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日前 NHK 引自日本宮內廳的消息稱,明仁天皇有意數年內傳位給德仁皇太子。如果真的實行,這將是200年來首次再有天皇成為上皇。天皇在世退位后被稱為上皇;如退位后出家則稱法王。這種情况在日本歷史上本來屢見不鮮,但現代日本則未之見也。最后成為上皇的要追溯至1817年的光格天皇了。雖然宮內廳后來否認了有關報道,但這只表示未有正式的决定。因為宮內廳長官表示日皇有各種考慮很平常。
標題的兩個分句並無因其先後而表示一種因果關系,即筆者不是認為因為天皇用了犯忌的年號才導致日本國運衰微。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因為日本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到了一種樽頸(下文將論說是創新的樽頸),進入日中而仄,才出了年號犯忌這種本來不太可能出的奇事。
世間事真是驚人的巧合,昭和天皇裕仁1989年1月7日駕崩,翌日即1月8日日本啓用明仁天皇平成年號。差不多同一時候,作為日本經濟晴雨表的日本股市登上最高位即日經平均指數非常接近4萬點後,開始輾轉下跌。此後日本經濟進入迄今四分之一世紀,伊于胡底,看不到曙光的黑暗年代。
1. 平成天皇年號犯忌
因為中國典章制度的傳入,日本每一位的天皇都有一個年號。年號多取自諸如《尚書》《易經》的中國古代典籍。比如上一位天皇裕仁的年號昭和取自《尚書》堯典,原文為「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現代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睦仁的年號明治則取自《易經》的說卦傳,原文為「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響明而治」 。
明仁天皇的平成年號取自《偽古文尚書》的大禹謨,原文為「喻,地平天成」 。這是800多年來,日本首次打破慣例,用平字作為年號的第一字。在這之前,日本朝廷因為下面將會解釋的原因,不用「保」與「平」作年號的第一字。明仁天皇登基時,當年備選的年號尚有「修文」 和「正化」 因為兩者的日文羅馬注音都以S開頭與昭和的注音相同,為免混淆才取平成,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數吧!
為什麼日本朝廷不用「保」與「平」 作年號的第一字呢?那要回溯到12世紀中葉。當時日本政治史上稱為院政時期。1156年後白河天皇在位,年號為保元,發生保元之亂,緊接着是1159年二條天皇在位,年號為平治,發生了平治之亂。
當時的天皇自小在外家生活,與外家的人有更親近的感情。這與中國皇室非常不同,在家庭制度上日本是雙系制度,我國為單系制度。天皇幼年踐祚的時候,通常委任外家的人為攝政,外家實際掌握朝廷的權力。即使天皇成年後,攝政的名號改為關白,很多時候依然控制朝廷的權力。日本政治史稱這種政治形態為攝關政治。在這種攝關政治下,天皇沒有真正的權力。這種名位與權力分離的現實引起在位天皇的不滿。他們想出這樣的辦法來應對攝關政治,就是他們宣佈退位,把皇位傳給年幼的子姪,自己改稱上皇(有些退位後出家到寺院,則稱法皇),把所居之處稱為上皇院。然後以上皇身份發號施令,執掌政權,這種政治形態在日本政治史上稱為院政。
這樣權力的爭執由攝關政治的天皇與攝關演變為院政時期天皇與上皇(或法皇)。在保元年間崇德上皇與後白河天皇對立,雙方各自招集武士在京都城內發生戰鬥;在平治年間則是後白河上皇(後白河天皇退位後稱後白河上皇)與二條天皇對壘。雖然保元之亂與平治之亂規模不是很大,但戰鬥發生在長期安定的京都城內,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恐懼。從此朝廷形成了選擇年號時不以保或平為年號第一個字的慣例。這樣平成年號是800多年來首次破例,興許是現代日本人不再相信以前的忌諱,卻偏偏帶來了詛咒。
2. 現代社會的歷史發展:
日本是極少數順利實現現代轉型的非西方國家。明治維新可以說畢具功於一役完成其他國家窮百幾十年都未完成的轉變,其後日本闊步在現代道路上向前邁進。二戰後其發展的速度及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越很多西方國家。是什麼原因在平成之年開如後突然嘎然止步,進而日中而仄,走向黃昏。難道年號的詛咒如斯犀利?
