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評論節目 : 香港藝術節2024「上海崑劇團《牡丹亭》全本55齣」
日期 : 2024年3月2日至3月3日
地點 :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上海崑劇團再臨香港,為本屆的香港藝術節上演全55齣《牡丹亭》,分三本三場,以兩天時間演完。大半年前,另一隊也是擁有國內一級演員的崑劇團,也來演出三本的《牡丹亭》。所以今次「上崑」來港的演出,台前幕後的壓力可謂非常大。上次另一隊來港的崑劇團,分三晚湊合成27齣的演出,筆者擔心個人的精力有限,所以隨意揀選較少機會演出的下本來欣賞。今次上崑的日程更加緊密,兩日之中是場接場地演出整套作品。對於演員來說,體力的考驗相當大。不過嚴格來說,場口之間都能夠有休息的時間,因為內容豐富的劇本裏,當中有很多配角大顯身手的機會,那擔當重要角色的演員,也可以養神養聲,預備下一幕的挑戰。倒是對於小樂隊而言,雖然三本也有不同的司鼓司笛,但其餘樂師,也要演奏三本的音樂。而對於觀眾來說,可說是最虛耗精神的一群,因為每場都要靠自己,去接收去欣賞辨識。集中力的要求,不下於團內的導演和舞台監督。
全本變成三場演出 崑曲女小生出彩
筆者這次是三本也出席欣賞的。全55齣的劇本,上崑抽絲剝繭,本着只刪不改的方針,將全本變成三場演出。作為一個行外人,除非深入研究過劇本並有所對照,其實刪減了什麼,也不會發現,而且也不重要。而今次願意看足三本的動力,則來自團中挑選飾演柳夢梅的人選。女主角閨門旦羅晨雪,對於香港觀眾來說絕不陌生;但飾演「男主角」的胡維露──一位漂亮的女小生,肩挑這個重任,可非得到師長輩與劇團內身經百戰的過來人行政員的充分信任不可。兩位去年分別獲得殿堂級的梅花獎及白玉蘭獎。但胡維露,幾年前其實曾隨團來港,演出過《牡丹亭》的折子。當時相較於團中幾位男性小生,胡維露非常緊張的表現,無疑令人相當擔心。她的小生扮相漂亮俊俏,但聲線薄弱,幸而還未出到明顯的女腔。她當時緊張的表現,令得身軀不自然、眉頭又深鎖。心想這位女小生,光有一個亮麗的外表,而這亦不是同輩的師兄弟們所欠缺的,那往後她倒要怎樣再捱下去呢?所以今次嚇然發現她嬴出一眾男小生,而當起全本的「男主角」,倒真的要慢慢嘴嚼她的蛻變。
話說,女小生的路,無論怎樣也不夠男小生來得容易。那為什麼還要栽培女小生呢?當然,首先就應該是根據學生的長處去護養;第二,從商業角度看,當然就是讓觀眾有更多的選擇吧!筆者是這18年才開始看崑劇,早已錯過了依然健在的先輩他們的黃金時期的演出。對於崑曲女小生,過往亦有出色的年輕一輩來港獻藝。外型打扮上,女小生還能以穿衣和厚鞋底搭救,相貌也可以經由塗妝而增加英氣。但作為戲曲最重要的一環──唱腔,這是沒有任何機會可以遮掩的,演員只要一開口就穿崩,令觀眾的所有幻想都消失。即使唱的是吊高的高音,但一下用聲不當,那唱出來的到底是女聲的高音還是男聲的高音呢?至於低音音域,男與女身體的構造本就不一樣,女性要唱出悅耳的低音、而且還要具備動聽的男性聲線的音色,可謂絕頂困難,搞不好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阿婆聲」,但這種情況,在其他省份的戲曲劇種裏,卻並不罕見!可是,在一切講求完美雅緻的崑曲唱腔裏,卻不可能登得上大雅之堂。所以,即使在西洋歌劇的範疇裏,「女唱男」這種女聲男高音的人才,亦是萬中無一。更何況,在崑劇裏出現的這類小生角色,往往卻是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呢!
