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本文作者認為毛澤東成也因他、敗也因他——林彪。(Wikicommons)
一、軍事才能無有其匹
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當局全面控制影響中國人思想的資訊來源。一般中國人不但對近代歴史人物沒有客觀的瞭解,即便對中共黨史中的人物甚至當其作為正面人物時,其真正的歷史作用也被誤導乃至遮蔽。因為中共的宣傳機器對其領導人的宣傳是嚴格按照當時領導層排名進行的。這樣使這種宣傳之下的國人通常存在這樣的印象,某人排名高,歷史功勞就大。
即便是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林彪已經貴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但黨內排名第6,後於毛劉周朱陳。當時林處於休養狀態,在官方活動中罕見其蹤影,風頭大大不及黨內其他巨頭。記得作為小學生,筆者大約到1963、1964年學校辦公室遍掛七大領袖(政治局常委,當年除前舉6人外還有鄧小平) 才很好奇地知道有個林彪。而毛劉周朱則聞其名久矣,如小學二年級已有一課課文叫朱德的扁擔,還有任弼時二三事等等。這樣很多中國人會認為林彪在毛澤東革命中功勞次於排名較前的巨頭。那實在是對歷史的誤解。如果把周恩來後來講的那句跑龍套的名言用在林彪與毛澤東以外的巨頭身上可能再恰當不過的啦。前面我們提到毛澤東革命的致勝策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雖然不是歷史的進步,但確實是致勝的關鍵。在這過程中,毛澤東自然居首功。至於劉周等人不過跑龍套而己,並不發揮關鏈作用,其位置完全可以由他人取代。朱德雖然在共產黨軍隊中有開創之功,但其對毛澤東革命的軍事勝利貢獻只屬一般。坐天下後黨內排名是新條件下需要所決定的,不是論功定位的排座次。
林彪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紅色革命中所立的功勞僅次於開國之君毛澤東。他的軍事才能是他能臻於此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其他巨頭主要靠對毛的忠誡,真正是不可取代的。毛本人按照中共黨史的說法也有相當的軍事才能,但主要的是在戰略上體現出來。雖然在軍隊初建時他也指揮過幾塲戰鬥,但都是小型的,不足以光耀史冊的戰鬥。不管怎樣說毛不是拿破侖那樣親臨前敵,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他更多的是劉邦那樣善於將將的君主。
林彪從紅軍草創就投身其中。在井崗山時期很快因其戰功和軍事天才脫穎而出。毛澤東賴以起家的軍事基礎紅一軍團在井崗山時代中期就由林彪統率(未必是毛的安排) 。後來在長征和抗戰初期林彪和他統帥的部隊曾經立下赫赫戰功,令共產黨的對手也刮目相對。
二、收遼之功定天下
奠定林彪作為紅朝立國第二大功臣地位的,無疑是他40年代下半期為毛澤東奪得白山黑水,使共產黨奄有當年全中國最發達的地區。
紅色革命如果從中共建立算起到抗戰結束,差不多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其中有高漲也有低落的時期。在江西被國民黨打敗後流竄到西北是最低落的時期。軍力孱弱,錢糧不繼。要不是皇軍的到來,毛澤東真有可能如陳冠中的小說《建豐二年》所構想的以克里米亞為最後的歸宿。經過抗戰,共產黨和它的軍隊得益於國民政府的承認,取得相當程度的合法性,在民族主義的旗號下對國人有相當的吸引力,極大擴展了共產黨的社會基礎。很明顯,抗戰前中共只憑馬列主義的學說,政治基礎狹窄,畢竟那種主義作為一種舶來品,只能吸引少數知識青年,而國民政府厲行反共,有關學說難以深入社會。共區侷促西北窮隅,幾與世隔絕。毛主席真的吐出肺腑之言,(日本)皇軍救共產黨出生天。這樣,到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共產黨有了一億人口的地盤,一百萬的武裝力量。因為蘇軍攻入東北,毛澤東派出十萬武裝人員,屈指數來佔當時共軍十分之一兵力而己,在林彪率領下,進入東北。林彪以兩年多的時間橫掃東北,拿下這個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十萬武備落後的疲敝之師至1948年壯大到百萬雄師,幾及解放軍兵力之半,裝備更大大超過關內解放軍。在林彪控制東北後,國共勝負大局已經底定。林彪百萬雄師入關南下,摧枯拉朽,天下幾乎是傳檄而定,國民政府文官武將賣降恐後,蔣介石只好夾著尾巴逃到台灣去了。
