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允老師的文人琴氣質

今天士大夫階級勢力的崩潰已過了一世紀,蔡老師所承傳的文人琴氣質還存在嗎?
封面圖片:蔡德允老師75歲神韻風采(作者提供)
 
步入蔡德允老師辭世十周年,找出幾張老師和同門琴友的照片,重溫當年老師的風采。今天士大夫階級勢力的崩潰已過了一世紀,蔡老師所承傳的文人琴氣質還存在嗎?
 

受敬仰的蔡德允老師

 
當年踏入新世紀,95歲的蔡老師被公認為古琴界最受敬仰的老前輩。同時代或稍前、後期的著名琴人如管平湖、查阜西、沈草農、劉少椿、張子謙、吳景略、衛仲樂、楊新倫、喻紹澤、姚炳炎、吳兆基、孫毓琴、吳宗漢等都已相繼作古。後輩的琴家們,雖然事業有成,仍然自遠近各地慕名而來,叩門求見,爭取機會一聽一睹老師的音容,也希望能為她彈奏一曲,博得一言半語的評語。多年來到訪的包括吳釗、鄭珉中、龔一、林友仁、李祥霆、吳文光、成工亮、姚公白、曾成偉、戴曉蓮等。老師在香港三、四十年來親自栽培的學生們及學生的學生自然都經常到訪,向老師請安問好外,溫習舊曲。老師95歲後右肩患上了風濕,不再操弄;但是琴曲還在她腦海裏,指法技法還在她指腕中。她很大的樂趣就是聽她的學生彈琴,使她感受又親自在彈一樣。她閉着眼睛,聚精會神地聽着,兩手輕微地隨琴聲浮動,想像自己在彈。一曲完畢後,她有時候也作一些簡單的評語,使學生們得益不少。當然,只有她最得意的門生才有這樣的機會和信心如此為她彈奏。
 
1980年老師與劉楚華對彈。
1980年老師與劉楚華對彈。
 
1980年榮鴻曽上課。
1980年榮鴻曽上課。
 
1979年屈志仁(後立)海外來訪。前排:周熙玲,蔡老師;中排:榮鴻曽,張麗珍,吳靄儀,劉楚華。
1979年屈志仁(後立)海外來訪。前排:周熙玲,蔡老師;中排:榮鴻曽,張麗珍,吳靄儀,劉楚華。
 
1979年中文大學門生雅集;屈志仁劉楚華對彈;後坐者:蔡老師,榮鴻曽,林萃青。
1979年中文大學門生雅集;屈志仁劉楚華對彈;後坐者:蔡老師,榮鴻曽,林萃青。
 

傳統精緻文化

 
老師之所以受到琴家和學生的仰慕,超逸的琴藝是一,年高望重是二,但是還有其他兩項因素。
 
其一是她的文化修養。老師出身書香門第,在幼年時已經在父母親的教導下接受傳統文人的教育。幾位叔叔舅舅和兩個哥哥都學有所成,經常給她指點。二哥哥學貫中西,影響了老師學習英語,在中學時已演出英語話劇擔任主角,又自學鋼琴,達到相當的水平。但是她除了古琴外最大的愛好還是中國古典文學。在她母親的栽培下,自幼吟唱詩詞和學習書法。老師在《愔愔室詩詞文稿》自序裏寫道:
 
自幼年讀書即愛好詩詞歌賦,尤喜吟誦。……後偶讀《白香詞譜》,閱之趣味盎然。遂日夕研讀,習之久矣。……逐步自學,始試填詞。嘗以所做呈示慈親,頗得鼓勵,自此醉心寫作。
 
成年後在詩、詞、字三方面都顯示清逸的風韻神采,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和五十年代以後的香港文人圈子裏都令人注目。老師親筆手抄本《愔愔室詩詞文稿》已在2003年出版,老師的字也給學生們爭相搜集。除此之外,老師對崑曲尤其喜愛。年輕時曾得到「傳」字輩鄭傳鑑大師親自傳授。幼年時也曾學過水墨畫,年長後來往的友好中有不少畫家,互相切磋研究,所以她對中國畫也有一定的認識。由此可見,老師在一般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緻文化上都有深入了解,受年青人仰慕。在二十一世紀,還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修養?琴藝和詩、詞、字、畫、崑曲等都有深切的關係,牽一而動百,老師的精緻文化修養自然的影響了她的琴藝,這是不容置疑的。
 