如果我們詳細檢視現代社會的歷史發展,將會看到,日本的衰落其來有自,有其深層的,必然的原因。年號只是巧合,恰在那個轉折點出現。下面我們暫時放下日本論述,看看現代社會歷史發展的階段特點與規律。
現代社會是什麼?可以說它包括兩大因素,一是社會組織,一是生產手段。這兩者互相關聯,或說是相輔相成。在相當程度上說,生產手段的根本改變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最重要標誌。在傳統的農耕或畜牧社會,人類以自己的體力作為主要的生產動力(當然那個時候,人們也懂得利用畜力甚至水力風力等協助生產,但基本上是属于輔助性的。因為這些動力不是隨時可以取得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應用的),進行生產以取得生存及生活所需要的產品,比如農夫用鋤頭耕種,需要用體力揮動鋤頭。當然還要具備一定的技能,通常是技能與體力的結合。在傳統社會,受人類體力所限,生產水平低下,產品大體只可以滿足勞動者及其家庭的需要。因此,盡管在傳統社會有商業活動即商品的交換,但多為輔助性質,經濟體系基本屬於自產自給的自然經濟。在這樣的條件下,生產的進步是有極限的,一個人終其一生,即使在太平盛世,也難以感覺平均社會生產力及社會福祉的提高。
蒸汽機的發明帶來的工業革命使人類可以自由使用自然界的其他能源作為生產動力,根本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人類作為生產者主要的不再是依賴他們的體力而是他們的腦力,或者更具體說是腦力所外化的技能、組織與創新能力。這種轉變極大提高人類的生產能力。從而人類生產不再只是滿足自已需求,而更多的是為了與他人交換,這樣社會經濟的組織形式與暢順運作對於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要構成成功的社會組織並使其暢順運作需要有合乎新社會的思想意識與觀念。日本在進入現代社會取得的成功就是日本國民在步入現代門檻的時候,能夠改造國民的思想意識,重整原來的社會結構,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日本能夠先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取得成功,是由於日本傳統文化有着相對容易改造的基因。
3. 現代社會與技能專精的日本
現代社會人類主要以自己的腦力從事生產,其中包括了通過學習與訓練而掌握的技能;通過思考,經驗與不斷調整與改進形成的組織;以及腦力活動的最高成果創新。現代社會有一個向前發展的過程或者說有從初級邁向高級的歷史。當人類剛剛發明蒸汽機這種最早的動力機械,能夠將自然界大量存在的化石能源傳化為機械能,作為生產動力的時候,作為生產具體的產品所需要的工作機械還相當粗糙簡單,在生產過程中极之需要人的參與。人們參與這種生產過程需要事先受到訓練,使其掌握操作的技能。在相當程度上說,這種技能是知識與人類體力的一種結合。在生產中最主要的能源由動力機械提供,掌握技能的勞動者擔當在當時條件下,工作機械與動力機械相結合無法做到(包括技術上無法做到的及經濟成本上考慮不這樣做)的工作。很明顯技能有簡單與複雜之分,且隨着技術的進步,技能尤其是相對簡單的技能逐步被工作機械所代替。
在現代社會的早期階段,有技能的勞動者在生產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們的參與,生產沒法進行。在當時說社會財富由他們創造或者說技能是創造財富的要素在相當程度上是正碓的。馬克思主導的工人運動就是在那樣一個技能創造財富的時代興起的。如果靜止地看當年的工人運動理論卻也不無道理。
以技能為主要創造財富的時代,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只要能把社會成員組織起來,給予他們一定的訓練,讓他們能在社會需要的工作崗位上参加生產,這種經濟制度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這種技能為主導時代,社會組織的形式要求相對寬鬆,只要它能使社會穩定並發揮上面所說的職能就可以成功運行並取得成就。我們檢細19-20世紀的歷史,專制帝制與納粹時期的德國工業經濟相當鼎盛;共產主義制度下實行計劃經濟的蘇聯在經濟發展方面曾有羨熬世人的時期。同時代實行自由民主制度的英美並不表現出更亮麗的經濟圖景,有時還受困於經濟週期而黯然無光。