胡維露完美演繹柳夢梅 幾可亂真
全本的《牡丹亭》,男主角柳夢梅這個角色,包含了巾生和小官生的行當。即使是男性的小生演員,也未必能夠完全兼顧兩者。胡維露在第一本當晚,嚴格來說表現相當平凡,這也與筆者對於她幾年前來港演出的印象差不多。身段雖然自然了不少,但唱腔呆板、唸白還險要地出現男女聲混合。在這一本裏,角色是倒楣的柳夢梅、及杜麗娘小姐夢中虛構出來的完美柳夢梅,胡維露壓場的能力較為不足。可是,到了第二天「中本」的演出,胡維露卻彷如變成了另一個人,這裏由獨腳戲的部分開始,《拾畫》、《玩真》,胡維露不講求當暗室花痴的演繹,貫徹地將「上本」她建立起來正直的柳夢梅,繼續演變。不過,在這一本裏,大概發揮的範圍更加適合她,不用說唸白的抑揚頓挫,就是唱腔的掌握,她已能夠將一位優秀書生的形象,完美演繹,而演唱的音色,帶着良好的胸腔,厚渾圓潤,與同輩的男生相比,幾可亂真;而她掌握情緒的延頓、句子之間的留白,節奏雖然放緩,但與笛子及胡琴(如果沒聽錯,應該是高胡)的互動,令到這兩段折子,除了展現她出色的演唱技巧外,更流露出雅士的風骨,整個舞台,就被她一人所鎮住。而在「下本」裏,胡維露開始進入官生的行當,她在《鬧宴》的部分開始,行藏的踏實、大丈夫的氣宇,竟然能夠出神入化地展露,而在這幾段以後的演唱,小官生的型格與唱腔,對她來說竟然頗為合襯;唯獨是尾段穿起官服來,身為女子的柔弱身型、及精緻的臉蛋,卻未能好好地擔起隆重威嚴的官服而已。但整體上,令人不能置信地,確認到她能夠演和唱出一個完全騙到人的「真男生」的官生行當角色!唱腔與舉手投足,找不出明顯的破綻!
筆者第一次真正現場欣賞崑劇的演出,就是在18年前的香港藝術節,而當時才剛剛踏入少女時期的羅晨雪,就正是其中一位女主角閨門旦;岳美緹老師還來監督這班初見世面的十來歲「小演員」。她對上一次來港演出,為飾演《長生殿》的角色,但因為筆者選看的是第四本,而她只是客串織女仙子一角,因而沒有聽到她在第一本中飾演楊玉環的機會。今次羅晨雪飾演杜麗娘,是由少女演到少婦,在三本中的角色性格完全不同。而她在三場的表現,特別是演和唱,可謂完美而自然至極。不過,從一開始,便發現經典的羅晨雪,卻已消失了。她在「上本」的懷春少女演繹,陰柔但卻大方的行藏造手,非常優美典雅。可是,她過往習慣在句子間隔時,鼻息之後稍頓一頓,才再拉音融入下一個字的獨特唱腔,卻再不復見。起碼,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的揚聲器播放下,完全聽不到這種令人懷緬的音色演繹。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方式過於造作,拉音像貓叫的唱腔過於嬌嗲,但個人認為在演繹如杜麗娘這類尋夢少女的閨門旦行當範疇內,會令角色更加鮮明;更何況這種演繹,亦為羅晨雪能夠輕易駕馭的絕活,突然消失了卻真的令人感到可惜。不過,可以說只是沒有過往那麼明目張膽而已,但羅晨雪在「上本」展現的嬌媚,依然是非常成功的。而減弱了少女味,對於銜接「中本」和「下本」而言,表現人物唱腔的統一性,便相對地更易於為人所接受。