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化的交易取態與匯豐的殿後之升

早前有股壇名嘴評論港股近期的態勢時稱,現在香港股市只剩下股票經紀留在市場玩我嬴你輸,幾格上落的泥沙遊戲了。這種說法反映了港股交投淡靜的現實,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事實的全部。
早前有股壇名嘴評論港股近期的態勢時稱,現在香港股市只剩下股票經紀留在市場玩我嬴你輸,幾格上落的泥沙遊戲了。這種說法反映了港股交投淡靜的現實,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事實的全部。近期港股成交額雖不振,但也維持在600億上下。這當然不可能是只由經紀可以完成的交易。其實交易所周期性公佈各個組別經紀行所佔成交比例。大家知道代表大型經紀行的 A 組主要服務大型投行和機構投資者,他們基本不聘用那位名嘴所說的,俗稱駁腳經紀的交易代表。近期 A 組經紀所佔成交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港股大部分成交仍然由機構投資者完成。發生變化的是交易取態的變化,稱之為經紀化交易取態庶幾近矣。
 

經紀化的交易取態

 
什麼是經紀化的交易取態呢?駁腳經紀即交易代表以代客買賣股票為職業,在交易中收取傭金,然後與証券行按比例分帳作為報酬。因為股市有盛衰循環,行業低潮時,傭金收入萎縮,這些人也會自己動手參與炒作。有一部分更干脆以炒作為主業。通常經紀為了減少風險,會採取極短線的策略,只要略有盈利即行回吐,在發現判斷有誤時也會極速止蝕。多不持貨過夜。這樣也有利增加交易額,對公司有所交代。
 
是什麼原因使港股市場出現經紀化交易取態的變化呢?一般投資者不會頻繁進行 Daytrade,因為這要支付相當的交易成本,同時也要時時注意股價的變化。但是去年第二季,在 A 股的國家牛市帶動下,港股進入大時代,大量資金進入港股。然而不旋踵,A 股發生股災。港股如水就下,一瀉千里。恒生指數跌幅己相當驚人。但是如果全面細檢港股尤其是散戶情之所鐘的中小型股份,跌幅用慘不忍睹絕不過分。結果從去年12月中以後,散戶開始意興闌珊,逐步退出港股交易。到了今年初環球跌市,散戶談股色變,基本無心股事矣。本來港股一向由機構投資者主導。只要機構投資者不輸清,不被贖回,港股乃有支。只是今年以來經濟前景令機構投資者深為憂慮。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形勢陰雲密布,使相當一部分機構投資者相當困惑。
 

不同的投資取態

 
實際上我們說的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多層次、有不同取向、採取不同投資方法的、擁有較大可用於股市投資資源的群體。舉其犖犖大者,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對沖基金、指數基金、保險基金等等。這些不同的機構投資者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投資取態。這些投資取態及見諸行動的投資行為,合力構成港股走勢。一般地說,港股有三種典型的,最常見的走勢焉:一曰升市,即資金持續流入,合力結果買多於賣,如去年第二季的大時代;反之為跌市,如今年初。第三種是流入流出資金亦即買賣處於均衡狀態,這是持續最長的上落市。在這種上落市情况下有一些以期指與現貨進行主動套利交易的對沖基金在市場活動,利用期貨成交大現貨成交小的特點,製造波幅進行套利交易。現在因為經濟形勢不明朗,為了減少風險,選擇改變以前的交易手法。比如說,原來以五至七個交易日為周期的主動套利交易,每個周期可能有1,000至2,000點的波動,因應目前的經濟形勢與市場環境把周期縮半,波幅也縮半而使港股出現這種經紀化的市況了。參與港股交易的朋友需要注意這種變化。其實除去這類較注重短線的機構投資者多,還有前面提到的各種投資機構。他們的投資理念與手法變化較少,所以港股在其他層次還如舊貫。
 
接下談標題的下半段:匯豐作為港股的殿後之升。匯豐本來是港股最重要的股份,曾經為港股投資者帶來巨大進賬,更曾是主導恆指去向的主力之一。只是自從金融海嘯後,環球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投資者擔心銀行業尤其是大型國際銀行的風險,而減持這類股份。致使匯豐股價如水就下,大大跑輸大市。兩周前港股己從2月初的低位大幅反彈,匯豐股價卻跌至比當時恒指18,200點水平時還低。很多時,投資者對一種股份常有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非理性交易行為。因之股份常有偏高偏低之謬。在歐美同類股份也已從谷底大幅反彈的時候,匯豐還在不斷下跌,是人們恨之欲其死的顯例。
 
上周匯豐從谷底的大幅反彈可說是支撐港股的最大功臣。港股稍後的去向,在相當程度上,也取決於匯豐到底可以上升到什麼水平。本文提供兩個可能出現頂點乃至轉角的線索供參考。一是當美股上升,尤其是美國金融股上升,匯豐無力跟隨就要警惕。因為匯豐此一殿後之上升非經營環境好轉,只是下跌過甚,且由空倉回補所致。一旦補倉完畢可能無以為繼;其二是五月初匯豐將公布首季派息,要密切注意派息能否維持,以及股份回購是否落實,規模多大。這是對匯豐股價影響更為深遠的事態發展。
 
(封面圖片:亞新社)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