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怎樣去檢視香港特區2024年《施政報告》?

筆者多年來,都習慣了留意有關報道,尤其是教育政策,亦會不時發表一些意見。我盤點了一下,2023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本人的關注點,並與讀者分享。

近日傳媒及電視新聞報道,關於本港的消息,在奧運會後都聚焦在10月16日特首發表2024《施政報告》上。特首及高官親自落區收集民意,有關議政團體發表意見,某些特別命題的調查報告、請願等消息,一時間鋪天蓋地。

無可否認,每年10月,有關報道都會有一番熱鬧,市民都熟知,10月前後,諮詢會、發布會、發表後的解說會,都是焦點,民生議題,特別令人關注。住屋、醫療、教育、人口老化、就業、國際城市、基建、稅收、大灣區、國策等詞彙都在螢幕上此起彼落!令人目不暇給。

教育局同工 罕有回應意見

1997年10月,董先生發表了香港特區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此後,港人對政府施政增加不少了解。筆者多年來,都習慣了留意有關報道,尤其是教育政策,亦會不時發表一些意見。我盤點了一下,2023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本人的關注點,並與讀者分享:

一、2024年2月5日,本人在此專欄發表了一篇文章〈建設國際專業考評、認證中心 打造香港成國際教育樞紐〉,這個議題多年來都是政府及教育界所共同關心的,至今還不停的在討論及研究。

二、2024年3月18日,本人發表了另一篇文章〈仿效社區客廳 從速建立分區幼稚園學生活動中心〉,這是本人一向關注的基礎教育範疇,我一向認為這是重中之重!香港幼稚園校舍活動空間不足,向來是父母及幼教界的關注點,多年來,本人不斷呼籲政府把空置校舍改建成幼稚園,增加設施,擴大活動場所,同時在各區建立多用途活動中心,特別給予附近幼稚園師生運用。文章發表後,罕有地獲得一位教育局同工回應:

  • 我們也曾作探討將小學校舍用作幼稚園學生活動的處所,發覺所需的硬件改動,例如樓梯、廁所等相當龐大,涉及資源不少,所以最後也沒有付諸實行。
  • 位於小西灣的幼稚園教育中心正在興建(參閱2022年6月27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教育局申請了約4.66億元的撥款,預計工程時間為3年半。

本人十分高興幼教界的盼望有正面回應。除了申請新校舍外,其他較細小的幼稚園也可利用活動中心及其他公共設施,例如借用同一辦學團體的中小學多做些活動,或許期望2024年《施政報告》有更多關注吧。

三、2023年11月14日,本人發表〈《施政報告》與城市宜居指數〉一文,當中提及比較不同年份英國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香港宜居指數,或可看到港人對《施政報告》的效果的有多滿意(註)。去年6月至今年6月的施政效果如何?據6月28日《大公報》報道,今年香港的得分為90.2,由去年第61名躍升至第50名,是過去12個月內升幅最大的城市,競爭對手新加坡則排在第26位,可見本港變化正面。

政府對幼兒教育支援不足

至於筆者會建議大家怎樣看2024年《施政報告》教育一環?我建議大家可以根據去年的報告提出觀點,以評論今年的報告,以下是筆者重讀去年的報告後的分享:

一、與教育相關的部分集中在第八章「青年興 則香港興」。

二、與上述標題相似,內容有關大學及專上教育的較多,有關中小學教育的較少,幼稚園教育更只有一項(恒常化幼稚園搬遷津貼,鼓勵幼稚園申請遷往政府擁有的幼稚園校舍)。

三、與以往一樣,不曾談及對0至3歲幼兒教育的支援。多年前我曾經向一位官員建議,政府關注外傭照顧幼兒的方式或常識,該官員向我說「政府不會取代僱主的責任」。我明白政府不曾事事關心,但可有向家長表達任何關切?邀請志願團體關注呢?今天還有什麼人會為0至3歲的幼兒發聲?

本人建議大家多關注今年10月16日《施政報告》有關教育部分有何改變或改善,並持續關注,不要在煙火過後,平息下來。

註:

  1. EIU的世界城市宜居指數,是根據5個類別共30多個指標對城市進行排名。今期獲評估的城市數目與去年均一,有173個,5個類別分別為穩定性(25%)、醫療保健(20%)、文化和環境(25%)、教育(10%)和基礎設施(20%)。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