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去劉來,A股似未重回正軌。除去新主席履新首日,市場循例燃點一串鞭炮,勉強上升數十點當賀禮之外,A股繼續災後行情:在股民意興闌柵,資金不斷退出市場的基調下,滬指不旋踵再試年來低位。新任証監主席劉士余在兩會期間見傳媒,話題不是振興 A 股的宏圖大計,而是以懇求的口吻要求「大家都買點股票」。這位由農行領導人晉升上來的証監最高負責人(農行董事長官位為副部級,証監主席則為正部級)似未調整好自己的角色。農行是經營主體,職責是為股東爭取最佳回報。因而需要柔軟身段,懇求客戶光顧寶號;証監會主席則是行使公權力,負責執行証券法規的行政官員,不應以交易所或券商雇員的姿態懇求市民買股票,而應以維護証券市場的公平公開有序為己任。
正視 A 股實際情況
蕭鋼掛冠去職之時,本欄曾總結,蕭鋼任內之陋在於沒有認真探究 A 股的實際情況,胡亂引入成熟市場成例,最終釀成大禍。A 股與成熟市場最根本的差異在投資主體結構。大家知道,歐美乃至香港股市由機構投資者主導,不管是市場資產持有量還是每天完成的交易額,機構投資者都佔更大比例。機構投資者受過專門訓練,同時受嚴格監管,只有機構投資者佔主導的股市才是成熟有序的市場。A 股投資機構沒有得到充分發育,除了中國人際信任度低的文化原因外,中國機構投資者的誠信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在相當程度上是証監會應該承擔的責任,並務必切實加以解決。不管怎麼說,A 股應該努力向成熟市場即集體投資的方向發展。証監會的工作就是要引導投資者向這一方向前進。具體的說,証監會推出的新猷要檢驗一下是不是有利於 A 股走向成熟。新主事人在清理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時更要以此為取捨考量的依歸。
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港股
在 A 股被稱為兩融的融資融券,因為大陸的市場結構,使融券即沽空徒具其名。而融資即孖展則為 A 股帶來首次真正意義的股災。A 股融資除了產生大家看到的禍害外,這種制度安排對 A 股走向成熟絕無幫助。大家知道包括香港在內的成熟市場都有孖展制度,為什麼受 A 股關聯如此緊密的港股沒有出現 A 股那種孖展引發的系統性的災劫呢?原因就是港股由機構投資者主導,即使在去年4月的大時代市况下,散戶大舉入市,他們所佔市場份額也大大不如機構投資者。實際上,機構投資者不可能以孖展方式為客戶借錢入市。以基金為例,基金受到多層監督,既有代表公權力的証監會;也有基金同業的共同准則與慣例;還有基金章程。在一般情況下,基金受託履行投資責任既不能長期把客戶資金閒置,更不能作超逾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進行孖展操作。
這樣股市不會引入大量銀行資金,既使個別個人投資者進行孖展,因為他們佔的市場份額小,不會引起系統性風險。這樣港股不會像 A 股般因為較大幅度的下跌而需要斬倉,並形成連鎖反應,引致雪崩式下跌。相反 A 股在去年高峰期,推動市場上升的相當大比例的資金來自銀行融資,股市下跌至某一水平,因為斬倉而釀成大災。因此 A 股在成為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之前應該關閉融資之窓。
成則詠聖 敗則搜敵的陋習
蕭鋼之陋除引發股災外,還在救市時把孩子與洗澡水一起潑出去。變相關閉了運行多年的股指期貨市場。所以說變相關閉,那是因為當局並沒有正式宣布該市場停止運作。只是因為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CFFE)通過提高按金水平與交易費用使期指失去原來廉價對沖功能,從而使成交額下降至原來的1%,與關門相差無幾。股指期貨市場股災中的下場,實際上是政治運作的結果。本欄在股災時所作的幾篇評論中曾提及,內地有成則詠聖;敗則搜敵的陋習。股市自不能外,A 股上升就是偉光正的英明,其實是部門負責人自我標榜,自我貼金。失敗了,一瀉如注就歸因敵人,以前叫做階級敵人,現在則是境外敵對勢力的破壞。說穿了也就是有人推卸責任罷了。
股災一役出動國家武裝人員進入証券交易場所,意在威懾想像中的敵人。幾個月後據說捉到一個俄羅斯背境的伊世頓貿易公司涉嫌以高頻交易三年在指數期貨賺了20億。對於普羅大眾而言,20億人仔或許令人垂涎。但相比高峰期 A 股現貨或期指的每天成交額和市值動輒以萬億計的上落,那簡直不值掛齒,又如何能影響乃至破壞 A 股運作呢?況且,俄羅斯與中國同樣反對西方的價值觀,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就是為了証明敵人的破壞以慰籍輸得一塌胡塗的中國股民之心,除了釘死伊世頓之外,把伊世頓賴以興作的股指期貨也一併廢掉了武功,實在冤枉之至。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