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晉身優等生而日本淪為劣等生?

兼論我們今天所處時代的特點

日本則沒有德國人的幸運,亞洲沒有建制意義上的經濟一體化與統一貨幣,同時緊鄰中國這個生產工序的虹吸中心,全球化沒有對沖損失的緩沖,比如英美創新成效。
人們根掘近年的經濟表現,把西方各先進經濟體進行了成績等級評價。結果美英德三國為優等生;歐洲多國和日本則得劣等。英美與日德向來有不同的經濟結構,前者長於創新,後者專精製造。如果說英美由於時代變化有優於德日的經濟績效那倒容易理解,但德日竟然優劣異位,何同途而殊歸哉!看來這要從時代的特點中去找尋答案的了。
    

全球化下的輸家是誰?

 
我們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全球化的了。是的,計劃經濟落幕後,影響世界最劇者莫過於西方精英推動的全球化了。全球化建基於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表現的形式是生產工序從西方先進經濟體轉移到勞動力價格低廉的發展中國家,主要是中國及若干亞洲國家。這一過程伴隨着一種利益的轉移。為了分析這種利益轉移,我們把全球化利益相關方分為先進國的精英和民眾以及受益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精英和民眾。很有意思的是,全球化最受益的並不是這一潮流的掀動者和主導者。實際上這一過程最大的利益獲得者是中國的精英和民眾,因為工序轉移為中國提供技術,資本還讓出市場,不發達也難。而西方精英雖然也獲益但數量相對不多。畢竟西方精英一向以高效開發腦力資源獲益,這是一種全人類都受益的創新驅動的獲利方式。毫無疑問,西方民眾是全球化最大的輸家。而從國家層面看,西方先進經濟體是輸家,這完全是人們始料所不及的結果。
 
因為全球化的利益轉移特性,這種潮流難以永遠持續下去,至少不能按以前的速度持續下去。2008年的金融海嘯標志全球化的轉折。因為西方國家經濟的很多領域已被掏空,很多國家變得脆弱。
 

英美國家創新力跑勝

 
這是我們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但不是全部特點。大家知道,這一波全球化浪潮是在蘇維埃國家崩解的廢墟上興起的。蘇聯為什麼滅亡?那是時代前進促成的。最重要的時代變化莫過於我們從以技能為主要稟賦的人手時代,進入了人腦即創新推動的時代。這使蘇維埃國家的計劃經濟無以為繼而退出歷史舞臺。創新推動的經濟活動是與全球化大為不同的時代進步。這其中沒有你輸我贏,此消彼長的蒼涼和懊悔,有的只是大家受益,只要你不自外於這個世界。
 
這樣,我們時代的特點就非常明晰的了:過速而必須熬車的全球化加創新驅動的人腦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國家的興衰,是取得優異的成績還是落得低劣的屈辱,全部其來有自,決定於這個國家的文化結構、制度特點乃至人口幅員等等。美國與英國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所產生的效益足以彌補全球化工序轉移帶來的損失,從而位列先進國家狀元榜眼,自是可以理解。它們取勝的詳情以後再另文分析。
 
德國與日本同在人手經濟時代有極佳表現。德國的職業教育,日本工匠精神的承傳都為當年這兩個國家長期經濟繁榮,雄居自由世界經濟龍虎亞季兩席作出巨大貢獻。其工業產品從汽車到電子消費品均雄居世界市場前列。只是時代進入創新驅動的資訊科技時代,這兩個國家都有江郎才盡的頹象。日本的幾家曾經叱吒業界大公司如索尼、東芝、聲寶等聲勢不再,甚至被台韓的同類公司比下去,乃至被收購。德國在軟件、移動通訊乃至互聯網也沒有出現如美國的微軟,蘋果與Google那樣聲名顯赫的公司。實際上兩國都沒有如英美那樣有創新時代必需的全球最好的大學。德語與日語都同樣不象英語般作為全球精英的通用語言。在這樣基礎上,本來這兩個赴考的學生應該取得相近的成績才對,是何原因令它們拉開檔次呢?
 

歐元區抵銷全球化對德國沖衝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1999年推出的歐洲統一貨幣。歐元區的形成所產生的歐洲經濟一體化對於德國而言,猶如全球化之於中國。以德國位居歐洲首席的經濟規模及製造業基礎,在沒有了貨幣區隔下,規模經濟效應使全歐洲的製造業幾乎都向德國聚集。因此德國實際上以微縮版的全球化抵消了正版全球化的沖擊而考得好成績。日本則沒有德國人的幸運,亞洲沒有建制意義上的經濟一體化與統一貨幣,同時緊鄰中國這個生產工序的虹吸中心,全球化沒有對沖損失的緩沖,比如英美創新成效。淪為劣等生也就不令人覺得意外了。
 
1999年推出的歐洲統一貨幣。歐元區的形成所產生的歐洲經濟一體化對於德國而言,猶如全球化之於中國。(圖片來源:Pixabay)
1999年推出的歐洲統一貨幣。歐元區的形成所產生的歐洲經濟一體化對於德國而言,猶如全球化之於中國。(圖片來源:Pixabay)
 
(封面圖片:亞新社)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