而羅晨雪在杜麗娘化鬼後、及還陽成親後的唱腔演變,今次與其說是傾向正旦的音色,倒不如說是混入了京劇青衣的發聲方法,這在表現情緒激昂或憤怒時,非常明顯。穩定而具有力量的音色,過往並未在筆者欣賞她的演出中出現過。羅晨雪在其他技巧性的身段造手上,幾年來應該還下了不少功夫。對於走「鬼步」,始終還不是她的強項。幾年前,大概應該是在《幽媾》裏,她是在舞台最後方走的,走到一半就盪了一下。今次,她讓觀眾清楚看着她的裙邊,大膽地在舞台邊飄過。在「中本」兩個不同的場口都走了一大段。每次的頭段都完美,只是走多了就難免露出瑕疵。不過,她卻在「中本」及「下本」,都各完成了一個在舞台前方的完美「臥魚」,大概是在《冥判》及《圓駕》兩幕裏,速度不快,但優雅而且維持良久,身段柔軟。
出場角色多 老生袁彬身段下了功夫
胡維露與羅晨雪的配對,對戲上令人看得也相當舒服,就算是在談情的情節,演繹上也自然而且合拍。在造手的同步上,大概是刻意地不一致的安排,比如在「下本」,兩人在婚後,夫妻臨別前的對唱,兩人極不一致的水袖功,起初倒令人看得頭暈眼花。不過,既然兩個角色有各自的情緒,那最後收袖完場又倒令人感到自然不過。
55齣劇全出,即使當中刪減了場口內容,但出場的角色還依然多的是。今次,更有由倪廣金飾演的湯顯祖,亮相於書桌前,將人物故事,由提筆起始,及圓滿停筆的兩幕,角色從他的書卷中,活現出來的情節。文武老生張偉偉演杜父杜寶,聲音宏亮,儀態正直,演唱表現淡靜但感人,在當中一段獨腳戲的演唱,最為出色;而在身段的武功上,他還與演官兵的演員,上演了一段不肯定是否叫「横蹉步」或是「蟹子步」,因為找不到對應的表演資料,所以只能猜估該步法功夫了;但一眾演員節奏整齊,踏步聲音非常合拍。而另一位老生袁彬,演的私人老師陳最良,有趣的表現,在整部戲中所擔任的橋樑,非常出色而重要。他在身段上也下了幾多功夫,「下本」裏一段搞笑場口後,他演繹昏厥而作了一個驚險的平板後倒,身軀平直輕盈,仿若無聲無色,頭背直倒臥舞台上,令人一度以為他發生了意外,功夫的真實程度令人驚嘆!上崑的武術演員,在《冥判》及「下本」的軍事場口,前空翻、連續原地後空翻、飛身一字馬着地、甚至「湯馬斯盤旋」,可謂少不了。眾演員身手亦相當靈敏而輕鬆。而在冥殿的場口,陪伴杜麗娘出入的大頭鬼,演員亦上演了「矮子步」,演員步法自然輕盈,演來就真的如短腿一樣,行藏淡定平穩。
除女小生外 亦有兩位丑生「反串」演出
整部劇中,今次除了由女小生胡維露,女扮男裝外,另外亦有兩位丑生「反串」演出。飾演石道姑的孫敬華,演身體與命運都為天所弄的中年女子,假聲的演出,效果當然就如一位肥胖婦人一樣,這與整個外型也相應。孫敬華扭擰搖曳的動態,表現石道姑徐娘半老、不減風情,身段就與女人相當相似;而他將這個苦命女人,即使從事嚴肅工作,卻對人生及別人的人生,都抱着正面思維的喜劇角色,增添色彩。另一位分飾「上本」大花神的譚笑,為搞鬼而令杜麗娘命絕的「誤殺」黑手,裝束雖然古怪,但扮相還頗俊俏,唱腔亦嘹亮。「中本」搖身一變,反串為溜金王李全的老婆楊婆,男扮女裝改腔的諧角對於他來說,似乎發揮的機會一般,嚴格來說,演繹上可以更潑辣、可以更霸道,成為場口中的焦點。