如果世界靜止於技能為主導的時代,社會制度優劣的結論也即各種在那個時代存在過的社會制度的結局會大為不同。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差別是現代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不同於傳統社會因受人類的體力局限而長期停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一生各個階段所處的環境都是非常不同的。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的腦力潛能是難以窮盡的。早期因為工作機械相對簡陋,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有具技能的勞動者參與。很快人們發明設計出更完善的工作機械,完成本來由具技能的勞動者從事的工作。人類的這種發明與創造稱為創新。創新過程使本來很多的技能由創新的產品所代替。創新也就逐漸成為現代社會較高級階段創造財富的主要方式。正是這種創新的驅動,自由民主的社會體現出它的相對優越之處。這種優越性體現在自由主義的經濟制度比較於計劃經濟制度更能高效開發腦力資源,激勵創新。東西方冷戰以西方的勝利告終關鍵就在這裏;而自由平等的民主政制,一方面保證社會能從所有階層發掘智力最佳的才俊,另一方面使創新的成果即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能為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受益;同時使全世界連成一體,既可以使全人類的精英結合在一起以最高的效率進行創新,又使人類各部分和睦相處杜絕紛爭。最後人類真正走上大同。
4. 日本的現代轉型
除歐美國家以外,日本是最早實現現代轉型的國家。1868年德川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日本由封建主義的幕藩政治結構轉變為一個統一的現代國家。國家通過殖產興業實現經濟發展,國家迅速富強興盛。後來走上整軍經武向外擴張,妄圖稱霸東亞的侵略道路。二戰失敗後在美國佔領下,完成民主轉型。
為什麼在很多非西方國家經過長期的努力迄今還徘徊在現代國家的門外,有些甚至成為失敗國家,而日本卻取得成功呢?一方面是日本民族向有學習模仿的傳統。早年從中國引入漢字,引入佛教,引入儒學等中國文化。明治維新之後對西方的學習與模仿;另一方面是日本前現代的社會結構與西方極為相似。日本治理結構相對多元化,明治之前雖然由幕府管治國家,但上面有一個名義上的元首即天皇與他的朝廷,下面則有以百計的大名治理他們所屬的地方。將軍只管治大名,並不直接指派官吏管治地方。這種真正意義的封建制使日本政治在相當程度上存在分權,多元這種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因素。
日本在歷史就有認真鑽研掌握仍至改良技藝至精益求精的傳統。製造軍刀的技術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人改良後生產的日本刀更勝中國的柳葉刀。在朱印船貿易中大量輸入中國。
日本人這種長於技能,專心致志於掌握技能使之達至最高境界的國民性,加上日本社會的精英能夠以和平方式取得共識,激進思想從未為日本精英所接納,明治維新之後從未出現翻天復地的震蕩。與此同時的世界正為實行計劃經濟的共產主義國與市場經濟的西方自由國家的意識形態與制度競爭所主導,很多有潛力的人口大國尤其是中國,自外於現代社會最有效的經濟制度。所有這些使日本鶴立雞群,獨步天下,幾乎淩架于歐美老大哥。
5. 創新的時代與日本
日本的時代大約維持了四分之一世紀弱,即從日本上升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到昭和過渡到平成的時候。日本的盛衰易勢與現代社會的歷史發展階段密切相關,表面上又與世界政治結構變幻相關聯,但前者是主導的,後者說到底也是前者所驅動的。
日本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的上升,是由於自由世界主導產業的改變即消費電子產業的興起促成的。消費電子產品並非日本的發明,但是日本人嚴謹的工作態度,超群的工藝技能與進取的市場營銷使日本消費電子產品所向披靡,橫掃全球市場。那是需要技能,主要以技能創造價值的時代。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