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安石專題研習反思中國歷史

香港的中、小學生在王安石專題研習上卻展現了極高的水平,令作為評判之一的筆者深深體會到學生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國史教育中心在2018年底選出了王安石作為2018年度的歷史人物,更在今年5月中進行了專題研習報告的比賽。7月6日(星期六)頒獎典禮在城市大學舉行,主禮的是前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教育局陳碧華女士及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林學忠博士。

王安石是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及文學家,在神宗年代推行變法,但在當時的國家制度與既得利益者間的衝擊下,各項改革亦因未能貫徹推行而終告失敗。後世對王安石的變法毀譽參半,香港的中、小學生在這個專題研習上卻展現了極高的水平,令作為評判之一的筆者深深體會到學生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入選作品的素質

從眾多的小學組別的參賽隊伍中先選出五份進入最後評審的作品,作品多以書面型式展示,有的報告多達120頁,A3大小的每頁都由人手處理,內容詳盡,還有些頁是多重展示,頁中另有個別彈出的資料,把王安石的一生及各項改革利弊及失敗原因一一詳列,亦有後人評論王安石的不同觀點,學生也能提出自己對王安石的意見而作出評價。學生們向評判介紹他們的報告後是評判的提問時間,諸般挑剔的問題,學生們大多都能作出回應,他們的答問也能清楚顯示每位隊員對報告的了解,也顯示了他們的分工合作及解決疑難的策略,老師全程的指導和帶領的辛勤。冠軍的作品是一套微電影,學生們通過扮演各有關人物把王安石的各項變法一一演出,她們不單對資料有深刻的認識,還要統整、編纂、撰寫、分場、分工、排練、再排練,看他們的版本應是第11個版次,可見她們對專題研習的投入,聞說她們是六年級的同學,在面對升中的壓力下,有這樣高水平的報告,真不容易。

初中組冠軍的同學以王安石的詩、詞、文章檢視王安石一生的心路歷程,從王安石入仕、推行改革到改革失敗下野三個階段各選了四首詩、詞來推演。要從王安石的作品中,找出有說服力而又能代表那個時期王安石的作品,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學生們要先把王安石所有的作品或多或少都要看過,更要了解各篇章的內容、含意,再選出最能代表王安石那一個時期的心態:憂國憂民、力排眾議到逍遙山林、鬱鬱而終。筆者看到的只是演示檔型式報告,但從他們的報告中也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嚴謹。

高中組作報告的是亞軍的隊伍,他們以審訊、正反雙方答辯,用廣播劇的形式進行匯報。以後世對王安石的評價編寫劇本,加入同學們對有關資料的分析,對王安石作出一個持平的評價,相信王荆公泉下亦感安慰。有趣的是小學組也有相同的報告模式。

承傳文化的歷史科

劉遵義教授在他的致辭中提到,世界各地的教育都有一個共同的安排,就是每一年級的課程都有必修的本國歷史課,學生可以從中學習、認識國家不同時期的發展,從而學習、了解本國的風俗、文化,本國歷史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必修科目。但遺憾的是,香港在回歸後,竟以通識科取締了中國歷史科,這絕對是中國文化在香港傳承的一大惡耗。

美國尼克遜總統寫下這樣一本書《不戰而勝》,理論來自中國的《孫子兵法》。他在書中這樣說:「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香港會墮入這個預言嗎?

鄧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