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朱永新教授,同濟大學管理工程學博士,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副秘書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
「未來教育到底應該怎麼辦?」現代教育能不能真正的去適應一個高度的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時代?商業被顛覆了,金融被顛覆了,工業也走向智能化了。教育怎麼辦?學校還要不要存在?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外就有所謂的「學校消亡論」。前不久我剛剛看了一本書End of College,也在討論學校消亡的問題。我認為,其實學校正在走向消亡。或者說,傳統的學校正在走向消亡。什麼來替代它呢?替代它的將是學習中心。
未來學習中心將有十個基本特點:
- 從學習中心的內在本質來說,它會走向個性化。
- 從學習中心的外在形式來說,它會走向豐富化。
- 從學習中心的時間來說,它會走向彈性化。
- 從學習中心的內容來說,它會走向定制化。
- 從學習中心的方式來說,它會走向混合化。
- 從學習中心的教師來說,它會走向多元化。
- 從學習中心的費用來說,它會走向雙軌化。
- 從學習中心的評價來說,它會走向過程化。
- 從學習中心的機構來說,它會走向開放化。
- 從學習中心的目標來說,它會走向幸福化。
走向個性化
第一,從學習中心的內在本質來看,個性化是基本方向。過去整個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是以教為中心的。所以是教師控制着整個教育的流程,控制着整個學習的過程。但是未來絕對不是如此,教師不可能再控制學習過程。誰來控制?學生自我控制。所以由「教」走向「學」,將是未來教育的基本特點。「學習中心」毫無疑問會打破過去傳統的統一的教材等等,去標準化、個性化、定制化將會成為未來的學習方向。每個人制定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評價也是針對個人的,也不是把他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排名次的教育。其實在國外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曙光,比如:去年到美國看到Alt School。老師每個月會給父母親每個孩子一個很詳細的《發展報告》,每個孩子制定自己的課程規劃,每個孩子的iPad裏面的課程內容是不一樣的。
那麼,國家還有沒有標準?國家還是有課程與教育的標準的,但是未來的國家標準我認為會進一步的人性化和基礎性,降低整體的學習難度,但是每個個體可能會完全不一樣,會選擇他適合的東西。
走向豐富化
第二,從學習的外在形式來說。學習中心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孤島。現在每一所學校都是一個封閉的閉環或者說相對封閉的王國,但是未來的學習中心將會是一個環島,彼此之間是互通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會出現。現在我們在全國有3,000所新教育實驗學校,未來我們會有一個總的學習中心。這個學習中心會選擇不同的學習中心進行合作,一個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學習中心進行學習,這樣就共同構成一個學習社區。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學習中心選擇課程,也可以相互選擇課程、相互承認學分,教師也可以跨越學習中心進行指導。其實我們知道在Alt School裏面很多老師都是跨學校教育的,所以這樣一種開放的、互聯的情況已經出現。
走向彈性化
第三,未來的學習中心時間是彈性化的,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暑假和寒假、沒有雙休日,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時間。這樣學校的設施和校舍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現在很多人都在建學校,我說:未來不要再建了,學校已經足夠多了。現在學校的利用率大概不到1/2,甚至只有1/3。未來暑假、寒假、周末、夜晚等時間都可以充分的使用,所以整個教育資源會進一步的集約化。
如果北京學習中心的學生想了解海派文化,他可以到上海來申請一個月的課程或者兩周的課程。未來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除了完成國家的基本課程以外,完全可以設計和定制自己的課程。這樣一來,整個的學習中心將會全天候開放,教育資源也會得到更大的利用。同時,教育的周期也會彈性化。這兩年以莫言先生為代表的政協委員呼籲:「要縮短學制」。我贊成,應該讓學生更早的走向社會,在社會中學習。只有突破學制思考中國未來的學制才是解決中國學制未來的方向。現在學生入學七周歲,少一天都不行。對不對?每天早上8點上課,晚一分鐘就是遲到。這個太沒有自由了,在一個教室裏1/3的人是完全懂的,坐在那邊很無聊。1/3的可能聽不懂的,坐在那裏很難受,效率很低。未來是更加彈性化,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什麼時候上學」。5歲為什麼不能上學呢?晚一點,8歲、9歲再學一個新的學科為什麼不可以呢?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設計。現在很多孩子沒進小學就完全可以自己讀書、可以自己學習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父母的工作特點,來安排未來會學習什麼。沒有留級的概念,學不好可以反覆的學。所以學制將更加靈活多樣。
