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屆:毛主席百折不撓的忠實傳人

最值得研究的一個特殊群體

香港的讀者甚或年輕一輩的中國人對老三屆大抵都是聞其名而不詳其實者。嚴格意義的老三屆指的是1966年文化革命爆發時正在校就學的三屆高中和初中共六個年級的學生,總人數超過3,000萬人。
伴隨迎接猴年的爆竹之聲,母校校園舉行多場校友(即香港所稱的舊生)聚會,其中多場冠名頗具滄桑之感的入學或離校50年祭的醒目標識。雖然杜子美詩云:「五十年間似反掌」 。但中學舊生進出母校50周年的聚會實在是有紀念價值的。尤其是過去50年中國經歷了人間巨變。這些出席聚會的人們一身50年的塵土,積聚了大半部紅色中國的歷史。
 
當我們駐足這些聚會,眼前之見彷彿時光倒流,這些銀絲飄蓬之族,老夫再發少年狂。會場裏從「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着⋯⋯」 到語錄歌一類紅歌充盈耳際。火紅年代似正重現眼前。是啊,這不就是文革50年祭的序曲嗎。50年前是這些當年的紅衛兵小將指點江山,影響中國走向的歲月啊。
 
上面描述的這些聚會的參與人就是紅色中國,不簡直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奇特的一個時代群體:老三屆。
 

老三屆的意思

 
香港的讀者甚或年輕一輩的中國人對老三屆大抵都是聞其名而不詳其實者。嚴格意義的老三屆指的是1966年文化革命爆發時正在校就學的三屆高中和初中共六個年級的學生,總人數超過3,000萬人。按照當年大陸學制,七周歲入小學計,這些人標準的出生年齡從1947至1952年(有些老三屆因為不同的原因,略為逸出這個年齡區間,比如出生在年底的人,可能因為通常學年開始於9月初,未及7周歲而延後一年入學,這樣就有出生於1947之前的老三屆。),真正是紅色中國的同齡人。
 
今天這個群體的成員雖然都已經年過花甲,基本上退出了積極的社會經濟參與者行列,過着退休生活。但是現在中國這一巨輪也正由老三屆的精英充當舵手掌握航向。現今作為中國領導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中,習近平、王歧山與張德江都是貨真價實的老三屆,在這裏我所以沒有把劉雲山算進這一群體,那是因為這位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雖然出生於1947年,正在老三屆的年齡區間,但他當年就讀的是師範學校,屬於中等專業學校,已接受了專業訓練,具初步專業技能,在內地語境下,與老三屆是有所不同的,權稱之為准老三屆可也。同時因為省部軍級以上退休年齡在65年,老三屆還有一部分人未達到此一門檻,正執掌着巨大權力。更不用說現在已被稱為核心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超然地位了。
 
三年前當第五代領導集體登臺執政時,傳媒連篇累牘以紅知兵作為這一代領導集體的標識,來認定和推測這一代領導集體的執政意念和政策取向。三年來事實証明紅知兵的標識失於寬泛。雖然紅知兵表面看囊括了七名政治局常委成長期的經歷。但是要知道,正常年代的人們有着非常寬闊的價值譜系。比如說很多年代的中學同學離開中學後,有人升上大學,甚或一直往上到學歷的最上層,另外一些同學則嘎然而止。這樣所謂落溷飄茵,際遇非常不同,價值取向自然迥異。紅知兵也者,紅衛兵與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是也。
 
紅衛兵跨越了文革所有在學16個年級(小學6年,中學6年,大學4年)的學生(當年小學生的造反組織稱紅小兵) ,這些人中,當年的大學生在相當程度上已受專業訓練,再加上他們世界觀形成期在文革前,當時中共政策處於相對穩定時期,有強調秩序的教化,而不是老三屆般生長在文革造反時代。因而毛主席文革思想入之不深。至於當年的紅小兵即文革發生時的小學生在70年代初學校複課後,他們基本上有完整的學歷,雖然課程質量差一些。後來還有機會進入1978年恢復高考的大學深造。因而這些紅小兵後來的知識結構差異極大。從而思想意識譜系寬闊得多。這樣紅衛兵的標識不足以概括出可以推測的取向。
 
至於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比紅衛兵有着更寬泛的構成。上山下鄉運動持續20年之久。從50年代中至70年代中。其中老三屆是在無可逃避的運動中去上山下鄉的。在這之前只是一種號召鼓勵,主要針對無法升學的青年進行。後來的即當年的紅小兵,他們讀完中學大約在1974年,距離上山下鄉落幕不過兩三年,壓力小了很多。知識青年和老三屆的合集最大,老三屆多為上山知青,只是知青不一定是老三屆。最著名的例子是李克強總理。
 
因此老三屆不管是作為特殊群體進行歷史研究,還是作為今天中國政治趨向的觀察視角更有價值。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