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香港一國兩制的玄妙,並不止於回歸的用途。(Pixabay)
鄧小平是中國20世紀最成功的政治家。毛澤東以前現代的專制手段,把中國帶入水深火熱絕境之後,鄧小老的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的新政,挽救了10億計的中國人民。使國家脫胎換骨,騰驤而起。奇怪的是,躊躇滿志的中國,今天有大量毛粉,佔據大量公共話語陣地,顛倒黑白,把民不聊生的毛澤東時代美化為三代盛世,又對揭毛政傷疤者大張撻伐。
中國今天甚至有普京fans、特朗普fans,連香港也有人自譽為梁粉,唯獨未聞中國有鄧粉。毛粉情不自禁要清算鄧政,詆毀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新政時,也未見有什麼男兒,挺身而出,為鄧小老仗義執言。何人心之無情義然!
一、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歷史作用非止於解決回歸問題
幾乎所有一國兩制的研究者,研究文獻乃至政治言說,都把鄧小老一國兩制的構思限定在解決香港回歸,進而垂範台灣的範疇。實際上,一國兩制的歷史功效明顯超出這般界限,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歷史作用大大超越香港回歸這一進程,它在中國崛起騰飛中擔當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新政的極為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有關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論述,是鄧小平理論的極重要組成部分。值此港情喧囂,港局蜩螗,香港何去何從的重要時局,重溫一國兩制的歷史功效與鄧小老治港初心,極具啟示。
本文分兩期重溫這些題旨,希冀對香港撥開迷霧重開新局有所裨益。
改革開放路線是在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香港前途問題幾乎在同一時間提出。當年的港督麥理浩訪京,向北京探詢解決香港問題的意向,可以說開始把香港回歸擺上了議事日程。
當年改革初起,雖有農村解散人民公社,解放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是城市工礦才是計劃經濟的保壘,改革極為棘手,難度大過分田到戶很多。過河未必有石頭可摸,或者摸到下一塊石頭之前己沉於深淵了。當年文革剛剛過去,中國社會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等泛政治氛圍繼續纏繞。即便在中共高層,凡是派雖已失勢,但改革與保守勢力正在角力。鄧小老和他的左膀右臂胡趙如不能迅速打開局面,取得成果,爭論隨時升級,政治角力誰勝誰負未可知也。也就是說,鄧政成敗其實處於微妙狀態。這從後來鄧小老不得己自斷膀臂,讓胡趙先後下台可以看出。執政黨的內部爭論是多麼的激烈。
二、計劃經濟的改革路徑
計劃經濟之無效率顯而易見,尤其毛式計劃經濟比之斯大林模式計劃經濟更加等而下之。中國的改革開放向城市工礦發展在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層面都有巨大風險。實際上迄今為止,全世界所有實施過計劃經濟的地方,沒有一處是依靠內生動力完成轉型的。宣布放棄計劃經濟易,但計劃經濟的廢墟不是市場經濟的沃壤。蘇俄就因之惆悵蹉跎以十年計的歲月。沒有外來的助力,過渡極為艱辛,政治經濟社會成本極為巨大,甚至可以吞噬改革者乃至整個國家。
在相當程度上說,改革計劃經濟猶如處置一家破產的公司,只有通過注入新資金,發展新業務才可起死回生。東歐尤其東德靠歐洲尤其西德的挹注才沒有崩潰。中國在解散人民公社後在城市計劃經濟以外培育市場,當市場發育到相當程度足抵受解散計劃經濟體系帶來的負面衝擊後,才逐步通過停關並轉把計劃體系無效率的生產單位或取消或轉型。
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市場是成功的關鍵。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見到成效就是人民得到甜頭與實惠,才可使政治,經濟與社會風險不致逆轉這一進程。這樣外來的助力包括資金,技術與制度範式成了極重要的支撐力量,當年香港的資金,人材滾滾流入內地,在內地的市場經濟發育中發揮了近乎決定牲的作用。一國兩制的提出,是帶來這一助力的決定因素。
三、80、90年代是中國起飛的關鍵,香港在其中擔當關鍵角色
70、80年代之交的中國是一個在思想,生活與制度與香港格格不入的國度。假使當年沒有提出,後來被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國官員庸俗化為馬照跑,舞照跳的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回歸必然是財散人走的局面。中國收回的極可能只會是一個紅色小說家描述當年省港大罷上時所說的臭港。
正是一國兩制的提出,根本扭轉港人的恐懼,使趨於陸沉的香港重拾信心。從此那些忙於把在香港資產轉移往安全地方的富有香港人,逐步改變資金投向,有經營能力與技能香港人把眼光投向雖是滿地荊棘但又充滿機會的內地。
上世紀80、90年代,流入中國的外資七八成是港資。這些港資可以說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培育者與發展的先驅。沒有這些類似毛主席所說的宣言書,宣傳隊與播種機的培育,中國的市場經濟難以從計劃經濟加自然經濟的國度中這麼迅速地發展起來。從這一意義上說,一國兩制並不純粹是優待香港的單方面施予。
四、中國的騰飛在於早着先鞭
隨着鄧政取得成效,站穩腳跟,世界風雲變色。蘇聯崩解計劃經濟落幕,西方發起全球化浪潮,把生產轉移到成本最低的地方。世界經濟地圖出現重構。人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其實對於國家也一樣。環顧全球,在能夠吸納最多工序轉移的人口大國中,蘇俄政治上受困國家崩解,制度重整的攘擾;經濟上70年的計劃經濟所形成的完整體系轟然解體,市場經濟未見發芽,國家一片混亂,自然不獲青睬;印度實行沒有共產黨領導計劃經濟幾十年,改革自90年代才起步,真正坐眛先機之失;其它人口過億的國家或因宗教問題,或因社會紛爭、種族問題都難以吸引工序移入。只有中國市場化已經成型,最易與全球化接軌。從而中國上演了世界經濟歷史上罕見的奇跡。
中國的崛起和成功其來有自,就是早着先鞭,截足先登。追本溯源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功在史冊,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