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深港通在七一之前開通的傳言甚囂塵上,成為英國脫歐公投之外另一主導港股的炒作題材。與深港通相關聯的股份,從港交所、券商股、深港雙重上市的 AH 股到小型科技股無不熱炒一番。甚至北水也以此為依據,藉已開通的港股通滾滾而來。記得在這之前的一次與朋友聚會中,有人問我對深港通七一開通的看法,我以深港通乃是被擺上枱,並非管理層原來所規劃,從而對七一開通抱持極度懷疑的看法作答。
深港通年尾不開通亦不出奇
七一過去了,深港通發號槍並未響起。只是劉士余在解釋七一不通的緣由後,丟下一句今年內將開通的話,以安撫熱情的捧場客。人們也接受了劉主席的說法,把七一開通順延至十一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深港通這種關聯兩地證券市場運行的互聯互通,不可能一宣布即開通交易。滬港通從宣布到正式交易籌備了將近七個月。深港通如果真的已經達到管理層要求的開通條件,完全可以在七一這個很有意義的日子宣布。種種跡象表明,此時不宣布乃因開通條件未達管理層設定的要求。至於什麼時候條件成熟還得看事態發展,即便今年不開通也沒有好奇怪的。
深港通之議源於滬港通。為什麼會有滬港通呢?這是中國金融市場規劃者為了實現規劃目標而一步見機而行的棋。根據北京的規劃,上海是中國首要的資本市場中心,深圳的地位是輔助上海。因此北京要求深圳不再發展主板市場,也就是不再接受主板IPO,甚至要把主板合併到上海,而全力發展創業板和中小板。只是深圳方面極力反對,主板才繼續保留,但不接受 IPO。
這一規劃實行的結果:創業板和中小板是市值相對細小的企業,正合中國股票市場散戶和莊家的脾胃。於是乎,炒家雲集深圳炒個天翻地複,美之名曰看好新經濟,使深圳市場成交額大幅超愈上海。這樣一來,上海急了,向北京投訴,既然上海是首要中心,無理由成交額落後深圳一大截(2013、2014之交滬深兩市成交額之比在5:8上下)。於是要求北京採取措施扭轉深大於滬的局面。借鑒日本2012年外資大量流入東京股市的經驗,北京智囊設計了滬港通這一扭轉乾坤的妙計。滬港通的推出對提振 A 股帶來正面作用,甚至可以說觸發了 A 股大牛市。
前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時 A 股借勢而起,開始了八個月發足狂奔的國家牛市。在這段時間,滬市成交額以十倍計上升,從2014年低位500億升到最高峰的1.5萬億,同時大幅超愈深圳的成交額。
開通深港通只怕得不償失
滬港通推出後,深圳有聲音要求獲得與上海同等的待遇,實行深港通。後來深圳方面借李克強總理到深圳視察的機會,當面提出深港通的要求。李克強總理當時沒有合適的理由加以拒絕,只有原則上接受這一要求了。因為宣布滬港通時說的都是互聯互通,開放市場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深圳正是接過這些大道理向總理提出要求的。所以說深港通一開始就是被擺上枱,而非被規劃出來的。
國家牛市在去年6月底壽終正寢,隨後是荒唐的暴力救市和 A 股愈救愈跌。很快滬深兩市成交比例恢復 A 牛前的態勢,深圳成交額高過上海六成以上。同時北京對證券市場的態度也有所改變。
去年8月開始的匯率邃貶使北京對資金外流有極大的戒心。其實滬港通當年構思的目標基本上是為了引入外資以活躍 A 股,從而使 A 股增強集資功能,以協助中國經濟去槓桿這一眼下目標的。滬港通開通後,北上資金不多,最近更出現資金藉港股通外流這種一面倒的現象。而深圳創業板中小板早已炒到飛沙走石,絕非低沉狀況,即使開通深港通,可能流入內地的外資不會多。這樣的情況下,開通深港通既不能改變滬深兩市輕重異位的格局,也不能指望引入大量外資進入 A 股,協助經濟去槓桿,況且有增加資金外流之虞,何得不償失之甚。管理層如何會輕易放行這個被擺上枱的深港通呢?劉士余儘管是中證監主席,但深港通是需要更高層批准的大事。到時會不會又有黃華耿飈之辱呢?
(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