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考改革 沒疑難才怪

假如大學不看平常的表現,學生就會逐漸放鬆對於平常學業成績的重視;假如大學根本不屑看綜合素質的表現,學校和學生就會敷衍了事;假如大學很重視綜合素質,又難免出現誠信的疑難。這種事在華人社會發生,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說,不發生才怪。
參考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則是類似我們說的「學生檔案」(portfolio),是記錄學生學業成績以外的表現,以達到「既看分,也看人」的目標。從網上看到的綜合素質評價,都是表格形式。其中一個例子,分為6大範疇: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稱為一級指標,下分17項二級指標,例如運動與健康,分為生活方式、身心健康、運動素養;下面又再細分46項三級指標。
 

改革成敗 端看收生

 
首先是學生自評,然後是同學互評,然後是班級評定小組評分,再由學校的素質評定小組認可。
 
從評估的角度來看,這是很全面的評估。既有同意的考試,又有平常能夠表現的記錄,再加上學業以外非量化的其他素質評估;看來學生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從評核的角度看,的確是很周到。
 
不過,評核總是評核。評核的後果,不決定於評核本身,而決定於評核結果的運用和後果。假如大學的收生沒有誠意的改變,收生的結果,將會很實在地反饋到學生,塑造他們如何準備考試。假如大學的理科,一定要數理化,學生就一定選數理化;假如大學不看平常的表現,學生就會逐漸放鬆對於平常學業成績的重視;假如大學根本不屑看綜合素質的表現,學校和學生就會敷衍了事;假如大學很重視綜合素質,又難免出現誠信的疑難。這種事在華人社會發生,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說,不發生才怪。不過,也許有其他的政策措施配套,讓我們拭目以待。
 
(封面圖片:Pixabay)

程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