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已經完全融入移居地?他們對大中華政局有多關心?

縱觀過去近200年的海外華人移民歷史,便可結論出無論海峽兩岸的政情,將來有怎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大規模回流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承接上文:〈海外華人分布在哪些國家?為什麼會有再移民現象?〉

鐵一般的事實,是全球海外華人有半億之數,而他們九成以上,都已是各國的公民,絕大部分更是土生土長,不少已是第二代或以上的,所以,仍認為海外華人只是在外國「寄居」,將來必落葉歸根,是個極度過時的想法。誠然,對某類新移民來講,例如過往的香港九七移民,或許仍有半點暫時寄居的心態,而不少亦已回流返港,但就算在移民高峰期,人數只佔加國華人的14%左右、全球海外華人的0.7%而已。現時在《港版國安法》下,遷返加國者便絡繹於途。

依筆者愚見,海外華人的思維、生活習慣和歸屬感,實已是高度的當地化了,縱觀過去近200年的海外華人移民歷史,便可結論出無論海峽兩岸的政情,將來有怎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大規模回流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這個現實,不單新移民要三思考慮,海峽兩岸政府的「僑務」部門亦必須面對,因為傳統的「華僑」統戰政策和操作,已是極度不合時宜了。

多元文化與文化差異

為何海外華人能在他鄉,尤其是在加美澳紐落地生根、安居樂業、世代繁衍?答案是多元文化政策和有效的法治制度。新大陸的國家人種複雜,共容/共存性強,而多元文化便是基於多元民族的現實,例如根據加拿大2021年的資料,在人種比例上,無一個單一民族佔超過15%,雖然英倫三蘭(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族裔合共亦有39%,但其他六成的加拿大人,便是立立雜雜、分布頗均勻的各方民族。

(作者製圖)
(作者製圖)

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的人種比例,與加拿大相約,只是黑人在美國的比例較高,約佔12.6%。相對歐洲國家,以英國為例(2011年資料),英裔白種人是82.8%,亞裔6.9%(當中華人只0.73%,2023年已升至1.2%),而在1952年之前的人種比例,白種人更一直高達99.9%!歐洲的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人種的單一性與英國相約,亞洲國家便更甚了。

誠然在二戰前,加美澳紐亦曾一度有為人詬病、經國會通過的排華法例(1880至1940年代,白澳政策延至1970年代),可幸多元文化的共容/共存政策,已是目前大勢所趨,加拿大是這方面的先驅,澳紐亦積極響應,一個2020年的加國民調顯示,有92%受訪者認為”ethnic diversity is a Canadian value”(種族多元是加拿大人的核心價值)。美國民主黨與加國是頗一致的,但共和黨,尤其是在中西部和深南方,「文化熔爐」仍是主旋律,前總統特朗普對黑人的歧視,而共和黨人對他的姑息,便是最佳佐證。特氏看待華人,心底裏實與黑人無別。

加拿大的三大政黨,即是自由黨、保守黨和新民主黨,經過50多年的磨合,現皆一致堅定地擁抱多元文化。言則保守黨開始時,仍多不肯面對現實,難怪仍有少量個別的暗中反對者。一個小小例證,在COVID疫情期間,一位保守黨極右國會議員Derek Sloan,竟然用種族歧視的語言,侮辱加國政府的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醫生(Theresa Tam,香港出生),隨即受到黨的嚴厲處分,說明就算是保守的保守黨,對種族歧視亦是零容忍的。

多元文化在各國的經驗不一,筆者和「竹升」的內子,有多年在華人社區當義工的履歷,對加國的多元文化認識較深,可總結出四大特色:其一、《多元文化法案》(Multiculturalism Act)在1988年正式通過,加國政府設有專責部門,推廣民間的多元文化活動。其二、華文學校眾多(不是孔子學院),連筆者居住的二線城市亦有5、6間,內子是退休小學教師,便一直在一間華文學校兼任行政義工。

