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聾啞」即表示天生耳聾的人,同樣會是啞巴,不能用言語和別人溝通,而必須學習手語,與懂得手語的人溝通。這也表示此人「失聰」,永久喪失聽和講的能力。一生只能用手語和別人溝通,大大局限了當事人的身心發展,以至於人生的命運和前途。然而隨着醫療科技的發達,語言和聽覺訓練技術的提升,我們其實可以用「聽障」去取代那具有必然性及命定論的「聾啞」和「失聰」形容詞語,因為事實上有不少例子,可以證明天生聽障的孩子,透過早期辨識,緊湊的培訓,可以變成語音準確說話流利的正常人。
及早介入培訓十分重要
筆者近日出席本港唯一的一間有大量上述成功培訓經驗的機構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成立40周年的典禮,親身聆聽聽障孩子和他們父母的分享,衷心欣賞機構當年的遠見,數十年來辛勤的付出,終於結出碩果纍纍。
宣美中心的創辦人、聽覺學家龐劉湘文女士這樣說:「宣美的經驗,說明必須及早介入,在聽障幼兒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去教導他們,他們需要用很多時間去學習聽和發音,哪怕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只要確診是聽障,便需要立即佩戴助聽器,假若佩戴助聽器對聽覺的幫助不大,他們就要考慮做耳蝸移植手術。成功的關鍵除了有優良的聽覺語言訓練外,就是家長的委身和教導,他們要在孩子最早的6年,每天努力教導他們說話,以致孩子在語言及各方面及時得到發展。」
家長蘇太的兒子湯瑪斯出世不久,被識別為嚴重聽障,必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之後被轉介到位於九龍荔灣的宣美中心,開始了識別聲音,學習模仿和回應聲音的長期學習旅程,6個月訓練後也只能說出一個單字,而幾年後才可以講述整個故事。之後進入主流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最終考上英國劍橋大學,現在已經畢業了,正在從事法律的工作。當然在兩文三語方面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一位李太的經歷也是典型的,女兒安莉斯出世便診斷為嚴重聽障,當時一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聽力專家告訴她:一、孩子以後不會用口語,需要學手語和人溝通;二、一家人也要學手語;三、安排孩子驗配助聽器;及四、評估是否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幸好李太不甘心女兒以後只能夠運用手語,千方百計去打聽,終於在網上找到宣美中心的相關資料。自此之後安排6個月大的女兒,每星期一次到中心上課,由家長陪同,並學習老師提供的方法,回家之後繼續培訓孩子。現在女兒是已經在一所主流的小學讀二年級,表現上和其他正常的孩子沒有分別,在語言表達,發音清晰度,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上平均表現都不錯。
我們再聽聽學生的心聲。周小姐在兩歲多的時候發覺有聽障問題,由母親帶到宣美中心接受聽覺和語言的培訓,四年之間從不間斷,長大後可以正常地和別人溝通(不需要用手語),脫下助聽器,世界變成靜寂無聲(因為是永久殘缺),聽覺上雖然無法好像健聽者一樣,因仍然會受制於嘈雜的環境中,但靠着唇讀補足,仍能了解別人的想法。諸如以上成功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個案顯示,越早介入(例如零到六個月),成效越明顯。
筆者在典禮上聽到中心的一位舊生帶領讀經文,欣賞到學生在舞台上表演唱歌和跳舞。在錄影片段中,舊生分享他們的培訓經歷,表達對中心和家長的感謝,着實令人感動。他們的發音或者仍有瑕疵,但是仍然是清晰可聞的。完全想不到他們是天生有中度或者嚴重聽障。可以想像,如果當年沒有適切和及時的培訓,他們可能一生只能夠用手語和少數圈子內的人溝通,而不能走進廣大的健聽者的世界當中。好像平常人的一樣生活。
政府必須大力推廣
宣美中心的一套培訓理念和方法是有參考其他國家先進經驗的。美國加州洛杉磯的約翰賽斯中心(John Tracy Centre) 在1943年由當時著名的演員史賓沙賽斯和他的太太露斯成立,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孩子約翰天生聽障,於是露斯花了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摸索出一套獨特的聽覺和語言培訓課程,在80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聽障兒童培訓中心。當然,宣美中心創辦人龐太因應香港社會的情況,包括語境,學生和家長的特性等等,再參考美國成功經驗,和中心同工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培訓方法,由是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的奇蹟!
最後,筆者想分享龐太的三個願望:
一、盼望更多香港人明白「聾不等如啞」,只要及早介入(零至六歲前),加上良好的訓練,聽障孩子將來可以用口語與人溝通,不需要借助手語。
二、盼望政府及專業人士(醫生、護士、社工、幼師及傳媒等)盡早轉介聽障幼兒接受聽覺及語言訓練,以免他們錯過學習口語的黃金期。
三、盼望更多有愛心及優秀的幼師加入教導聽障孩子的行列,成為轉化生命的天使,讓聽障孩子有機會聽聞福音。
筆者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政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衛生署和教育局,以及醫護專家,包括兒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聽力學家等,加上教育界,尤其是幼兒工作者,應該大力向聽障家庭轉介中心的服務。讓聽障孩子在0至6歲這一個訓練的黃金期內,能夠接受這項獨特的,並且受到政府資助的優質服務,而不至於耽誤,變成終身遺憾。
宣美中心40年的經驗證明是成功的,現在認識的人實在太少了,成功事例的推廣也不足夠,令到大部分人仍存有聽障人士一定要用手語這個錯誤的概念。因此,上述部門及人士真的有責任去大力宣傳推廣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