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周本港時間星期五,英國脫歐公投揭盅使全球資本市場受到突如其來的衝擊。在這之前,市場幾乎一致認定,老于世故的英國人一定會選擇繼續留在歐盟,尤其是在6月16日那顆子彈射出之後。大家相信,這樣做對英國的經濟發展最為有利。盡管投票前的民調顯示,留歐派並未占明顯的上風。但是資本市場的主流看法傾向於對民調熟視無睹。主要是英國的民調在上次大選時嚴重失準,再加上本輪公投的民調一直存在大量未作決定的游離票。結果連與英國同文同種,對英國了解極深的美國也一廂情願選擇盲目相信留歐派肯定贏得公投。是以在英國公投票箱已宣判留歐派失敗的當日,美股三大指數還以急升,創出近期高位收市。資本市場對世界政治事件,尤其是對好像英國這樣公開透明的民主國家這般遠離實際狀况的誤判是非常罕見的。
富貴 vs 安全
資本市場對英國公投結果的誤判在於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是典型的經濟人,凡事以經濟計算的結果為依歸。這種判斷方式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有效的。比如說一個國家的大選,通常被認為能提出改善經濟狀況方略的政黨或候選人,會有較大的機會勝出。毫無疑問,相比脫歐,留歐會是對英國經濟更有利的選擇。但是這次英國公投比拚的不只是經濟一個議題。雖然留歐派極力渲染脫歐將給英國帶來嚴重後果,意圖使經濟成為公投的首要議題;但是脫歐派主催的是移民議題。
移民議題不能說完全與經濟議題無關,但主要的是社會對過多的移民帶來的困擾嘖有煩言。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移民帶來文化認同乃至安全的問題。可以說英國這次公投是選民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兩者之間,魚與熊掌的抉擇。經濟發展自然帶來收入的增加是通往富貴的道路;自己掌握移民政策,不讓過多與自己文化迥異,而又不使用英語融入當地社會,乃至有恐怖危險的人入境是一種社會安全的考量。所以我稱之為富貴 vs 安全的考量。
魚與熊掌各有所好,即便同一個人也有可能因時而有不同選擇。近年來歐盟這個本來主要是冷戰時期由屬於自由民主陣營的西方國家組成的超國家組織,加入了很多原屬蘇聯衛星國的東歐國家。現在歐盟28個成員國有多達11個東歐國家,還有塞浦路斯和馬耳他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傾向於進入諸如英國這樣的先進國家。因為這些國的人融入西方陣營時日尚短,在思想意識方面與英國人是有差距的。他們根據神根公約大量進入英國,引起英國人的不滿,使英國社會有脫歐以解決這一困擾的聲音。
本來這些困擾只是脫歐的濫觴並不一定匯成今天壓倒留歐的民意。所以英揆許諾舉行公投,算定公投結果必是留歐穩占上風。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去年那場以百萬計的中東難民潮使富貴與安全的天秤發生向安全一邊的傾斜。如此大量的難民潮,這些人每到一地自成一隅,懷抱反客為主之衷,令人極為頭痛。加上恐襲陰影,英國人對在歐盟框架下的移民困擾也就是對安全關心不斷轉化為脫歐的票源。
歷史才能給答案
英人的取態或許不錯,他們也不是不知道脫歐的經濟成本。只是經過衡量,這些成本換取安全是物有所值罷了。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最早進入現代社會的國家,富貴有年矣。富貴的邊際效用和安全的邊際效用的遞換自是很多更加注重富貴的國家所難理解的,尤其是資本市場這些唯利是圖,錙銖必究的炒家所難想像的。
英國民眾在脫歐公投中所作的抉擇即以經濟發展的前景,換取更大的社會安全與寧靜是否正確計算必須等歷史給出答案。但是象英國這般成熟的,並非經常訴諸激情的民族都願意把經濟發展作為成本與社會其他領域的需要作交換,說明經濟觀點作為判斷的依據並非總是正確的。
從英國公投結果出發,分析世情的發展可以有很多的提示,中國內地對香港社會,對台灣社會種種反應又何嘗不是失諸只局限於經濟角度。結果也與人們對英國公投的判斷失誤如出一轍,帶來同樣的尷尬後果。香港與台灣其實與英國同樣是富裕的社會,中國政府應該從英國公投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匡正港澳臺政策。
英國公投結果也給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以及政情觀察者帶來啟示,即將到來的,影響更大的美國大選,美國人會不會真的選出特朗普?相信金融市場不敢再如六月第四周這般再集體單邊亢奮的了。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