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威力——香港:亞洲社企之都

我的夢想:五年內香港成為亞洲社企之都。我會解釋一下:為何我覺得這個夢想十分重要?為何我萬分渴望它能實現?它實現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它能否有機會實現?你和我可以如何作出貢獻?
過去多年來,我銳意栽培一些明日的社會創業者。特別在創辦了仁人學社之後,有機會接觸到不少有志於社會創新的年輕人。我一方面對他們寄以厚望,但有時又覺得他們有所不足。其中一個原因,是發覺他們大多數都缺乏夢想——至少不能或不敢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
 
有一次,我與一班比較相熟的年輕朋友談這件事。他們都承認不慣於有夢想,自少便像被「洗腦」一樣,認為夢想是不設實際的東西。我追問下去,他們終於說出一些心中的恐懼:
 

害怕他人取笑

害怕他人批評

害怕失敗

害怕自己力不從心

害怕自己欠缺毅力

害怕人家說自己好大喜功

這才是大問題。我告訴他們說,我也害怕這些東西,但只要是夢想,肯定就會有這些情況,何懼之有?
關鍵是:這個夢想是否重要?你是否真的渴望它實現?它實現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只要是夢想,便有失敗的可能性。世界上哪有只會成功不會失敗的夢想?
讀者們,你估計他們聽了我這番話後,有甚麼反應?會否馬上改變過來,開始有自己的夢想?我也不肯定。但其中一人說:「那你的夢想是甚麼?」
以下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夢想。
 
 
我的夢想:五年內香港成為亞洲社企之都
 
我會解釋一下:
 

-為何我覺得這個夢想十分重要?

-為何我萬分渴望它能實現?

-它實現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它能否有機會實現?

-你和我可以如何作出貢獻?

 
重要性非同小可
 
香港要成為亞洲社企之都,至少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香港有大量(例如100家以上)既有宏大社會效益而又能自負盈虧的社會企業,而且數目與日俱增,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

二、這些社會企業不只在香港人所共知,而且受到亞洲其他地方(包括中國大陸)的認許及讚賞。香港成為亞洲首個城市,可以讓旅客方便地了解及體驗社會企業的服務及運作,既成為新興的旅遊景點,亦發揮着教育大眾的功用;

三、香港的社會企業不但有強大動力蓬勃發展,更能將正反兩面的經驗整理出來,可以提供給其他地區作參考,同時發揮香港在區內特殊地位及優勢,成為亞洲地區社會企業經驗交流、教育培訓及融資的中心,為推動本地區社會企業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假若能做到以上幾點,意義及作用肯定非同小可。
 
為何我萬分渴望它能實現?
 
我確實萬分渴望它能實現。原因有二。首先,社會企業如果能夠在香港及亞洲地區蓬勃發展,肯定大大有助解決當地一些重大社會問題,這本身就有重大社會意義。
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社會企業對主流企業的衝擊及影響。正如世界其他國家的經驗顯示,相對於主流企業來說,社會企業的數目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其對主流企業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大量社會企業的成功例子,證明了企業是可以同時創造利潤及社會效益的。這將會是今後主流企業轉化的方向。例如B Corporation的出現,就是企業運用市場的槓桿去解決社會及環境的問題。社會企業發展愈蓬勃,愈能加速主流企業的改造及轉型。
歸根到柢,當前資本主義制度下企業盲目追求最高利潤,是造成眾多社會及環境問題的主要成因。推動主流企業的變革,是刻不容緩的要務。
 
它實現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香港假若真的成為亞洲社企之都,受益的人將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香港的最大受益者是社企的服務對象。由於社企的數目及規模與日俱增,受益的人士也日益龐大。除了服務對象之外,社企的創辦者及從業員,也可以說是得益者,因為他們可以有一份既有良好收入而具挑戰性的工作,亦同時可以直接造福社會。對於很多年輕一代來說,這樣的職業或事業,比傳統的工作來得更有意義。
此外,假使香港能促進其他地方(包括中國大陸)的社企發展,受益者將是這些地區中的弱勢社群,數目可大可小。我們的社企推廣工作效果愈好,能夠獲益的人數也愈多。目前內地亦開始留意社企的發展,香港的經驗對內地有重大參考價值,香港可以成為內地社企發展的催化劑。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是如果社企的發展果能促進主流企業的變革,受益的人群及數目將更為可觀。
 
能否有機會實現?
 
絕對有機會。過去十年香港社企發展的迅速是有目共睹的,在亞洲地區來說,更是一枝獨秀。經過多方面的努力,香港社企發展的社會生態已略具規模,難得之處,是有不同界別的通力合作,包括志願團體、商界人士、政府部門、大學,以及愈來愈多的主流企業。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港人引以為榮的創業精神。
 
具體來說,以下是一些難得的基礎:
  1. 連續七年由民間團體舉辦的民間社企高峰會,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年度國際盛事。
  2. 目前香港已有多家異常成功的社企,足以令港人引以為榮,例如:長者安居協會、豐盛髮廊、Ventures、in Development、明途聯繫、330、黑暗中對話、 L Plus H、鑽的、要有光、Green Ladies等。
  3.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大力推動社企發展,並有多個基金為社企提供種子資金。去年更成立5億元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更在5年前已成立了由民政事務局局長擔任主席的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
  4. 更難得的,是政府與民間機構有廣泛而緊密的合作,令推動社企發展增添了不少動力。
  5. 香港多間大學亦開始開設關於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的課程及計劃,最近在英國文化協會及仁人學社的推動下,成立了由八間大學校長推薦教授參與組成的Inter-University Social Enterprise Task Force,為亞洲地區僅見的創舉。
  6. 愈來愈多的主流企業開始積極參與社企發展及推廣工作,包括滙豐銀行、恒生銀行、星展銀行、利豐集團、恒基集團、新鴻基集團及新世界集團等
  7. Impact 100 (香港百仁)是由仁人學社搜集出來的一個名單,列舉了100名在香港積極推動社企發展人士的姓名、組織及目前工作重點,在PMM Media的網上平台作詳細介紹,顯示了已經出現一個難得的critical mass。
預見未來數年,我們會創造更多的條件,一步一步邁向香港作為亞洲社企之都的目標。
 
你和我可以做甚麼?
 
過去十年,香港社企發展經歷了一個「起飛」的階段,這段時期的特色是「個別突破」,意思是說不同的社企各自探索自己的營運模式,個別尋求突破。
下一個階段,這種形式仍會繼續,但由於整個生態已有重大轉變,將會同時出現另一種情況,可以稱為「協同突破」,即是說,多個社企在特定範圍內通過協同效創造更大的突破。例如: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長者服務、社會共融、另類教育等。
可以預見,個別社企不只自己尋求改善及發展空間,亦會與其他社企、團體、主流企業、政府部門等加強接觸、聯繫及協作,以集體的智慧及力量發揮更大的社會效應。
「你」和「我」都是這個生態下的活躍分子,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各自發揮之餘,亦會有很多空間讓我們增強溝通、切磋、合作、共同進步、一起成長。
這種情況下,我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願景便有特殊的意義及作用。香港成為亞洲社企之都正可以就是這個共同願景。我們可以各自發揮所長、互相呼應,迎接新機遇及挑戰,為香港及亞洲地區寫下新的一頁。

謝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