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際,是港大校務委員會(校委會)6月19日召開特別會議結束後,會上未見激烈爭論,據報道只開了半小時便結束,主席與校長都避見傳媒。自從特首(校監)介入,政府成立了由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二人組成的調研小組進行調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傳媒採訪提出領導層須要團結合作,估計紛爭可以暫時擱置,各方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去年吹哨者事件和今年人事調動引憂慮
筆者之前寫過,去年有吹哨者向校委會成員及傳媒洩露大量指控張翔校長管理不善的機密資料,校委會主席王沛詩高調表示要成立專責小組進行調查,歷時半年,究竟查到了什麼?由於報告沒有公開,校委會4月12日只輕描淡寫的發聲明表示吹哨者對校長的指控證據不足,張翔強烈回應,批評事件令香港大學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原本以為事件可以暫告一段落,沒想到5月28日的校委會會議有出人意表的表決,會上主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通過多項副校長任命安排,校長感到震驚,表示事前並不知情。我在港大校委會服務過9年,對如此重大的人事安排可以這樣極速通過,聞所未聞。那天晚上我在北京出差,突然收到新聞行家的信息說港大校委會有重要人事公布,問我意見,我表示不掌握最新情況,需要深入了解。翌日看到《明報》出了獨家報道,透露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會調任負責大學拓展的副校長,變相降職;原本負責學術發展的副校長宮鵬,則調任主管環球事務,據透露會議當日他正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訪三藩市,對調職安排一無所知。這宗大新聞引起傳媒廣泛報道,大家都希望能挖到更多內幕消息。校委會主席與20多名委員一直保持沉默,不作任何回應與解釋,諱莫如深。
6月初幾位擔任過校委會委員及關注事件的港大校友覺得事態嚴重,希望可以為母校出點綿力,草擬了一份給校監李家超特首的聯署信件,提出我們對校委會決定的憂慮。各校友覺得,校委會雖然有權委任大學管理層,但這樣繞過校長自行委任,是有違程序公義。事件發生後,我心中一直有很多疑問:一、校委會的新副校長名單是如何擬定的?有哪些委員參與過討論?二、調動兩位現任副校長的理據是什麼?有沒有提前通知他們有關安排?三、選擇另外兩位教授填補是基於什麼考慮?四、填補懸空席位的人選是怎樣物色的?五、委任兩位院長兼任兩個新副校長職位事前有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及通過?六、校委會委員為何開會當天才得悉有關名單?有多少委員提出反對意見?七、為什麼要用暫委方式至2025年底?八、正在進行的有關副校長全球招聘遴選是否繼續?還是放棄?九、校長是否接受這個新班子?新舊班子怎樣交接?
大學遴選管理層有很嚴格的機制,從物色獵頭公司全球招聘,到篩選出一批合適名單逐一面試,再邀請最後入圍的人選到大學跟師生交流甚至發表演講,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當年我有份參與牙醫學院院長及大學校長的遴選,充分感受到港大聘任制度的嚴格及專業。由於世界級人才難求,往往到了臨門一腳,候選人如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便會婉拒聘任。香港經過2019至2022年的動盪不安歲月及疫情,港大要聘得合適人選可謂挑戰重重。校委會批評校長之前提交的人選並不合適,所以沒有批准;但校長也投訴一些人選連提交上校委會討論的機會也沒有,究竟哪一方更有道理?相信政府的調研小組需要徹查。這兩年政府經常提出要搶人才,但國際級學術人才不易搶,中大及港大的大學管治接連出現人事問題,造成很壞的影響,令世界級人才卻步。
大範圍洩密問題必須嚴肅調查
另一個調研小組必須嚴肅調查的是非常嚴重的大範圍洩密問題。去年所謂吹哨人爆出種種對張翔十分不利的黑材料,對他的形象打擊很大。我擔任校委期間見到的洩密情況,大多是會議文件提前曝光、會議討論內容外洩,更嚴重的是偷錄委員發言作選擇性發放,甚至有學生代表在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公開會議討論內容,完全不顧保密協議,前主席梁智鴻甚至要到法庭申請禁制令,不讓傳媒繼續發放會議錄音。相比之下,以前的洩密與這一年來的大量機密文件外洩,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最近的一次甚至連教務長給校長的電郵信件都漏給傳媒隨意刊登,這些資料究竟是誰刻意放給指定的傳媒呢?為什麼之前查了半年的結論是證據不足,這次又突然放出那麼多針對校長的新材料?張翔在6月10日深夜發長篇新聞稿反駁校委會同日批評他的聲明,一日之內港大兩大陣營隔空交鋒,可謂史無前例。
事到如今,事件已經對港大造成極大傷害,調研小組如何善後,充分考驗兩位委員的智慧。希望主席與校長可以放下成見,以和為貴,找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讓大學重新上路。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港大校委會調查張翔校長報告為何不公開?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