其三、主流社會熱心參與華人傳統節日的慶祝,真係「鬼佬扒龍船」、外國月亮中秋特別圓,而主流傳媒亦必有報道。其四、飲食文化,加國唐餐館林立,在筆者的西人朋友當中,不懂用筷子的是極少數,而港式餅店和華人超市,亦在一、二線城市中常見,且分布市內各區,不只集中在唐人街。根據加國最大、各省市共有33家分店的華人超市資料,它的非華人顧客可高達四成,而就算是一般的大型超市,均可買到唐人食材,可見華人飲食文化,已成為加國多元文化DNA的一部分。

扒龍舟競賽在加拿大各處都有舉辦,包括温哥華、維多利亞、卡加利、愛民頓、雷載拿、多倫多、滿地可等。(Shutterstock)
扒龍舟競賽在加拿大各處都有舉辦,包括温哥華、維多利亞、卡加利、愛民頓、雷載拿、多倫多、滿地可等。(Shutterstock)

當然,人間豈有天堂?種族歧視是很難杜絕的,連香港和大陸也有,但起碼在法律上,所有新大陸的移民國家都有一定的保障。言則法治只是自衛工具,教化才是治本之道,多元文化的教育,加拿大便由幼稚園已開始。在筆者近半個世紀的加國生活中,包括在鄉間外勤的地盤工程工作,遇上種族歧視的次數,便不出一隻手的手指數目,更可喜的是,對筆者子女這一輩來講,種族歧視已無關宏旨,關鍵是流利的英語溝通能力。

而華人現時在加美所受到的尊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幾代人不斷提升自身社會地位所致,例如筆者認識的年輕華人中,大部分都有大專學歷和專業資格,並在各行各業中各展所長,他們的成就便完全與中國無關(可參閱筆者前文〈崛起大國恩賜海外華人?〉,灼見名家,2022年9月7日)。反之,大陸昔日的大躍進、文革、六四,繼之是暴發戶的氣焰和現時的中美新冷戰,是「益街坊」?還是令人搖頭歎息?致令筆者和眾親友們,都經常要自報「我係香港人」免生誤會。

由於文化差異,筆者經常聽到不少港人新移民抱怨,認為西人的工作效率低、做事慢吞吞,比不起華人的勤奮,但如果以此而小覷西人,是十分不智的。其實這只是誤解,新移民接觸多的是政府部門或半政府機構如移民局、牌照部、郵局、圖書館等,而全世界的政府部門,包括香港的,與私人企業比較做事效率都是較低的,工資亦是,所以美加一般人多以私人企業為就業首選。新移民子女的求學,更不可小覷美加較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要進入有聲譽的大專,其競爭的激烈,學業成績要求絕不比港大、中大的低,這便證明一般西人的子女,都是非常勤奮的。

而美加的國力、競爭力與科研能力乃全球之冠,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私營企業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專業崗位,效率高、做事認真、且多敬業樂業,這是筆者40多年工程師經驗所目睹的,香港人的誤解只是以偏概全、井蛙之見。而港人和大陸人喜歡走後門,在美加澳紐英,則多只會欲速不達,更分分鐘惹來官非。

黃絲、藍絲的政治考慮

絕大部分的土生華人,對中港台關心的程度一般不高,但香港近年的民主運動,年輕一代的海外華人,如筆者的子女和他們的同輩,尤其是父母是在香港出生長大,或仍有香港親友的,便會特別關注。香港人的民主運動,在1985年中英聯合草簽後進入一個新階段,更在八九大陸民運後漸趨兩極化,一邊是積極推動民主的泛民陣營,亦稱黃絲,另一邊是親中、推慢民主步伐的建制派,亦稱藍絲。

黃絲更標榜捍衛自由,尤其是言論、新聞、結社等自由,當然包括批評政府的自由,而藍絲則以維護繁榮穩定為由,與黃絲為敵而支持港府和中共,結果在2020年前的有限民主選舉中,皆屢戰屢敗。而美加澳紐英等國家,是以民主、自由、公平、法治為其核心價值的,等於是黃絲重地,所以選擇移民去這些國家的人,基本上都是黃絲,就如當年筆者的父母輩,是怕共產黨才跑落香港的。

