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一個人思慮過甚,會導致氣血、經絡、津液、臟腑之偏頗,而釀成內傷。
因此,善養生者,必須清心而自制,養神而少慮,戒躁急及苦思。善養情志,使臟腑和順,使心安適,方有益於身強神怡。
1. 保健方法
(1)盤膝靜坐,閉目養神,徐徐吸氣,緩緩呼氣,做10至15分鐘。
(2)閉目,雙手中指指腹按,揉血海穴,雙手掌心重疊按揉關元穴,雙手食、中、無名指、小指尖相對,推拿印堂、神庭、百會、風府穴;食、中、無名小指指腹並攏,按摩頭後頸項,反覆1至3分鐘。
2. 保健效用
養精益血,以補心臟;貫通官竅,以安神志。
《壽世保元》云:「善養生者養內。」養內之道,一養心神,令心思常平靜,神意常安寧。二養氣血,使氣常順和,血常通暢。三養五臟(肝、心、脾、肺、腎),以飲食滋養而求其補益;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以飲食協和而求其通利。四養脈髓,使動靜和諧而有節而不妄作,令動靜適度有序而不亂為。
善養內方可求身安,身安方可令神寧,神寧方可使意和,意和方可引氣順,氣順方可強精陽。精氣神足則身壯盛,養生之益則見於壽。
養生之道 不離藥補
養生,求身體康健,益壽延年,此乃人生之常情,明代養生學家高濂曰:「攝養為重。」故善養生者,應重視攝養,不傷於本,當防於未病,治身避損。神農曰:「百病不癒,安得長生。」善於扶正,則能御邪,精於補益,則會強身,生求安和,命求攝養,則可久壽。
藥補,一方面,補於疾病初癒而病邪未盡,補元氣以扶正。另一方面,補於精氣耗損之體質虛弱,補氣血以益神。或補病後而強身,或補虛弱之健體,常以補其損,調其虧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