其他的演員,飾演判官的花臉吳雙,拉大嗓但慈祥的演繹,把冥界的黑暗印像減低。而演杜母的老旦周婭麗,演技的踏實表現雖然令人信服,但始終帶點年輕聲線的她,唱腔的感覺上便稍稍欠缺說服力。不過,時間是可以自然地彌補這一點的。飾演丫環春香的六旦周亦敏,穿插於多位主角及配角之間,形象也頗鮮明。可是,在揚聲器的播放下,她的唸白聲音似乎過於高尖,唱腔的表現還是溫婉的,大概擺放收音咪高峰的位置可以改善一下。另外飾演李全的花臉馬填欽、飾演奸官苗舜賓的文丑胡剛,及演柳家丁郭駝的文丑朱霖彥,他們在點綴不同的場口時,即使不是站在目光焦點的位置,但令觀眾放鬆心情的節奏,讓情節順暢地銜接,對於戲味緩急的掌握,其實亦相當重要。演唱皇帝的演員,並沒有粉墨登場,即使唸白,也只是在後台。不過該演員聲線宏渾,威嚴有力,亦令觀眾對於這神秘的皇上,感到更加高不可攀。男女群眾演員的人數亦不少,而這次沒有被選中擔任角色的演員,亦要退居扮演群眾了。
司鼓與司笛,三場都有不同樂師,但如果說跟隨主角的重要唱段來說,筆者覺得其實三場都合作愉快。反而對於偶然演奏的古琴、高胡,在襯托情景和演唱方面,每每突然有神來之筆,觸動人心。第一場在音響播放上是比較差的,可能工作人員還沒有熟悉場地的效果,所以「上本」開場時的群戲,歌聲吵耳得有如看幾十年前的山歌電影。不過,音響工程師在第二天的演出,兩場表演的效果均令人滿意。其實在文化中心的大劇院裏,最理想的音響效果是真假聲同步,亦即觀眾還能依然聽到演員在台上唱出的自然投射的聲音,這在崑曲演出上非常重要。不過大劇院太大,要做到這一步,要花的測試時間將會更多。不過音樂與演唱的平衡倒是做得不錯。筆者今次坐得非常遙遠,所有聽到的歌聲,都是從揚聲器播放出來的,完全沒有聽到、感受到演員的氣息的機會;而另一樣欣賞崑曲的重點──看着演員的眉梢眼角嘴臉的變化,更是全無可能。在緊密的齣幕交代中,上崑在場口的節奏上,令人滿意。每場超乎集中力上限的時間,尤其是第一晚突然將半場休息取消,觀眾連續三個小時,眼簾耳窗腦門全開,不斷接收每段每句的表演,主辦單位並沒有令觀眾看得疲累,明顯就是留白、間隔、調度成功的主因。在三場沒有多少機會整理腦內接收資料的演出中,筆者希望沒有把演出環節的內容掉亂,就心滿意足了!對於上崑這次55齣「只刪不改」的《牡丹亭》,整體上感覺良好,熱門重頭戲的表現,特別對於兩位主角的演出,亦有驚喜的新藝術體驗!
後記
打開場刊,多位曾在編寫這部濃縮刪減版的幕後功臣,原來早已仙遊了。包括了最近離世的藝術指導、本世紀現代崑曲傳承的「大」班第一代、丑生劉異龍先生。幾年前,他與其他幾位同輩老師,帶着年輕的崑曲後輩,訪港演出《牡丹亭》折子。當時亦包括今次的兩位主角──羅晨雪及胡維露。欣賞崑劇,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多年來,還未搞得懂曲牌、造手、走步等等等等,每個細節複雜,分類亦多,還未計算唱腔在詩句音韻中的變化。對於屬於中國的古典音樂──崑曲,幾近失傳的劇種,竟然是現存老師們憑記憶,耳目相傳手把手調教出來,對於每次還有幸聽到本質上還未被沖淡走樣的原味流傳範疇,心裏還敢怠慢面前的每一句嗎?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