人生哲理

 
其二是老師平和的性格,與世無爭的人生哲理。她深信母親從小的教導,以「吃虧就是佔便宜」為是,所以才能在亂世時代仍然堅守文人琴的原則。不追求名利自然是不在話下,她更積極地避免一切和名利有關的活動。二十世紀初期隨着士大夫階級勢力的崩潰,文人琴再不能在溫室般的環境下受到栽培及保護。一般琴人必須為了生活在現代社會裏找出路,少數琴人更利用市場需求把琴藝作商業性交易,他們演奏的風格自不免受到影響。但是老師走相反道路,清廉自守,不隨波逐流。除了在1966年時經不起美國學者萊維(John Levy)曾錄了一曲《瀟湘水雲》和偶然參與音樂會表演以外,主要是培養年輕學生們對古琴的修養。老師逝世前的三、四十年已不公開演奏,一般的雅集也不參加。當年學生們希望能為她製造錄音帶,給她拒絕,更無論發表商業性的錄音。1983年為趙如蘭教授錄影是難卻她尊敬趙教授勉強而為之。2000年老師答應學生出版雙光碟《蔡德允古琴藝術》,母帶不是專錄,而只是多年來學生上課時的隨地錄音收集而成。外人會覺得雜音太多,欠缺演奏水準,但是對我們學生來說則更有親切感。同年出版的《愔愔室琴譜》也幾經學生指出對未來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她才允許。2002年香港特區政府欲付予銀紫荆星章,老師一口拒絕。幾經家人和學生墾請才勉強答應,頒授會則自然不出席。老師的人生哲理和琴道除了受人敬佩外,也直接的影響了她的彈奏風格。她既無懼批評,更不必為了公開演奏或錄音的銷路而迎合大眾口味。多年來只是為少數喜愛的學生彈,或與他們一起對彈。彈得滿意時相對一笑,不然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一聲「彈得不好」,但卻也不一定去刻意的改正。
 
2003年學生慶祝老師98歲生日。前排:蘇思棣,張麗珍,劉楚華,蔡老師,梁麗雲, 董惠芳;後排:區肇鑫,李自强, 吳英卉, 沈興順, 黃康華, 黃樹志,何振華, 謝俊仁。
2003年學生慶祝老師98歲生日。前排:蘇思棣,張麗珍,劉楚華,蔡老師,梁麗雲, 董惠芳;後排:區肇鑫,李自强, 吳英卉, 沈興順, 黃康華, 黃樹志,何振華, 謝俊仁。
 

藝術風格和氣質

 
老師年輕時曾教書,文筆流利和字體娟麗做過文書工作,隨後的日子也只是服侍丈夫和教養兒子,典型賢妻良母。在社會上無權無勢,與歷史上的文人群有天淵之別,但是卻擁有文人琴家優秀的傳統:精緻文化的修養和不以彈琴博取名和利的哲理。她一生不追求物質奢華,只為自娛而遨遊於琴、書、詩、畫、和崑曲中。掛在她書房牆上自書的《愔愔室銘》是她的心聲:
 
愔愔室余琴書自娛之所也 屢經離亂 未嘗廢焉
雖得失聚散 飽歷悲歡 身心交瘁
而持此斗室 以容吾膝 以維吾心 以遣吾生 以記吾情 菟裘云呼哉
 
蔡老師超逸的琴藝自然基於天賦的音樂性能、對古琴的喜愛、及孜孜不倦地操練所致。但是文化修養和人生哲理也協助培養了老師特有的藝術風格和氣質。
 
2000年蔡老師95歲。
2000年蔡老師95歲。
 
圖片:作者提供

榮鴻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