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心境:由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說起

時代變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也可以變動一下?以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今天是否可以實踐共同富裕?那麼,整個族群的幸福感,是否可以「水漲船高」,一起上升?

3月22日《明報》報道,聯合國在本月20日的國際幸福日,發表分析143個國家及地區民眾幸福感的《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芬蘭連續7年蟬聯榜首,報告顯示北美、澳紐年輕人的快樂程度低於年長一代,西歐也有這傾向。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所有年齡層幸福感都下降,尤其是年輕人,在2021至2023年是最不幸福的一群。

亞洲方面,部分排名分別為:新加坡6.523分排第30位,台灣6.503分排第31位,日本6.060分排第51位,韓國6.058分排第52位,中國大陸5.973分排第60位,香港以5.316分排第86位,連續3年下跌(2021至2023年分別是第77、81和82位),香港30歲以下年輕人幸福度排名97位,不及利比亞、伊朗、伊拉克和剛果共和國等發展中國家。

筆者的個人思考:

青年幸福感下降 須深切關注

一、自2019年中社會事件及疫情引致封關起,港人普遍感到生活困迫,幸福感連續3年下降可以理解。但要注意年輕人的幸福感下降速度較快,雖然是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但各界人士應深切關注。

二、本港近年政府在政策上(1997年起)刻意打造及保持本港為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港人都會認同,但公共資源會否因此有所傾斜,一般普羅巿民難以受惠?值得關注。舉一個例:當面對所謂人口下降、人才流失,政府第一個決策是「搶人才」。巿民會問,是什麼人才?政府可能會答「高端人才」。大家可能會想,財政預算裏的資源傾斜,對我有何益處?

共享發展機會 水漲便會船高

三、筆者退休前擔任小學校長26年,我曾經與同工分享下列的想法: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有說,在校內應該找具短板的人才加以重點培訓,即是說,缺少什麼,培訓什麼。但我想,校內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發展的機會,提議不需要一定找出某人的短板去補救,應該發展每一個人,問每一個人的專業需要,去全面發展,這情況我稱為「水漲船高」。由教師決定自己需要怎樣發展,不一定按校方短期的需要投入大部分資源,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機會去選擇。

四、管理層往往會作出錯誤的決定,但員工可能較管理者聰明。疫情時有位朋友分享一則國際知名的酒店的個案:酒店管理層看見營業額急速下降,便決心裁減人手,對象由基層員工做起,這個決定令基層員工流失很快,除了被裁員,還有現役員工看不見工作前景而自動離開,後來發展成一個局面,是經理級員工被迫做升降機的站工,做廚房的洗碗工,最後因為資源嚴重錯配,亦未能挽回頹勢,酒店宣布結束。

學校面對學生人數下降,資源不足,校長應該全面估計各級員工的需求,平均地縮減。大家都明白,每一個崗位都要小心衡量,好像一艘貨輪若失去動力,要拋棄部分貨物去維持浮力,一定不能只丟棄左面或右面的貨物。

多年前本港某著名大學校友們在宿舍裏舉辦一個盛大的退休派對,對象是一個年邁的宿舍嬸嬸,很多知名的畢業校友都一起回宿舍參加,他們憶述那位嬸嬸在宿舍裏為一代又一代的同學服務,尤如親人一樣,考試期間,煲煮大量湯水給捱夜的同學,那天晚上,温馨重現。宿生們對快退休的嬸嬸的尊敬,不亞於對大學裏任何一位教授。

在父母官來說,社會上每個階層的巿民都一樣重要,在補充人才時,每一個巿民都是服務對象,我也叫這種施政方法做「水漲船高」。鞏固斜坡時,應全面評估並在適當地方施工,不能見步行步,表面的現象不一定代表真象。

共享人才 兩全其美

五、最近港人的幸福感我覺得應有所增加,譬如不分彼此全民免費看奧運的待遇,這是一個突破,勝於只為增加遊客數字,搞什麼盛事。當然,若官員不只着眼零售餐飲,能着眼辦盛事與眾同樂,便當別論。

六、說回「搶人才」。最近有些大企業,不說搶人才,靜靜地實踐「人才共享」,是什麼呢?有些專門人才很難覓得,也不容易由一所公司獨享,不同的企業友好合作,實行共享人才。對公司來說,較易得到專門人才的協助,對員工來說,收入又可增加,又可以在家工作。網上可以分享工作成果的工種,是兩全其美。

時代變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也可以變動一下?以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今天是否可以實踐共同富裕?那麼,整個族群的幸福感,是否可以「水漲船高」,一起上升?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