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南懷瑾先生(網上圖片)
本會緣起於江蘇省和蘇州市有關方面提議,由蘇州地方政府於丙申(2016)年金秋發起成立,誠邀劉雨虹先生、朱清時先生、宗性大和尚、南小舜先生及南懷瑾先生常隨眾等、社會賢達、專家學者參與,並獨立從事學術文化研究,首任會長為朱清時先生,名譽會長為劉雨虹先生。
所謂學術,不僅僅指有系統的專門學問,更是「一切學問的總稱」(《國語辭典》)。
南懷瑾先生的學術,不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講、授課體系,更包括其願力、擔當、意志、胸懷、氣度、氣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融通、篤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薩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慈悲、喜捨、處世、應事、交往、包容、俠義、慈善、縱橫、韜略、文武、功德、身教言傳、做人做事、濟世利人、利國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興滅繼絕、內聖外王、文化尊重與包容融合、推動古今中外精華文化融匯,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歷史文化之態度、前瞻與責任承當等等,所體現的一切學問。
本會從事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及其一切學問的研究、發掘、蒐集、整理、總結、編纂、出版,並開展有關學術活動、紀念活動、交流活動等。
所謂研究者,鑽研、探索、學習也,蒐集匯總,發幽闡微,勾玄提要,舉一反三,發揚光大,繼往開來也。
又云,佛家有「盲人摸象各執一端」「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之喻。《呂氏春秋》有刻舟求劍之寓。《莊子‧天下》則曰:「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先生亦有詩焉:
「古道微茫致曲全,
由來學術誣先賢。
陳言豈盡真如理,
開卷倘留一笑緣。」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並行而不悖。」
所謂研究者,即非研究,是名研究。
本文原刊於「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微信專頁,獲授權轉發。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