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

—— 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責任

今年的主題比較寬闊,包融性強,但也帶來不少思疑與激盪:「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說來理所當然,如何可能?關鍵在副題:「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責任」。
2015年11月的北京經已雪雨紛飛了。大清早,眾多人從北大乘車到釣魚台賓館出席2015年的「北京論壇」。每年的北京論壇多從人文維度讓不同國家與地域的代表發表演說,主題的關鍵詞都經過細心思考,這年主題比較寬闊,包融性強,但也帶來不少思疑與激盪:「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說來理所當然,如何可能?關鍵在副題:「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責任」。
 

勇敢的承擔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推薦多元文化的交流與滙通,以作為和平危機共冋責任的基礎。他報告國內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到海外交流的學生人數,科學地肯定國內教育的成就。教育與和平的關係,與價值教育的質素息息相關。關於此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辭,提及聯合國如何努力調停衝突、 避免戰爭、改善全球氣候、倡導人權、協助中國脫貧;或許最後項目不會在論壇中強調。韓國代表是北京論壇的常客,今年的年輕代表特多,SK 集團的崔泰源非常積極,肯定集團對上述全球共同議題的貢獻;但所謂共同責任,也分政治與經濟範圍的不同道路。
 
北大校長林建華特別提到經濟發展急速,在中國由幾百年的變化濃縮為幾十年,「危」與「機」同時展呈。論壇經常提及「一帶一路」,並以專題討論,基調主要是談創新、脫貧與着重彼此不同的文化。我期望價值教育在北大校長口中說出,但似乎有待補充;這份補充顯然才是論壇主題的基石。
 
論壇重要講者之一為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曾處理聯合國阿盟敍利亞危機的卜拉希米(Lakhdar Brahimi)。他提到二次大戰後世界對和平的構想,但隨着殖民帝國的末落,新的危機運生。伊斯蘭與西方文明的張力、青年一代對現權政府的不滿,但同時又提及突尼西亞與埃及的民間力量如何令他驚訝,使社會急劇變化。這位於去年辭去聯合國特使職務的學者,談到伊拉克與阿盟敍利亞的當下處境時感受良多。他提醒與會者要有世界危機意識,要瞭解不同文化、基本生活處境及價值背景的重要。「阿拉伯之春是一個足可實現的夢想,還是海市蜃樓?」他說事件確曾發生,但並非永恆,亦非無緣無故;因而教育、認識與瞭解有其時代的重要性。卜拉希米最後重提敍利亞危機,說箇中涉及的價值包括人權的視野、對偏見的自省以及相互尊重,不同文明由特殊的願景建造而成,自有其貢獻。
 
教育的議題,主要還是由哈佛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教授,在其主旨報告中補充。他介紹了中國從民國到當代著名大學的發展點滴,特別提到國內大學的世界 QS 排名和校園的建設和新穎的建築。他又以自己的著作「中國能領導嗎?」為題,談論「知識政治化」的張力,並討論口號「學術研究無疆界,但學術人士須自律」。柯偉林言論幽默坦率,他另有所指地感謝袁世凱與蔣介石,但義正辭嚴地說出真正領導的實力在兼融並包,雖然美國亦不真能以此為榮。
 
牛津大學的斯帝文·鄧(Stefan Dercon)教授則以物質基礎談及共同繁榮的迷思。數據指出,不同地域的許多人,今天依然過着美金不過2元的生活水平,此等地域的經濟景況跟政權質素有直接關係。可見,談文明和諧與共同繁榮的議題是勇敢的,也是世界主導地位的宣示與承擔,但同時亦須檢視核心問題的關鍵。
 
(封面圖片:北京論壇官方資料圖片)

文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