情是可以通過飲食作為渠道,得到一個完美的、清楚的貫穿還有對話。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可以看到飲食從古到今都是抒情的重要部份。我們是不是可以再討論一下飲食在古代和現代抒情方法的異同之處,甚至重新審視飲食在抒情傳統當中是不是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呢?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