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校長的金秋人生

人淡如菊,素心常耐冷。沈校長形容自己步入金秋,細看人生百態。
人生仿如四季,他說,「我想秋天待久點,寒冬晚些才來。」
的確,人生步入不同階段,身體便有微妙變化。特別是當你靜下來細察,在秋意洋溢的日子,會聽到風搖樹梢的颯颯聲,在秋陽溫煦地烘曬後,又會傳來一陣桂花的香氣。大自然的變化如此奇妙,叫人看季節更替同時,感受歲月涓涓流逝。
人淡如菊,素心常耐冷。沈校長形容自己步入金秋,細看人生百態。最近,他看到身邊同事的家人年紀輕輕便患上癌症、大學資深的教授無意中被診斷患癌、從不抽煙的醫學院同事患上肺癌……「這都是完全沒想過的,叫人珍惜身體健康的可貴。」

病榻隨想 身體會說話

作為腸胃科醫生的他,不時呼籲別人50歲時便要做腸鏡,自己到了55歲也未曾照。他下決定做大腸內窺鏡,便發現瘜肉,要作之後的切除手術。當他躺在病床上一刻,把手術完全交給他曾教過的學生(現時已是醫生了),他體會到病人在手術床上那份無助的感覺,只能把一切交給醫生,大概只能如此。
沈校長看了一本書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中譯:《當呼吸成為空氣》),講述36歲的神經外科醫生 Dr. Paul Kalanithi。作者身為醫者,並且快將在史丹福大學完成長達六年的神經外科醫師的訓練,這時候卻被診斷患上肺癌第四期,使他停下來沉思,在書中探討他對人生的看法。當他體會到作為病人的經歷時,改變他的心態和價值觀。沈校長認為,體會病人的心情是訓練未來醫生及護士重要的一門課。
他自己亦有所悟,在網誌上撰寫:
「每天看見不少癌病新症,他們都和我年紀相約,有不少也是我的好友。我跟太太說:『說來有點奇怪,我漸漸覺得人生彷如大自然的四季,我們現在正值金秋。一眨眼,你和我就要走進人生的嚴冬,但我們都束手無策。』」
沈祖堯校長深感近年來的身體變化,「尤其在步入40歲以後特別明顯,你一定會發覺自己的確老了。」身體會說話,它是會告訴你的。「有很多的特徵,例如眼睛老花、膝蓋不能行走上樓梯、甚至中年發腹,這些都在跟你說──你開始老了。」人的成長和人的邁老,大概都一樣,有些事,只能慢慢來、慢慢地了解、慢慢地去接受。

分享健康瘦身心得

這次的事令他意識到在繁忙的公務以外,也要注意身體上的健康。最近,沈校長積極減肥,成績顯效,一共瘦了30磅。問他怎樣能夠做到,沈校長便分享他的減磅方法,以饗讀者,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
一、做更多的運動
二、晚上不吃白飯
他笑言,「我發覺瘦身後好處不止於身體上,而是心情也有很大的變化,能穿回昔日緊身的西裝,頓時覺得自己年輕了!」有言沈校長萌生提早退任中大校長之意,問他為何如此想。他說,「我希望專心做好自己喜歡的事。」無他,為興趣。「我還是很喜歡醫學,因此我會留在中大醫學院工作,投身研究,做回醫生的工作。」他計劃退而不休,儘管退任之後,仍會醉心工作,活躍於社會活動,保持心態不老。

回望上任立志:教育不是遊戲,更不是一盤生意

上任六年時間,當初許下志願,期望提倡中文期刊,重視中文寫作,關懷人文本地議題。這幾年間,中大在此下了工夫,在兩岸四地達成協議,建立一套公認的標準,使中文期刊在學校界得到重視。同樣他上任提倡不追逐大學排名,無可否認,社會上很多持份者看重大學排名,包括很多學生和家長作為選校準則,「我們並不是完全漠視排名,只是不想被它牽着鼻子走。」若大學追逐排名,中間其實只是一場數字遊戲。這些遊戲也是一盤生意,每年也更改評審準則,只看你願意花錢在哪裏。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從小灌輸看重分數,看你能否贏在起跑線,沈校長上任立志改變此觀念,不設排名,因為教育從來不是一場遊戲,更不是商場上生意。
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今天他萌退意,無需計較得失功過。

當一位「不離地」校長

大學校長一職實不易當,沈校長總是給人平易近人的形象。公務繁忙,在辦公室面對文件難免有倦容疲態,縱使如此,他仍願意步出校長室,走進校內師生群體,做一位「不離地」的大學校長,在任數年間一改校長高高在上感覺。他認為,最重要是和學生保持溝通,建立互信關係。過去幾年縱有不少政治事件發生,面對凜冷秋風,仍能冒霜吐穎,持守上任初心,處事從容淡定,親切得恬淡脫俗,使人倍愛景仰。

筆尖上的校長書友

昔日寫信可能是家常便飯,今天還有多少人會以書信來往?網絡普及以後,書信日微,但書信給受信人的那份親切,至今不減。當你坐下,拿起筆於紙上,那心思是不一樣的;當收信者拆開,看見字跡是有感情的。
受校內外歡迎的大學校長,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二人相隔40年,一張紙,一枝筆,拉近距離。二人在書信中探討各種社會問題,例如教育制度,一人以校長的角度出發,另一人則以學生的角度切入,彼此交流,了解對方面對的困難。社會議題外,二人也會談到父子關係,各自以父親、子女的角度交流。年齡相差40,無所不談;儘管意見角度不一,又能直抒己見。書信結集成書,正是二人新書《筆遇》的由來。
也許,年齡只是數字的差異。常聽說,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只是一代不同一代,溝通能夠打破這些隔膜。一個盛夏的年輕人,遇上金秋的知音,如歌詞載意「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總能把冬天都變成了春天。」
沈校長在信中鼓勵誦軒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生活,建議以下三件事,同樣寄語現時的大學生:
一、做一塊海綿吧。盡量吸收知識,擴闊視野,不要只為考試讀書。每月讀一本書,一本與你的主修科目無關、與你的專業無緣、一本讀完也不會拉高你 GPA 的書。
二、做一顆大蒜吧。蒜片加在任個菜式都可,卻不一定突出其味。這好比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每年至少認識一個。
三、做一隻螞蟻吧。看過這麼一段紀錄片,講述螞蟻用身體,與牠的團隊架起蟻肉橋樑,搬起比自己重數十倍的食物。在大學裏,無論你是宿生還是走讀生,都不要錯過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機會,並與他們一起生活、工作,學習團隊的工作方式。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