當年活躍政壇的人們回憶,東北易手之前,毛澤東並不太為政壇人士看重,根本的轉折是林彪奪得東北,國共之爭才急轉直下。
三、被毛用作文革工具
林彪在紅朝立國後受困傷患,長期休養,或者也為遠禍。林與毛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深知毛為多疑雄猜之主,不易服侍,伴君如伴虎。以明哲保身之計,一切唯毛馬首是瞻。後來林彪倒台,被很多人,知情的、不知情的潑了很多髒水。說林為了什麼目的什麼目的而吹捧毛澤東。看來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保全自己。這也是當年處於腥風血雨中的中共高層大多數人的目的。而對待毛澤東的態度則也幾乎所有人皆然,唯一的差別是毛看中誰的問題。幾乎所有資料都証實,林被捧上接班人的位置完全是毛澤東不可推卻的意旨,並非林彪去爭回來的。實際上當年要是毛點了另一人的名字,那人也一樣要作林彪一般的表演。說到底當年中國的悲劇應該毛澤東一人或者中共全黨負責。反而以林彪的開國之功,居國之儲位絕無愧色。說林彪鑽營以登高位,根本無視林開國功業毛澤東以外無人可比的事實。
假如當年林彪真的登上瓊樓最上層,中國會向何方去呢?有理由相信林彪也同樣會馬上結束文革,廢黜文革派乃至江青娘娘。這從他倒台前的諸多行為包括關於九大政治報告的爭議和盧山會議上對文革派的抨擊上可以看出。但林彪沒有鄧小平少時在西方生活經驗帶來的思想資源,他上台更大的可能是帶領中國走回文革前或者反右前的正統共產黨路線。
由於林彪對毛澤東的文革路線並不認同,他和毛澤東的裂縫從文革高潮的1968年就開始出現,1970年到了爆發正面衝突的時刻。和中共黨內其他高層的取態不同,以林彪屈強的性格,絕不低頭,絕不認錯求饒。結局就是家破人亡,暴屍異國,以悲劇收塲。以林彪之功,這種結局是最大的悲劇和冤屈。
四、結束毛政的關鍵
林彪在某種程度上自己選擇的結局,以其說是林彪的失敗不如說是對毛澤東最大的打擊。它宣告荒唐的、慘無人道的、血腥的文革,乃至整個毛政的失敗。在某種意義上說,林彪以一家三口人的生命喚醒了中國人的迷夢。我同意這樣的說法,林彪事件為打倒江青文革派打下思想基礎。甚至可以說這是鄧小平後來新政的先聲。
毛澤東神聖的面紗因林彪事件而脫落了。偉大領袖其實並不英明,他的神格是造出來的假貨。對於毛來說,真正是成也林彪,敗也林彪。很明顯林彪對於毛澤東的文革根本並未預聞,從而並不理解,自然也談不上認同。文革的策劃根本只在毛江夫妻店和他們若干最接近的,主要是文人的圈子中進行。林彪也好,其他股肱大臣也好,都只是毛實現目的的工具,並未事先交底。林彪如果是文革的核心策劃者,如果認同文革的理論,他不會在籌備九大時讓陳伯達為他起草後來被毛否決、並被批為唯生產力論的,題為《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的報告。其實如果林彪的思想意識認同文革,文革不會那麼快失敗落幕,至少不會隨毛澤東及身而去。沒有林彪事件,鄧小平不會重新被起用。在相當程度上,在毛澤東的盤算下,鄧小平是被當作林彪的替代物,這裏說的替代物不是接替林彪為接班人,而是接替林彪為文革保駕護航。毛澤東視自己為君主,認為他指定什麼人接班,所有顧命大臣都會擁戴新主。這些盤算後來自是全部落空。
林彪如果只為權力,在他被作為儲君時,奉命唯謹,成功接班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至少也不會有殺身之禍。林彪之在中國歷史關鍵時刻有這般關鏈性的作用與他的倔強性格關係極大。紅朝建政後,所有受到整肅的文武大員從高饒到劉鄧無一不向毛認錯求饒。這些人心中或者憤懣,如高崗以自殺表達心中之憤,但全部向毛認錯。唯獨林彪不吃這一套。很明顯,如果林彪也如他黨內同僚一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紅朝版般認錯下台,無疑對毛非常有利,因為受整肅者都自己認了錯,自然毛正確。這樣毛將繼續心情舒暢,感到愜意,應付裕如。文革自是不會那麼快失敗。毛政也不會及毛之身而終。如果是那樣,比如說毛再活上三五年(根據已公布的資料,毛的健康受林之創極巨,這種推測不是沒有根據的。) 而毛政在毛身後再維持十年八年,則鄧已老去,不可能扭轉乾坤了。
林彪的取態在驚訝的國人面前展現毛澤東的陰暗之面。林彪真正使毛大出洋相,把毛從神壇打了下來。這才使後來鄧小平去毛化,實行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重建中國的現代性成為可能。
