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已技窮,讓政治家試試

經濟學實際上是一種有時代特點,或者說有時代局限的學說。
 
封面圖片:政治家可有希望解決經濟學家解決不到的問題?圖中央男子為埃及第三任總統沙達,曾獲諾貝爾和平獎。(Pixabay)
 
可以西方國家近年出現一浪接一浪的政治波潮。主導這些國家的主流政黨和它們的領導人紛紛在選舉中失利,反建制的政治組織脫頴而出,為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諸領域投入一顆顆重磅炸彈。從飽受債務危機困擾的希臘齊普拉斯到義大利的五星運動,當時所帶來的沖擊不下於 ISIS 的困擾。而今天世人屏息以待的11月8日希特即希拉莉對特朗普的對決,是這一波浪的最高潮。
 

一、經濟學的時代性

 
政治是經濟和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這一政治浪潮的出現象徵世局的鉅變。以前應對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西方建制勢力的藥方,只用舊日丹已經無法醫好新病症,解決今天的問題了。世人只好求變。會變好還是變壞,決定於各國的修為即文化結構,也決定於各國聰明腦袋的智力。這是一場影響世界各國的博弈,弄不好甚至發展為戰爭。關係着全人類的福祉。
 
這輪政治波濤的青萍之末可以說起於1/4世紀之前的全球化。至雷曼兄弟事件引發的金融海嘯,則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矣。當時,作為建制勢力的智囊經濟學家和以經濟學理論為根據的金融經濟監管當局給出的方劑是零利率,甚至直升飛機灑錢。八年過去了,環球經濟首先是歐美經濟了無起色,弱不禁風。幾乎所有國家還在0利率或接近0利率。QE 一輪又一輪地推出,受益的集中在金融海嘯始作俑的金融部門。結果造成富者愈富的尷尬局面,惹怒社會的大多數人。迄今看來經濟學家確實技窮了,現存的經濟理論已經不足以應付今天的世局,不足以拯世人出困境,把世界經濟拉出泥淖的了。
 
經濟學界常以一種自豪的心態戲謔經濟學為帝國主義。意謂經濟學不斷侵入各個學科領域,到了可以解釋並指導整個現代社會發展的程度。不排除通過聰明頭腦的努力,經濟學能臻於這樣的境界,但這決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經濟學。
 
經濟學實際上是一種有時代特點,或者說有時代局限的學說。很明顯,在傳統社會,我稱之為人力社會,因為生產受制於人類體力,經濟活動處於低水平並長期停滯,生產活動以分散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形式進行,經濟學關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關於以激勵機制促進生產發展等基礎論說,由於資源配置涉及地理上的交換需要耗費相對巨大的成本,以及人類體力的極限不可能通過激勵而帶來突破等等,傳統社會並沒有也不需要現代意義的經濟學,有的只是一種糢糊的經濟思想比如重啇與重農的統治方式。一般認為經濟學發靭於斯密的《國富論》基本上與現代社會的發端時代相一致。畢竟理論只能在時代有需求時才有生命力,尤其是象經濟學這樣的理論。因為動力機械的發明,人類在生產層面從自己的體力局限解放了出來,運輸成本的下降與迂迴生產等因素的出現,使資源合理配置與激勵機制的設置變得重要,為經濟學提供了沃土,而迅猛發展。
 

二、世局變幻與經濟學的困境

 
進入現代社會,以國家為單位的人類群體,走上非常不同的道路。迄今為止主流的現代經濟學是在歐美這一奉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世界體系內發展起來的。在社會主義運動最鼎盛的時候,全球有超過1/3的人類並非在我們所說的這種經濟理論指導下運作經濟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家也創立了一門叫做經濟學,但注有附題:社會主義部分。那種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與經濟學大異其趣。除了黨八股的自誇即優越性的說教外,主要是一種技術上的規劃。這也算順理成章,因為社會主義經濟另一稱謂就叫計劃經濟嘛。
 
這樣,經濟學理論指導下運行的經濟體系大抵就是歐美日本這些自由主義經濟體系,及周邊的、後來逐步加入的如東亞諸龍虎等,人口數量也就全球人口的十多不及二十個百分比。在這個世界體系內,自由企業作為以經濟考慮為首務的經濟單位,通過競爭,優勝劣敗達到效率的最大化。同時美國作為這個體系的老大兼看護神,保証這個體系在上面所說的條件下運作。儘管馬列主義的信徒發誓要消滅這個其實代表現代社會發展方向的自由體系:自由企業+民主政治。但在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對峙的高峰,即冷戰時期,雙方基本井水河水不相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總之經濟學就是在這樣的背境下發展起來的。幾乎所有的經濟學者可能沒有注意到,其理論建基於這樣的自由背境。以經濟人假設而論,經濟人的意志自由建基於自由制度的保障。但這是不是普遍的世界制度呢?
 
自由主義的世界體系雖然只佔人口少數,但它的效率與合理性使其在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竟爭中取得勝利。除了諸如北韓,幾乎所有計劃經濟國家都認輸並放棄了計劃經濟,並改行市場經濟(是自由主義還是國家主義是另一回事)。歐洲的那些計劃經濟國家更放棄原來的史達林主義政治體制。
 
相當於原來自由主義體系國家三四倍人口的原計劃經濟體系,以市場經濟的名義加入競爭或者說井水與河水匯合,徹底改變經濟學的暗含前提。尤其是市場經濟前面的限定辭,明示加入者並非以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原則運行自己的經濟體。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甚至印度都有程度不同的國家主義印記。表現形式是大量國有或國營企業以及國家的強力主導,這種主導從資源配置到收入分配都明顯存在。而政治上有些國家更以取美國而代之為國家目標。在國際經濟層面,這些非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加入者,使現行經濟學理論變得難以指導建立合理的,帕累托的世界經濟新體系。比如說中國在政府主導下,勞動者收入與資本收入的嚴重偏倚使資本定價與世界水平落差極大。
 
同時科技進步使原來的生產格局發生極大變化。科技公司只需要極少的人員就可以提供極大的產出,這樣大量的產出成為資本而無法成為更大數量的勞動者作為消費的收入。這使資本泛濫,變得好像空氣一般無法通過供需關係作出定價,以及以定價改變供需關係。金融海嘯後超低利率無法帶來經濟複甦在相當程度上與生產格局改變關係極大。經濟學藥方再販昔時丹自然難以奏效。另一個與國家主義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問題是產能過剩。中國的產能過剩是國家主義市場經濟的痼疾,因為國有企業帶動的投資沖動使這種疾病一發不可收拾。但是,環保意識的增強使主要市場對有形商品的需求疲糜不振,也使世界經濟帶來不同往昔的問題,使原來的經濟理論指導今天的經濟帶來新問題。

 

三、讓政治家試試

 
1/4世紀的全球化產生了經濟學的新問題,使這門學科在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上遇到嚴峻挑戰,幾陷江郎才盡的窘境。同時全球化製造了嬴家和輸家。大體而之,中國的精英是最大嬴家,西方的平民百姓是最大的輸家。因為全球化,大量職位轉移到中國,而新經濟尤其是科技創新公司,需要的人員不多,難以創造足以禰補轉移出去的職位,境況變得不如人意。在這樣條件下,實行民主政治的西方國家選民們,看不到建制勢力的智囊,經濟學家有什麼新猷,只好從政治層面以選票嘗試改變現狀。這樣反全球化的反建制政治家受到選民的青睞。全球化退潮似是不可避免的政治發展。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