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的對立

因此我們看四正勤中的善惡,應該要先去除「我認為應該如何」的習氣,當習氣減弱我執就容易放下。「我執」放下了,自然就像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才會回歸本來面目。

我們平常學到的知識,如果不覺察的話,很有可能會成為障礙我們突破無明的所知障;自以為是的執着,會讓我們無法接觸到真正的實相。長久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都認為做人必須要棄惡從善,因此很多人心中都有一把分辨善、惡的尺,可惜多數時候都是用來衡量別人而不是自己。

佛陀教導我們要「不落二邊」,即是不要掉入是非對錯的二元對立中。但為什麼佛法的《四正勤》又說:「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內容也是善惡分明的?這就造成不少學佛人常常混淆不清的問題。

痛恨惡是因為執着有善的概念。而這執着常顯現在「我認為應該如何」的先入為主衡量標準,其實就是我執的呈現。因此我們看四正勤中的善惡,應該要先去除「我認為應該如何」的習氣,當習氣減弱我執就容易放下。「我執」放下了,自然就像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才會回歸本來面目。

《金剛經》中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其目的就是要破我們對語言文字,甚至佛法的執着。這執着即是用自我認知來解釋佛的說法,就像上述的「不落二邊」和四正勤中的善惡論其實並不相違背,但我們卻會認為矛盾。就如「指月之指」的譬喻,語言文字就像指示月亮方向的手指頭,而非真正的月亮。

常霖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