就憑著林彪在兩次中國命運決鬥時刻擔當扭轉乾坤的關鍵角色,大家一定會贊成把林彪列入紅朝三傑的。比之林彪,周劉朱也真只是跑龍套的,沒有影響歷史的進程。
至於林彪至今乃被紅朝作為「朝敵」(朝敵是一個日語辭匯。明治時,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與主朝政的另一傑大久保利通政見不同發生衝突,後來發展成西南戰爭,西鄉隆盛兵敗後剖腹自殺。他的弟弟西鄉從道幾次被薦組閣,都以乃兄為朝敵而推辭不就) ,這或許應了「萬家營塚未歸魂」。林彪一將功成,殺戳過盛。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歷史可能真的是只由社會結構內部運動所決定。所有小寫的人、就是具體的人只是歷史發展的工具。
結語: 三傑形塑的紅色中國:未來的可能發展與前景
毛澤東與鄧小平以他們的成長環境所形成的價值取向,在他們堅強意志,超人能力和時代風雲際會等各種因素配合下,先後登上紅色中國瓊樓最上層,執掌中國最高權力,主宰中國人的命運以十年計。到現在為止,中國幾乎所有一切層面,從思想意識,制度安排到文化現象都可以從他們那裏找到原因。林彪沒有執掌過最高權力,而且他主要是一個軍事統帥,對紅朝的政務參與不多,因而難以猜度,如果歷史給他機會,他到底會把中國帶向何方。但是林彪是紅色中國本身,以及這個政權產生毛澤東時代與鄧小平時代最關鍵的原因。如上面的分析,沒有林彪,毛澤東未必取得全中國的政權;同時,沒有林彪甚至不一定有鄧小平時代的到來。總之,林彪以他本身的軍事才能和政治力量影響了紅朝兩個最重要的時代。相比三傑,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等盡管曾經聲名顯赫,權勢熏天其實都是可以由其他人取代,說句不那麼中聽的簡直是可有可無之輩而己。
紅色中國的歷史,用紅朝政治術語說,實際出現過毛澤東和鄧小平兩條路線,或者用比較學術意味的說法是兩種模式。這兩條路線以現代性為標準判斷,一條是前現代,去現代的路線;一條是重建現代性的,當然重建現代性只是在發現前現代之路碰壁之後改弦易轍的回頭,而不是輕車熟路的馳騁。
儘管兩種模式是南轅北轍,方向相反的,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即現行政治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後來的領導人卻只有在這兩種互相矛盾的模式中左抱右擁。很明顯,鄧的路線使國人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在這個意義上,徹底從鄧返毛是不可能的;但是為了壟斷權力,統治精英必然堅持現行政治制度,這樣毛澤東模式作為一把刀子,也不可丟棄。
現代社會本質上是人類以腦力代替體力作為從事生產的最主要稟賦。一個社會成功的關鍵決定於能否高效地開發腦力資源。由三傑形塑的,以毛鄧兩種模式揉合的,可供選擇的路線,有一個與現代社會發展方向相矛盾的弱點。那就是政治權力主宰了整個社會,政治權力決定了所有社會成員的貧富和榮辱。這種模式不利於腦力資源的開發。一則政治權力的至高無上地位,使社會精英或說聰明頭腦爭先湧入掌握政治權力的地方,同時要維持這樣一個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無所不管的政府只有兩種方法,或吸引社會最聰明的頭腦到政府,或政府以赤裸裸的暴力威懾民眾,更常見的是兩者兼用之。結果是經濟、文化等其他領域相對難以吸引最聰明頭腦,經濟效率自然不容易提高,同時民眾不服,社會不穩,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維持社會穩定;再則,政治精英集團奉行排它性尤其是意識形態的排他性政策,公開宣布的不准有七項之多,這有礙新思想的發展與傳播,實際上有礙於社會各個層面和領域的改進和創新,從而窒礙社會發展。
可以肯定,三傑形塑的紅色中國,需要有突破,那就是突破政治權力決定一切的格局。政治權力應該退出社會生活中與政治無關的領域。這是鄧小平開始但沒有完成的改革進程。現代轉型最關鍵的地方是精英角色的轉變,那就是讓作為精英的聰明頭腦,從掌握政治權力的集團走出來,轉為經濟文化領域的創新者。只有這樣中國才算真正完成現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