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的「中國門」

——絲路系列之三

粟特人無權無勢,從來沒有組建成強大的帝國,為何能夠掌控絲路貿易幾近1,200年?
封面圖片:撒馬爾罕舊城遺址阿弗拉西阿卜博物館展示出土文物的地貌。
 
沒有了古城的撒馬爾罕,如果沒有深遠的歷史背景,沒有帖木兒陵墓,也許是一座毫不起眼的中亞城市。
 
在撒馬爾罕舊城遺址阿弗拉西阿卜 Afrasiyab,考古人員說2,000多年前這裏的農業非常發達,公元前八世紀粟特人已在當地創建有國家規模的組織,更建立城牆。粟特人和撒馬爾罕在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十世紀的絲路貿易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城牆的東門,指向中國,也就叫做「中國門」,可見與中國的緊密關係。
 

偶然發現的壁畫

 
從舊城遺址的壁畫上,更可以找到唐朝使節在撒馬爾罕活動的影像。
粟特人首領在畫的正中央上部,各國使者來朝,唐朝使者站在正中央。
粟特人首領在畫的正中央上部,各國使者來朝,唐朝使者站在正中央。
阿弗拉西阿卜博物館藏的遺址壁畫,是1965年工人修路時無意發現,壁畫高兩米寬十米,在一家富裕家庭四壁,壁畫畫的年份考訂在公元660年,當地粟特人的首領被唐高宗授「康居都督府都督」。博物館西面壁畫想展示一個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世界,粟特人首領在畫的正中央上部,各國使者來朝,唐朝使者站在正中央,突出撒馬爾罕重視與唐朝的關係。北面壁畫畫的是中國皇后乘船出遊,又畫上中國皇帝打獵的場景。
阿弗拉西阿卜遺址壁畫早已模糊不清。
阿弗拉西阿卜遺址壁畫早已模糊不清。
以上這些都是工作人員講解的內容,在現場所見,這些壁畫剝落得很嚴重,每一幅牆壁上只殘存片段圖象,根本看不見講解員所說的內容,不能與50年前出土時的情況相比。
 
粟特人無權無勢,從來沒有組建成強大的帝國,為何能夠掌控絲路貿易幾近1,200年?
 
圖片:作者提供。
 
(未完,待續)

張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