走向定制化
第四,未來的學習中心,就學習的內容來說,它會進一步的定制化。教育是一個意識形態的領域,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標準。義務教育的出現,就是和大工業時代國家對於整個勞動者素質的基本要求有關的,所以任何國家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給他的公民確定基本標準。但是我認為標準太高了,所有人學的相當一部分東西是沒有用的,或者說在未來社會上是派不上用處的。到底怎麼把最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天賦、潛能和個性、興趣來設計個性化的課程。從補短教育,走向揚長教育。現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補短的,讓每個人都很痛苦、不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揚長教育會讓一個人不斷的挖掘自己的潛能,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教育應該讓人變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應該是更有學習自信。天才學生你不用擔心,現在還有很多天才生本身在現在的制度中得不到滿足,任何一個社會總有一些天才學生,所以他們在定制自己課程的時候會定更深、更高的要求,這個沒有問題。而且我覺得現在基因技術、心理學、腦科學,已經提供新的可能性。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為生命存在的。我們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我們覺得這是整個教育的大廈,但是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對這個板塊似乎是不夠重視的。所以未來的學習課程,我們認為會更加關注生命和生活,會更加關注讓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成就人生。所以拓展生命的長寬高,培養生命的真善美,是未來學習中心的一個重要任務。
走向混合化
第五,未來學習中心的混合學習與合作學習將成為主要模式。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借助於智能設備而生存與發展的時代,人機結合的學習方式會發揮更大作用,認知外包的現象會讓個人更加注重方法論的學習。未來社會,除了做科學研究,可能對於創造性的一些領域還需要學。很多東西電腦幫你學了,人工智能幫你學了,機器幫你學了。甚至於一個月前我們在北京開一個關於閱讀問題的研討會,有一個北京著名的閱讀公司的老總說:「正在研究讓機器幫人閱讀。」我說:「機器可以幫人讀書,人怎麼辦?」也就是說,我們人的很多學習,毫無疑問,記憶的東西是不需要學了。現在還有多少百度裏有的東西,我們課堂裏還在教呢?其實沒有必要了,因為更重要的是方法論。
未來中小學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我相信這樣的未來,我們會要重新界定我們的學習內容。所以混合式的學習,合作式的學習將會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和機器一起來學習,會幫助人變得更強大。機器不可能取代人的思考,但是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的更好。所以這是未來混合式的學習。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未來的學習方式。過去我們是知識的消費者,但是未來每個學習者同時是知識的創造者。也就是說,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通過學習來創造。研究型的學習,將成為未來學習的主要方式。其實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端倪。學習的方式,利用網絡將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我一直認為國家應該建立一個最高水平的「國家網絡教育資源平台」,採購全世界最優秀的資源,免費為所有的學習者提供多重標準的教育資源,同時提供考試和評價的基本公共服務。未來學習中心將會研發自己獨立的具有個性的課程資源和國家的課程資源結合起來,通過網絡來指導學生。其實我和北京的一些教育互聯網公司在交流,他們已經成功的收集了大量的案例。一門課程不通過學校進行學習,完全通過網絡學習已經做到了。
斯坦福網絡高中就是學校的學生不到學校去,所有的學習全部在網上完成,每周只上兩次課。我問:學生的價值觀、社會性怎麼形成?他們告訴我:「學生自己在線下有很多活動。」當地華人告訴我:「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全美是很厲害的,當地的華人最想去的學校之一就是這個學校。」所以未來的學校通過網上來學習,絕對不會是一句神話。
走向多元化
第六,未來學習中心的教師將更加開放多元。
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曾經說過,在知識網絡化以後,房間裏面最聰明的絕對不是站在講台前給你上課的老師,而是所有人加起來的智慧。也就是說,未來的學習中心不再依靠傳統教師。學習中心會擁有一部分自己的自聘教師,他們擁有這個學習中心的優勢課程。但是大部分的課程可以購買,課程外包,可以跨學習中心來調用教育資源。所以Facebook的創始人提出:「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者」,將不再是神話。未來教師可能更好管,因為他是自由職業者。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各種培訓機構也將轉型為新的學習中心或者課程公司。但是不管怎麼樣,教師這個職業、這個行業是不會消失的,只不過他的角色可能是從過去的處於中心地位,會變成一個陪伴者、指導者、學習夥伴。
