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大教育歡迎社會不同層面貢獻的多元教育,思考與實踐。(Pixabay)
去年,港大、教大與教育2.1等單位舉行「大教育平台」研討會。「大教育」之大,涵意多元,主辦者說「教育是一個廣闊的領域,貫串人生的每一環節,涵蓋社會的每方面,需要政府、商界、志願組織、師生家長等等共同協力。」
張仁良校長坦言自己學習的過程,由從前大量聽從老師提供的教材及指導,到現時教學者擔當一個輔助的角色;即學生通過各種搜集資料的科技及功夫,到教師給予建議如何選材,如何檢視資料的可信性,以及如何表達、構思等;當中角色的轉移都得經過一個適應的過程,以及多方的支援。
職業訓練局陳鎮仁博士談到致力從經驗中學習的課程,期望有志於專業及職業才能學習的同學,及早或更早進入有關教育,並強調現時職業訓練與職場需要緊接。海外實習,包括參與世界技能大賽,從國際體驗中學習等皆有適時性。
大教育的「大」是關鍵詞,受到參與者的關注。所謂大與小,有年紀的差異,有大願景與小願景的差別,亦有大組別與小組教學。幼兒教育與大教育的關係在哪?學前教育涉及基礎教育,包括感知與高階思維,基本學習能力等;如何保證優質的幼兒教育,家長在會議中亦表示關注,最基本的關注是生活與生存。現時政府收入五分一放於教育資源,包括學前到五歲的教育,並包括特殊教育。
創意活力、多元發展
大教育講壇一個亮點乃題為「創意活力、多元發展」的討論。《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培育有志體育活動的學生;《良師香港》則策動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學校推動課外學習興趣,了解前線學生學習的需要;並訓練畢業生的領袖才能;其藍本為「Teach for America」。聯校科展歷史悠久,每年8月於中央圖書館舉行科展,歷年鼓勵了不少有志科研的同學。「教育燃新創會」發揮及發展學生的天賦,注重多元教育及創造力。此等組織留意到教育要照顧的範圍還有六成半仍未能顧及。
教育在香港並非只由學校、學院或教統局推動執行,還有不少具創意的民間機構,關注素來被忽視的範域,以及學生的潛能。此等機構自發地凝聚專才,並籌措資源,探討創新的發展模式及合作項目。它們展示了官、商、民、學大互動,避免偏狹及偏頗。「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着重邀請體育精英,包括港隊成員,以展示精英及領袖級質素,以作鼓勵。他們接觸到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時,亦見證了體育教育對個人生活能力的良好轉變。
此等非校方策動的教育組織,還想與校方結合,以獲取更佳的效果;其中的資源考慮包括同學經已接近飽和的學習時間。它們的參與,是基於許多非校方的觀察,包括母親家長(媽媽會)的自我培育,殷切期望目己的教育學習能帶給孩子上佳的學習質素。這些不同的教育持份者的凝聚與互動,正是大教育很好的補充。
講壇也訴說困難的經驗。「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曾以明星級的運動員開班,但學生不足,開辦的體育項目並沒有可符合需要的場地等,繼而發現隱閉家庭甚至自閉家庭不少,根本無法聯絡家長,提供具質素的教育機會。生活與生存的能力,可以基本得如公開發言,表達自己,建立溝通的渠道,開拓自己的世界。當正規教育把大量關注投放於公開考試的準備及效果為本的具體方式,大教育更歡迎社會不同層面貢獻的多元教育,思考與實踐。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