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第一次讚賞是三文治頂層的那片麵包,批評是中間那層餡料,最後一次讚賞話是底層那片麵包。(Pixabay)
每當我們去批評別人時,往往因為缺乏技巧而冒犯了人,自己也不開心。我們因而避免再給別人意見。
試想想,一家公司的經理要是迴避衝突而不向工人指出錯誤,這家公司就要遭受損失。另外,要是運動教練因為懼怕造成摩擦而延誤指出其中一名運動員的錯處,這隊伍就會輸掉比賽。適時給予批評是我們的責任。
以下是批評的方法:
首先,讚賞你將要批評的人。要放膽地讚賞,但要誠實。嘉許的目的,是讓人明白到我們尊重他、珍惜他的付出,而不是僅僅為了批評他。
讚賞能打開別人的耳朵。我們對別人的說話總是不太在意,卻喜歡揣測別人的說話。讚賞是餌,用以誘導我們跳出內心的自我保護安全區,令我們能夠聽清楚別人在說什麽。我們喜歡聽讚賞的話,所以我會竪起耳朵想多聽一點。
然後,我們用批評來襲擊(比喻而已)他們:「可是……」。這樣,我們的批評就能夠進入別人已經竪起的耳朵。
最後,要加上另一層的讚賞,以再次確定我們不是在否定他,而只是在剛才花了點時間列舉的衆多優點中,指出一兩個錯處。
結果會是:犯錯的人既接受批評又不會感到被貶低。這經理既執行了工作,又不至於製造不快的後果,問題便處理了。
第一次讚賞是三文治頂層的那片麵包,批評是中間那層餡料,最後一次讚賞話是底層那片麵包。所以,這叫「三文治方法」。
出版資料
書名:好?壞?誰知道?
譯自:Good?Bad?Who knows?
作者: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譯者:林天賜
編輯:汪橋
校對:李衎政、林麗森、梁文威
出版:覺智國際基金會有限公司
版次:2015年10月22日初版一刷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962-7287-15-5
定價:港幣88元正
分類:快樂—宗教—佛教
(覺智國際基金會授權轉載,文句曾經潤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