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朱天衣分享山居日常 致力為原住民發聲

朱天衣認為不可以以人類的角度去除某種昆蟲、植物等自然環境。只有在平衡的環境下,動物和人類才能安身立命。她明白「人只是過客」,生命短短數十年哉,最終還是回歸大自然。

台灣著名作家朱天衣專注於自然寫作,多年來亦促進保育動物和生態環境,將大自然融入於寫作當中。7月18日(星期四)她出席香港書展的講座,分享自己的山居生活。

父母要學會「不管教」

朱天衣的父母均為文壇著名作家,她和姐姐朱天文、朱天心在駐足在文學領域,從小便生活在濃厚的寫作範圍之中。朱天衣回憶説小時候家中有很多書,父母對這些書完全「不設防」,讓孩子們能閱讀所有書本,所以她從小就接觸很多書籍。朱天衣指自己小時候喜歡看張愛玲、瓊瑤的小說;也熱愛章回小說,例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

雖然父母是作家,但是他們並沒有指定女兒的人生路線,而是尊重她的步伐。朱天衣指出父親欣賞每個孩子的差異、欣賞每個學生的不同,沒有明確要求他們「應該要做什麼」,也沒有批評孩子。朱天衣説她後來發現寫作其實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只需執筆便可,亦可以透過寫作用不同視角看待人生過不去的坎。而自己真正認真看待寫作,已經是30、40歲後。

朱天衣認為家長不應該成為「直升機父母」。她指出當自己成為母親後,最難的是「不教孩子」,雖然知道孩子走錯方向會跌倒,但要忍着不說教,給孩子有空間成長和學習。她又認為父母不用太焦慮,但必須讓孩子多接觸閱讀,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朱天衣認為歸隱山居雖然辛苦,但是要「享受勞動的過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朱天衣認為歸隱山居雖然辛苦,但是要「享受勞動的過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尊重自然 人類只是過客

談及自己的山居生活,朱天衣憶述童年在台北的生活。她從小就喜歡養各種動物,例如貓狗、松鼠、烏龜等,父母亦給予支持,沒有太多干涉。由於收養太多動物,所以要搬到空間較大的山上,故朱天衣從小便親近大自然。

朱天衣指出人類要學會和山林共處,自己不願意「扮演上帝的角色」,認為不可以用人類的角度去除某種昆蟲、某棵植物等自然環境。只有在平衡的環境下,動物和人類才能安身立命。她明白「人只是過客」,生命短短數十年哉,最終還是回歸大自然。

朱天衣認為歸隱山居雖然辛苦,但是要「享受勞動的過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笑談不要在退休之後才到山林生活,否則會「做不動」。她分享山上有很多昆蟲,在晚上聽到蟲鳴別又一番意境。她説雖然自己從小習慣在山林生活,但自己卻非常害怕毛毛蟲,笑説自己從小訓練女兒勇於面對毛毛蟲,怎料女兒比自己更害怕。朱天衣説自己後來也明白昆蟲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能體現大自然的生命力。

在山居生活中,朱天衣收養很多流浪動物,明白人們不能任由這些動物繁殖,否則無法解決流浪貓狗過多的現象,應由源頭解決問題。她鼓勵人們為貓狗結紮,以減少流浪動物。她開設「巡迴免費結紮車」,邀請獸醫到村落和學校,為居民的貓狗免費進行結紮。

朱天衣致力為原住民發聲,希望可以保全自然生態。
朱天衣致力為原住民發聲,希望可以保全自然生態。

城市過度開發 致力保全原住民土地

台灣有部分原住民居住在山林中,但近年來發展商積極開發土地,令原住民的土地流失。朱天衣指出有很多「奸商」和官員互相勾結,以不公平的手段誘騙原住民簽下合同,變賣他們的土地。她分享原住民的故事:有一位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原住民長年居住於山上,不願賣地。地產商為了佔有其土地,蓄意挑釁該原住民,最後以精神病的理由將他送院治理。

朱天衣指得知此時後非常氣憤,親自向當時的台灣總統馬英九致信,以表達不滿,亦幫助原住民向地產商打官司。到現時,她仍致力為原住民發聲,希望可以保全自然生態。為了讓人們更認識原住民和自然環境,朱天衣表示她下個計劃是書寫原住民的故事。

有讀者好奇張愛玲對朱天衣寫作的影響,她回答指自己和父親從小就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有讀者好奇張愛玲對朱天衣寫作的影響,她回答指自己和父親從小就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談張愛玲的影響 分享寫作技巧

在提問環節中,有讀者好奇張愛玲對朱天衣寫作的影響。她回答指自己從小就閱讀張愛玲的作品,父親更是從十幾歲就開始看她的書,朱天衣認為她在文壇的地位是「祖師奶奶」。朱天衣坦言即使到現在,她仍會對學生説「如果想作品又跳躍式的進步,建議看張愛玲」。她認為張愛玲的作品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另外有讀者希望朱天衣能分享高中生的寫作技巧,朱天衣認為寫作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她分享自己教導學生時不會只針對考試,認為如果學生願意寫作,「任何題目都遊刃有餘」。她説自己只是一個引導者,會為學生提供一個開頭,是一個啟發的角色,將真實的生活經驗傳授予學生,學生便能寫出好文章。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