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 IPO 集資使12月港股徒增波動

12月港股 IPO 進入年度衝刺階段,大型集資全部集中在這一月份,為近年所少見。中廣核(1816)、北汽與萬達合計集資達900億,如果加上平保(2318)的大型批股集資數量相當可觀。這些 IPO 動輒凍結以千億計的資金,對本月份港股走勢不可能沒有影響。它的影響會怎樣呢?
香港的金融市場向全世界開放,資金自由進出,成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使香港資本市場充分發揮集資的功能。20年多來大量中國企業,國有的、民營的通過香港籌措海量資金發展業務,壯大了企業。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無可估量的貢獻。
 

香港壯大國企的角色

 
香港這個中國無可取代的國際集資中心所擔當的角色,就是提供國際投資界信任的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資金投資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一手市場的新股 IPO 集資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最近十年,每年都有數十家公司在香港股市招股,其中那些集資額特別巨大的除了受到幾乎全港市民關注與熱議外,往往帶來資本市場的巨大效應。諸如建行(939)、中行(3988)等巨無霸,在招股前後,美元對港元匯價(俗稱美電)、銀行同業折息(HIBOR)和恒生指數都曾出現不同尋常的變動。
 
大型 IPO 所以在香港引起巨大的反應,首先是這些 IPO 都是面向國際投資者。在相當程度上,本港投資者難以承受這麼大數額的集資。通常這類集資由大型國際投行承銷,因為只有他們有廣泛的國際投資界的聯繫,且旗下有大規模的資產管理業務。下面以具體例子說明大型 IPO 對港股走勢的影響。
 
2005年10月底上市的建設銀行可以說是最典型的例子。建設銀行是當年四大國有銀行(現在加上交通銀行合稱五大國有銀行,因為它們由財政部或匯金公司控股)中最早實現剝離不良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並實現境外上市的。在這之前雖已有交通銀行招股上市,但交行當時作為股份制銀行,集資數額只為168億元。建行上市最引人注意的是它集資數額極為龐大,高達715億。在建行招股前兩、三周,海外資金已聞風先動,大量資金湧入香港準備申請建行新股,美電連續多日轉強。流入的資金在招股之前短暫進入股市,使招股前恒生指數錄得可觀的升幅。隨着 IPO 的開始,美電強勢見頂,股市上升也嘎然而止。因為香港 IPO 持續三個全日加一個半日,而香港股市實行 T+2 結算交收制度。這樣原來泊在港股中的資金在招股開始後的第二天必須完成套現,才趕得上申請新股。這樣招股開始之後,早前的升市遂告一段落。因為那些申請新股的熱錢乘興而來,興盡必歸。港股進入節後的平淡,恢復大型 IPO 前的走勢。隨後翌年6月招股的中行也使港股出現類似的鐘形走勢形態。倒是同年10月底招股的工行(1398),因為其時港股已進入大型牛市,進入香港參與認購新股的資金,相當部分在工行完成招股後繼續停留在香港,即便有若干打道回府者也為繼續有因港股牛市而流入的資金所抵銷,從而工行招股後港股繼續向上。
 

本港第四季股市波動

 
今年12月港股 IPO 進入年度衝刺階段,大型集資全部集中在這一月份,為近年所少見。中廣核(1816)、北汽與萬達合計集資達900億,如果加上平保(2318)的大型批股集資數量相當可觀。這些 IPO 動輒凍結以千億計的資金,對本月份港股走勢不可能沒有影響。它的影響會怎樣呢?結合歷史經驗及現時市況推測,IPO 期間將為市場帶來波動。12月的三大集資第一炮是中廣核。雖然集資額只有200多億,不算是超級 IPO,但因為概念新(首家純核電上市公司)再加上其姐妹公司中廣核美亞(1811)較早前上市後錄得可觀升幅,帶來認購熱潮,凍結資金達3500億元,與超級 IPO 相媲美。因為中廣核招股前並未出現美電異動,相信專為申請而流入的資金數量有限。這樣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是從市場套現參與 IPO 申購的。以中廣核開始招股的11月27日看,該日為期指結算日,有人剛剛在11月26日下午挾高指數,以為結算造勢,但結算日卻未竟全動。隨後連跌三天,幅度甚巨,而那三天滬股牛氣衝天,也無回天之助,可見凍結大量資金的 IPO 之威力。也與前面分析的歷史經驗相印證。
 
北汽與萬達市傳分別有100多億及400多億的集資額,因為它們都選擇在中廣核資金回流後招股,雖然集資數額大於中廣核,但有相當一部分申請者使用回流資金申購,無需再從市場套現。同時汽車股與房地產股在市場已有很多同類股份,申購未必如中廣核之熱烈,凍資也未必可以超越3500億的記錄。這樣這兩股的 IPO 未必如中廣核之困擾港股。因為萬達預定12月22日掛牌,資金屆時回流。因為這些資金非為申請新股從外部流入,只是早時從市場套現出來,完成 IPO 後並無打道回府的問題。屆時重新回歸二手市塲是合理推測,因而本月下旬港股好友乃可操勝券。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