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與「誼」

我曾經跟海峽兩岸的一些朋友談起,他們都說,「友誼」的「誼」,一般人說話音 yí,唸陽平聲,只有考試要爭取高分才唸去聲。最近,我跟台灣一位著名的聲韻學家談起「誼」字的讀音問題,這位精於《廣韻》的聲韻學家,想也不想,超快地回答:yí。
仁義的「義」,用的是假借字。「義」本為「威儀」字,《說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己之威儀」,即「自己的威嚴儀容」。義字「从我羊」會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威儀出於己,故从我。……从羊者,與善、美同意。」那就是說,自己的威儀既善且美,故「从我羊」。由於「義」本為「威儀」字,因此不少古籍中的「儀」字,有些版本寫作「義」,例如《周禮.小宗伯》:「肆儀為位」,注:「故書『儀』為『義』」。又如〈肆師〉:「治其禮儀」,注:「故書『儀』為『義』」。〈典命〉:「掌諸侯之五儀」,注:「故書『儀』作『義』」。〈大司徒〉:「以儀辨等」,注:「故書『儀』或為『義』」。又《詩經.楚茨》:「禮儀卒度」,韓詩作「禮義卒度」。《國語.周語》:「示民軌儀」,《儀禮.大射儀》注作「示民軌義」。此外,《玉篇》「義」下有「魚奇切」一音,《集韻》「義」下有「魚羈切」一音,均讀同「儀」。
 
仁義的「義」,本字是「誼」。《說文解字》:「誼,人所宜也。」其字「从言宜」,「言宜」,即適宜說的話,引申為適宜做的事,引申為正義。誼字《廣韻》「宜寄切」,那正是仁義之「義」的讀音。
 
由於「誼」為仁義之「義」之本字,因此經典中不少「義」字,有些版本作「誼」,如《尚書.太甲》:「茲乃不義」,釋文:「義,本亦作誼」。〈呂刑〉:「鴟義姦宄」,釋文:「義,本亦作誼」。〈文侯之命〉:「父義和」,釋文:「義,本亦作誼」。〈洪範〉:「遵王之義」,《匡謬正俗》卷六引作「遵王之誼」。古書中的「誼」字,也有不少與「義」同義,如《楚辭.九章.惜誦》:「吾誼先君而後身矣,羌眾人之所仇。」洪興祖補注:「誼,與義同。」又《漢書.霍光傳》:「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光其誼之」,即「光甚義之」。又《文選.班固〈典引〉》:「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譏,貶損當世,非誼士也。」劉良注:「譏刺朝廷,貶損漢世,非義士也。」此外,「義父」也作「誼父」,「義女」也作「誼女」,「情義」也作「情誼」,「義理」也作「誼理」,「義不容辭」也作「誼不容辭」。
 
大多數人看到「誼」字,會首先想起「友誼」一詞,以及「友誼萬歲」這一首歌。友誼的「誼」,絕大部分廣東人唸「宜」,這可能是受聲符「宜」的影響。1999年6月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中,曾即場就一些字的粵讀投票,看與會者贊成跟從反切的讀音還是跟從一般人的讀音,這些字中包括「誼」字,投票者共68人,不表示意見者4人,佔5.9%;認為「誼」字應讀「宜」者56人,佔82.3%;認為「誼」字應讀「義」者8人,佔11.8%。至於廣州話工具書的標音,大多數工具書「誼」字同時標注「宜」音和「義」音,其中黃錫凌《粵音韻彙》、喬硯農《中文字典》、《中華新字典》、饒秉才《廣州音字典》、語文教育學院《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詹伯慧《廣州話正音字典》先標「宜」音,後標「義」音;馮田獵《粵語同音字典》則先標「義」音,後標「宜」音。此外,施庸盦與茅瑩甫合編之《辭淵》,以及李卓敏之《李氏中文字典》只標陽平聲;余秉昭《同音字彙》,以及何文匯與朱國藩合編之《粵音正讀字彙》則只標去聲。至於普通話「誼」字讀音,海峽兩岸出版的字典都標音作 yì,讀去聲,與《說文》及《廣韻》一致。不過,我曾經跟海峽兩岸的一些朋友談起,他們都說,「友誼」的「誼」,一般人說話音 yí,唸陽平聲,只有考試要爭取高分才唸去聲。最近,我參加江蘇師範大學主辦的海外語言學家論壇,跟台灣一位著名的聲韻學家談起「誼」字的讀音問題,這位精於《廣韻》的聲韻學家,想也不想,超快地回答:yí。
 
原刊於《明報月刊》,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單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