但有不少自我放逐的黃絲KOL,竟以為海外華人社群中遍地藍絲,並在他們的網誌中大聲疾呼。其實,這些黃絲KOL本身多是新移民,社交圈子較窄,「自己友」圍爐取暖多過結識當地西人或土生,才有這誤解。試想想,藍絲怎會選擇移民去美加澳紐英?去與自己政治取態相反的地方?而美加的民調顯示,現時八成以上的當地人,都是不喜歡、甚至敵視中共政權的(可參閱筆者前文〈習近平舊金山之行〉,灼見名家,2023年11月24日),而筆者所認識的土生土長華人,清一色都是黃絲的同路人,無一人贊同中共處理華為事件的手法,特別是不合理地長期拘留兩名米高。

而剛移民或遷回英國的多名黃絲KOL紅人,如吳志森、鍾劍華、吳明德、羅家聰等,他們相當勤力在網上發表意見,特別是與英國新移民有關的。無疑,近期用BNO方法移英的人眾多,但英國華人數目,實只是全球的1%,僅是加拿大的四份之一、美國的十份之一而已,所以聽取這些KOL的意見時,便應考慮他們地理上的局限,因為英國新移民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與美加澳紐可能有很大分別。筆者2018年旅遊倫敦,唐人街的簡體字招牌多的是,2023再遊,不少已改回繁體字了,北方菜唐餐館亦只剩得小貓三、四隻。

倫敦的唐人街,現又回復到昔日繁體字的世界。(Shutterstock)
倫敦的唐人街,現又回復到昔日繁體字的世界。(Shutterstock)

更弊者,好幾個這類英國KOL紅人,可能對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政情一知半解,仍然盲撐特朗普,以為他會在今年選贏拜登,更以為他會比拜登較嚴厲打壓中共。其實,特朗普見錢開眼,有奶便是娘,他前次執政4年的頭3年,是可以與習近平稱兄道弟的,而他一直臣服普京,普京與中共是什麼關係?如果他猛力打壓中共,便是打壓普京。美國民主黨較執着意識形態、較講人權,更反對普京侵略烏克蘭,而特氏則容易被人收買、被人執到痛腳。

在海外華人中,死硬派藍絲實少之又少,如果有,便是少數中的少數、又少數!假以時日,他們多數會回流返香港或大陸(可參閱筆者前文〈海外藍絲究竟有幾多?由許智峯澳洲被襲說起〉,灼見名家,2022年8月17日)。當然,中共的大外宣/統戰能力不容小覷,有些不太懂事的華人便被影響到,亦不排除一些有「大聲公」級喉嚨的藍絲,可能是身負特別任務,或有利益考慮,所以勇於發言、搖旗打鼓吶喊,更騎劫了一些華埠傳統會社,唯獨他們對當地一般華人的影響,尤其是對土生和香港新移民,實微乎其微。

在目前中美新冷戰的大環境下,中共在亞洲和歐洲亦四面楚歌,再加上如華為、大陸領事在曼城打人、倫敦火車站大小粉紅鬧事這類難堪之事(見筆者在灼見名家的多篇前文),藍絲在美加英澳紐等地,實已成過街老鼠,將寶貴的大外宣資源花在他們身上,這不只是浪費,極可能適得其反。而藍絲大力唱衰海外華人的坎坷,甚至揶揄他們只配做「遞菜斟茶」的二等公民,目的當然是想減弱港人的移民意欲,但得罪5000萬的海外同胞,是否明智?他們其實是在幫中共統戰部門倒米。

毫無疑問,華人不懂或不適合民主的謬論,已完全被半億的海外華人和台灣人識破了,縱使不是所有民主政體都十全十美,但孫中山的遺願,華人能夠用民主方式治國、華人有投票權和參選權,便是三民主義中民權的體現,亦已由台灣、新加坡和美加澳紐英等地證實是絕對可行的。

而海外華人作為傳承華文化的一份子,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共容較強的國家中,如加美澳紐,甚至是南洋的新加坡,便更責無旁貸了,縱然中文非多數海外土生華人的第一語言,但事實上,連學中文的非華人亦多的是,而洋人和華人的漢學家更遍及全球、著作等身。5000萬的海外華人,加上3100萬的台、港人,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海外華人2024系列 2-2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