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ssessment for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估)融入課堂

我們該告訴同學:用心去感受課堂中每一個為學習評估,才是有意學習。

日前應一所中學校長的邀請,與該校副校長、課程主任及科主任分享,如何把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下稱AfL)融入課堂教學,以提高教與學的效能。評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至為重要,在2021年,教育局曾以「自主學習」和「評估素養」為主題,安排中學老師帶薪到境外進修,當年AfL也因教育局的推動,在教師專業發展出現過熱潮。可在最近兩年,教育局的教育焦點,轉移至STEAM和價值觀教育,AfL的熱潮不再,老師也不以此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評估在老師和同學的心目中,等同考試和測驗。老師注重的是考試命題是否配合課程內容,同學對評估只求分數。要讓AfL融入課堂,成為常規,必須要改變老師和同學對評估的心理和態度,那就非要提升老師的評估素養和建立同學的評估素養不可。老師的評估素養是他們對評估的識別、理解,創造與運用合適的評估工具,以收集同學的學習顯證,提升自己的教學技巧,改進同學的學習。對同學而言,這體現在他們能明白評估目的,並能從回饋中改善學習,是故要有效運用AfL,同學的評估素養至為重要。

如何在課堂實踐AfL?

至於如何在課堂實踐AfL,筆者根據教育局的課程、教學法和評估的關係圖(註1),以Daniel Leroy Stufflebeam的CIPP(Context、Input、Process和Product)作為依據,組織AfL的實踐策略。

課程、教學法和評估的關係。(作者提供)
課程、教學法和評估的關係。(作者提供)

以CIPP的模式,於課堂融入AfL的流程如下:

  • Context:這是老師把AfL融入課堂的第一步。老師因應課程的要求、教材/教科書的單元目標,制定課堂教學策略及設定課堂的評估活動和目標。
  • Input:老師以單元目標作為根據,因應教材的特點與及學生的學習階段,決定輸入的認知領域(註2)。
  • Process:這是AfL課堂教學實踐過程,是融入課堂的重要環節,把課程與評估融入學生學習的體現。正式進行授課前,老師除讓同學清晰他們在課堂要學什麼,怎樣學之餘,更應改變同學對評估的觀念。為此,教師宜先建構同學的評估素養,告訴他們整節課將會以AfL的模式進行,並告訴同學在整個課堂中,進行什麼類型的評估(註3),和評估的方法(註4)。告訴同學運用assessment as learning,讓自己在評估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更積極連繫學習與評估,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 Product:AfL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成果評鑑,即summative assessment。成果評鑑一段都是安排在完成單元教學之後進行,若時間充裕,老師也可於課堂教學完成後,以強化形成性評估的模式,設置簡單的總結性評估,收集同學的表現數據,作為計劃日後教學的參考。

回饋學生 須注意因素

在整個AfL教學流程中,對學生回饋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因素:教學情境、學生特點、優良表現的標準、學習目標、學習現狀、學習錯誤、自我評價、學生任務、下一步行動等。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清楚過程有助於理解回饋,實施有效的回饋(註5)。

根據不同機構的調查,影響學生精神健康的三大主因,學業成績居首。考試令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是影響學生精神健康的主因之一,以AfL融入課堂,建立學生的評估素養該是減低他們負面情緒,推廣校園精神健康的良策。

多憶課堂歡樂事
莫為評估生悶愁

我們該告訴同學:用心去感受課堂中每一個為學習評估,才是有意學習。

註:

  1. 參見教育局,2017,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 Learning in the Dynamic World of Knowledge SECG-booklet 3
  2. 一般的認知領域分為認知、情意、技能3類。在認知領域中,又細分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6個認知層次。(參見Bloom’s taxonomy)
  3. 課堂的評估,通常是診斷性評估、進展性評估。
  4. 評估的方法可歸類為紙筆法、觀察法及提問法。有關評估的形式,老師可因應不同的程目,參考個別科目的課程指引。
  5. 祝新華,1992,《中國語文通訊‧促進學習的評估中的回饋成分及適當運用》。香港:理工大學。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