走向雙軌化
第七,未來學習中心將採取政府學習券與個人付費相結合的方式。
也就是說,未來學習中心可以由政府舉辦也可以由民間舉辦。政府為基本的學習內容買單,也就是為政府規定的一個基本的學習要求買單。但是你要學習個性化的內容,你自己付費。WISE在前年做了一次調查,認為「未來私人為教育買單的經費會有大的增長」。所以,課程外包和政府採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走向過程化
第八,未來學習中心的考試將會走向描述、診斷、諮詢。
大數據、人工智能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會跟蹤記錄學生的所有學習過程,會發現你學習的歷程和學習的難點、重點在什麼地方,幫助你及時的去調節學習過程,幫助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不再是幫你進行簡單的評價,給你一個簡單的分數。所以未來的學校,課程證書的意義和價值會遠遠大於文憑的意義和價值。未來你在什麼地方修的什麼課程可能更重要,因為不同學習中心、不同學校的課程它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大學不可能所有的課程都很棒,所以不同大學裏面最優秀的課程,它的組合將會使一個人變得更卓越和更優秀。所以未來不是我選擇北大、清華,而是選擇北大的某門課程和清華的某門課程最終組合。最終不是看考了多少分,而是看分享了什麼、建構了什麼、創造了什麼等等。
走向開放化
第九,未來學習中心將打破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壁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服務。
未來學習中心不存在為老年人辦個老年人大學,為學齡前孩子辦個幼兒園,學習中心可能為所有人去服務。混齡學習將成為重要的特點。這樣所有的訓練機構都可能轉成以它自己為特色的學習中心,不同的人可以尋找自己。我就跟好未來的老總講:「你完全可以到學校裏面承包數學課程,承包你最擅長的物理課程。」一個學校可以沒必要請數學老師了,就請你課程外包就可以了。現在學生很痛苦,在學校裏學數學。其實,學校一離開就要到好未來再學數學,在學校裏學外語,馬上一放學再到新東方繼續學外語。政府的教育券可以流通,可以到新東方買單、好未來買單,哪裏教的好就可以到哪裏學習。
走向幸福化
第十,未來學習中心的理想和宗旨──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會不斷的變。但是你如果不斷的變,如果沒有把握住「不變」的東西,你永遠把握不了教育真正的本性,你永遠跟不上變化的步伐。什麼才是教育不變的東西?我認為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每個人真正的能夠快樂的、自主的學習,讓每一個人能夠真正的享受學習生活、享受教育生活。讓每個人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與天賦,讓每個人在和偉大事物遭遇的過程中發現自我、成就自我,成為最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是教育在任何時代,從古到今永遠不會變化的東西。所以什麼是好的教育?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從2000年開始發端的一個教育變革,在中國現在已經有3,000多所學校,有120個縣級教育局跟我們在合作。生命教育課程,晨誦、午讀、暮省課程等等,它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我們認為應該給人幸福。因為「幸福」不僅僅是教育的目標,「幸福」實際上是人類最終極的目標。發展經濟也好、社會發展也好,最重要的是為了讓人獲得幸福感,讓人真正的能夠享受他的生活。怎麼讓人幸福?我覺得這是需要研究的。其實「幸福」還不夠,教育本來就是給我們帶來一個非常幸福的、快樂的體驗,一種挑戰未知,一種合作學習,本來應該就是非常幸福的。同時教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幫助人成為他自己。現在的教育很大的問題,就是用統一的考試、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評價,把所有的短補齊了,所有的人變成一樣了,而不是揚每個人的長。人什麼時候最幸福?當一個人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才華的時候,當一個人找到自己值得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時候,當一個人能夠非常痴迷的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才是最幸福和快樂的。所以教育就是應該讓我們的學習中心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讓所有的人能夠找到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這次論壇很重要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看清方向,能夠建設出中國更好的未來學習中心。中國的教育就像中國的商業一樣,完全可以彎道超車的。靠我們的智慧、勤奮,關鍵是看準方向,不斷努力。其實我們已經在布局,我們也想在中國率先的做出這樣的未來學習中心,讓大家知道「這樣的學習是完全有可能的」。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