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擔任小助教 在照顧動物中學習生命教育

動物作為教育夥伴的角色,讓學生在和自然、動物互動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連結,真實、日常的體驗,比起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更具影響力,引導下一代邁向更健康、積極的價值觀。

在香港,生命教育逐漸從關注學生個人成長的課程內容,轉向一種更全方位、立體的教育方式。由於生活節奏快和競爭激烈,學生的壓力大,不少學校和機構嘗試通過生命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的多樣性與價值,並發展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推行生命教育一直充滿了挑戰,如何善用資源讓學生們真的有所得着,價值觀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入一些「新橋」可能不僅僅讓過程更有趣,還可以讓效果事半功倍。

筆者最近就參與了全人生命教育學會舉辦的講座與參觀活動,發現有學校將動物引入作為一同施教的夥伴,成功提升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讓他們自發地投入在課程當中,成效亦不俗。也許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全人生命教育學會(https://www.holistic-life-ed.org/)於2011年成立,由來自不同界別及宗教背景的人士發起,並籌組而成,志在啟發青少年人熱愛生命,增加責任感及提高抗逆能力。筆者向學會了解,原來在本港已經有一些生命教育課堂引入了動物的元素。全人生命教育學會書記梁錦波校長解釋說,因為寵物深入人心,將小動物引入到教學中來,可以給學生們有一些不同的啟發。動物一方面可愛活潑,但同時又有溫情陪伴的一面,學生們在這種「生命相交」的過程中,會有收穫,「動物的生命也可以對人的生命產生衝擊。」

透過全人生命教育學會的活動,一眾教育工作者探索動物作為生命教育夥伴的可能性。右二為全人生命教育學會書記梁錦波校長。
透過全人生命教育學會的活動,一眾教育工作者探索動物作為生命教育夥伴的可能性。右二為全人生命教育學會書記梁錦波校長。

比如八鄉中心小學的李思浩老師,借着學校接近郊野的環境,不時帶同學們親近自然,在接觸不同動物的同時學習知識。這些動物不僅成為陪伴學生的伙伴,更是學生探索生命價值和感受自然的一扇窗。以其中的「野外大找尋」為例,李老師利用附近的自然環境,讓學生進行戶外活動,觀察昆蟲、植物等動植物的生態,而所包含的動物有松鼠、烏龜、兔子、螢火蟲等。

李老師說這活動秉持着一個原則──「以學生為本,以動物為本」,這樣的體驗不僅讓學生透過實地觀察了解生命的多樣性和相互依存,更能讓他們在自然環境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香港陸續有學校在生命教育課堂中加入動物的元素,培養學生良好的特質。
香港陸續有學校在生命教育課堂中加入動物的元素,培養學生良好的特質。

與治療犬相處培養同理心

明愛樂恩學校是一所群育學校,主要服務對象是為有情緒和行為需要的中一至中六生。學校的言語治療師鄧珮珊姑娘引入了自己飼養的治療犬Charlie,讓學生們在與Charlie互動的過程中學習、鍛鍊品格。對於這群有時情緒不穩定的同學來說,狗的情緒比人簡單,很快就能親近起來。他們可以和治療犬互動,增加安全感與陪伴感,從而更放鬆地面對學習和人際關係中的挑戰。

Charlie彷彿成為了學生們的夢中情人,很多同學在照顧的過程中,與Charlie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學校有些同學比較缺乏安全感,這時Charlie在現場便化身副治療師,讓學生更願意開口表達情緒。此外,學校還會在課程中讓學生反思和交流與動物相處的心得,不僅提供了心理支持,也漸漸建立了學生的同理心和責任感。

有老師將校園角落打造成生態角,由學生自行設計、布置與擴建。
有老師將校園角落打造成生態角,由學生自行設計、布置與擴建。

生態角創造學生聚頭小天地

聖若瑟英文中學的盧智剛老師不是動物專家,他本身是中文老師,但他眼見現在的學生把時間都投入在電子螢幕和社交網絡,他希望能夠在學校裏建立一個小天地,讓學生們放下手機,與真人交流。他搜索了各種資料,在學校一隅打出了一個「生態角」,讓學生們可以自行選擇和培育各種動植物,並負責定期養護。

學生參與設計和布置生態角,甚至自行擴建,又尋找相關專業的書籍放在生態角內,供大家閱讀。這種擴建、增值的過程,不僅提升了同學間的互動,更讓他們理解到生命的培育,需要持續的投入與細心的照顧。筆者認為,生態角提供了讓學生放慢腳步、親近自然的機會,正是香港這樣一個節奏快的城市所需,也幫助他們從照顧生命中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

導盲犬被訓練可聽從指令,甚至跨過障礙物,在場老師都有機會看到示範,認識牠們的貢獻和獨特價值。
導盲犬被訓練可聽從指令,甚至跨過障礙物,在場老師都有機會看到示範,認識牠們的貢獻和獨特價值。

3位老師都分享了實踐與心得,筆者與台下一眾教育工作者都很感興趣,但接下來才是當日活動的高潮,大家一起參觀香港導盲犬協會賽馬會教育及培訓中心,由導盲犬服務講師介紹導盲犬的一生──從出生到成長,再到服役和退休,每一個階段都十分獨特,讓受眾認識到動物的生命過程,並深刻體會到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相似,以及牠們在社會中發揮的獨特價值。

活動結束後,不少教師都思考如何應用,的確,如果可以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到導盲犬或動物,不但能教曉他們尊重動物,更能增加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正如筆者向來主張,學習不只是照本宣科,尤其是有關生命及價值觀的教育,更需要發揮創意,從而讓學生感興趣、願意投入。動物作為教育夥伴的角色,讓學生在和自然、動物互動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連結,真實、日常的體驗,比起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更具影響力,引導下一代邁向更健康、積極的價值觀。

江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