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得與失

滬港通上周閘開渠成。堪嘆水未成流,北方之水猶為羞澀,直是涓滴之漏。雖然大人先生苦口婆心,要求財心急之股民稍安勿躁。但市場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將之譏為幽靈列車容或太情緒化。但對一周下來的連通得失稍作盤點,或有助於推測未來趨向。
滬港通上周閘開渠成。堪嘆水未成流,北方之水猶為羞澀,直是涓滴之漏。雖然大人先生苦口婆心,要求財心急之股民稍安勿躁。但市場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將之譏為幽靈列車容或太情緒化。但對一周下來的連通得失稍作盤點,或有助於推測未來趨向。
 

中國股市熱衷於炒題材

 
滬港通是中國證監部門主催,為改善中國股市的投資者結構及運作狀況以振興陷於低沉,百端罔效的 A 股市場而設計的市場安排,自然以 A 股的改進提升為首要考慮。在這一安排中,香港在相當程度上是施援付出的一方,開閘一周的運行在量的方面可以說體現了政策設計者的意念。過去五個交易日北上投資 A 股的資金大約250億人民幣(下同) ,而南下購買港股的只有33億,未及前者一個零頭。但是在質的方面,即當局寄望通過滬港通改善 A 股形態方面,過去一周的連通,尚未見好的開端。下面是開閘前後滬深兩市成交額消長變化的數據:
 
 
注:滬市成交與深市成交皆以億元人民幣為單位
 
在這個表格中,深市的成交額包括了主板(A、B 股) 、中小板與創業板的總成交,滬市只有主板 A、B 股。在開閘前,A 股投資者期盼滬股通啟動上海股市牛市,因而暫別他們的最愛:有題材故事的小型股份,把資金轉移到上海,使滬深成交比例高低易位。但開閘後,資金明顯再度轉向深市。看來中國投資者的投資意念根深柢固,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開通前的資金往上海轉移也不過是那裏有更高層級的故事而已。
 
中國股市己形成的形態即熱衷於炒題材,炒政策而大市值股份長期乏人問津,有人認定是中國社會融資成本高所致。這只是部分的原因,實際上中國股市形態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中國經濟制度下的產業政策,由政府欽點那些公司得到更多的資源,受到更大的扶助。投資者的理性選擇就是跟政府指揮棒轉。非常弔詭的是政府想引進外資,協助扭轉投資者跟政府轉的趨勢,那必然事倍功半。說不定外資到頭來被熱知國情的內地投資者所同化。
 

雙向流通不對稱令港股不濟 

 
開閘後的港股受到的衝擊甚於 A 股。連跌4天後才在 A 股大幅上升下跟隨反彈。滬港通開閘後的嚴重不對稱資金流向,令人相當擔心香港股市的前景。這種資金流向最值得留意的微言大義有二:一則內地股市交易成本明顯低於香港,原因是內地的股票交易印花稅只向沽家徵收,稅率為0.1%,而香港向買責雙方徵收各0.1%,即港股高於滬股1倍。因為 A+H 股份占港股市值極大比例,這種交易成本差異有可能導致相當多的交易轉往上海進行,這將對香港的地位帶來損害。
 
看來香港政府需要考慮履行早前的諾言,下調仍至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二則中國的制度傾向於一切為政治服務,經濟活動也常常與政治糾纏不清。港股通如斯慘淡,與大陸傳媒近期對香港的報道有相當關係,不像香港媒體有多把聲音,這也使香港處於不利地位。滬港通要真正成功一定要雙向流通趨於比較對稱一點,否則難以為繼。
 

突發利好消息沖淡跌勢

 
11月港股由於連續有有利於好友的突發性事件出現,使本來反覆向下的趨勢變得不明顯。人行突然減息有助於好友在期指結算周反攻。所以說,人行突然減息是人行剛剛增加對大銀行的 SLF(常設借貸便利) ,且定向寬鬆而不是全面寬鬆被多次重申是人行的政策取向。比較美聯儲的透明及漸進,人行這種突如其來的政策行為,似對市場帶來不少負面影響,諸如不確定性及內幕消息的疑慮。
 
以滬深兩市對消息的反應比較而論,滬市對宏觀性的消息有比深市更明顯的反應。在客觀上減息這種宏觀利好消息,也有利於資金向上海轉移。這也解釋了周五 A 股大升且滬市成交增幅大於深市,使兩者之比由97%驟降至84%。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