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生死學之時,總會觸碰到內心深處:我是誰?生命為何?如何好好地生活?在生命終結前,人如何作好準備?筆者很榮幸可向兩位生死教育專家請教,多謝善因生命教育學會創辦人李志誠博士和藝人陳敏兒女士真誠而睿智的分享。
生命的意義
李博士殷切希望大眾可認真探究生死這個人生大課題,從而能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過更幸福的生活。生命有何意義和價值?他說:人生的起點是生,終點是死,而生命的價值正是生死兩極之間的體驗與創造。
生命的無常
敏兒在過往電視劇集中常飾演女強人、警察、社工等正氣角色,但她表示真實的她其實很害怕逆境,是一個軟弱、常常無能為力的「喊包」。
她的小兒子諾諾因血癌早逝,痛失愛兒令她深明世事無常,人生不會風調雨順。此一人生分水嶺令她醒悟:她明白只有放下心頭偏執,願意放手,才會從內生出勇氣,經歷愛的奇妙。
家長角色新發現
陳敏兒由怪獸家長變成一個謙卑、不再操控、願意降伏和終身學習的「P牌家長」。
因切膚之痛而生同理心和慈悲心,敏兒踏上了家長教育之路,她致力推廣以父母成長為本的親職教育,以尊重、平等、共學、同修作為核心價值,協助家長建立Happy Family。父母是子女的靈性夥伴,父母可回歸真我,輕省地呈現本性,並根據子女的成長需要而盡己力給予意見和幫助,陪伴子女經歷各種事情的好與壞,一起學習成長。
為死亡感恩.向生命致謝
筆者向李博士問及生死教育和生命教育之間的關係,他回答:”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以終為始,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的定律,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歷程。生死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當至親好友離世,或自己走到死亡邊緣時,人多能有所覺醒:死亡存在於生命的任何一刻,它教我們要珍惜現在,並享受存活的每個當下。
活出生命新態度:聞.思.修
聞:我們受時間、體力、資源、金錢、地域所限,不能全然主宰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可培養察覺力和創造力,在生活中認真地多聽多聞,豐富生命。
思:死後不能帶走任何東西,所以願我們能多分享多給予。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付出多少。除基本物質需求外,心靈平安愉快更為重要。
修:死亡帶給我們迫切感,覺知自己活着。各自好好修行,如內觀、冥想、修身養性,宜按照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作出取捨,應該做的便盡力去做。
生命重量的五道:環環緊扣的人際關係與美意
李博士和敏兒以對談形式,合著了《借「死」談「生」:幸福生活的選擇》一書,當中論及死亡與愛的人生。
道愛:道出真愛真心話,詳細表達你對家人朋友的關懷,並以具體行動來表達,如陪媽媽一起看花。
道謝:衷心感謝那個人的出現,他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美好烙印。道謝仿如為當事人拼合出其人生成績表。
道歉:反思己過,誠心向對方表達歉意,希望對方可原諒自己的過錯和造成的傷害,盼彼此可重新連結。
道諒:放下心頭巨石,不再糾結,不再怨恨,體諒對方曾令自己氣憤和不滿之處,學習寬恕,原諒對方。
道別:生前好好道別,彼此真誠地說聲再見。這既是送給離世者的禮物,也是送給在生者的祝福。
總結:生死學的具體應用
不論貧富、悲喜、順逆,當它們被賦予價值與意義時,人便不負此生。
生命很美好,請珍惜所有生命的相遇。我們的親朋好友與恩師良伴,引導我們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豐盛與美好。所以,親愛的你,稍後會跟你所重視的人道愛、道謝、道歉、道諒嗎?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