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擔心香港靠借度日 債冚債後果由下一代承受

如果你發債,是用來投資一些大型基建項目,這樣便沒有問題,但假如連年發債,然後把借貸支付日常開支,以至用來「債冚債」,香港財政很快會陷入乾塘。

我自問是一個樂觀的人,但是當你見到自己家園,財政狀況每況愈下,難免感到憂心仲仲,我主要擔心的並非像我們擁有相當年資的一代人,而是擔心繼續在香港生活的年輕人。

以前香港管財政的人(掌櫃)被人批評最多的,可能是「守財奴」一詞,這當然包括我在內。香港經常被人批評,究竟庫房囤積那麼多現金有何作用?我想在多年後,大家終於明白歷任掌櫃的用心。當看完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我想很多朋友與我一樣,最令大家憂慮的是,香港將要借貸度日。

無可否認,香港已經正式進入結構性財赤的年代,政府自然要尋求開源之道,節流之法。最理想的自然是經濟暢旺,政府所有稅收都能大豐收,賣地又理想,那麼便不用大灑金錢左堆右砌,但恐怕有一段時間,這個景象都未必可以會重現。

正如我之前向大家提過,歷任財爺在位之時,大家曾經扭盡六壬,想出所有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的方法,當然加稅加費是難免的,但絞盡腦汁之後,都想不出有哪些措施可以不帶來極大痛苦,而且都是不容易實行。正如推出標準稅率兩級制和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兩樣疊加起來,一年增加的收入不足20億,但香港現時面對的是千多億元債務,這些增加的稅收根本是杯水車薪。

香港不像某些地區可以大量印鈔

全世界很多地方政府確實都以發債來支持政府的經常運作,所以才會有人認為,債務佔GDP的一成多並不是大問題,但香港只是一個地方特區,不像有些地方可以大量印鈔,所以把香港與其他國家作比較,並非太適合。

須知道,香港永遠不可能使用借貸得來的錢來應付日常開支,如果你發債,是用來投資一些大型基建項目,待項目落成後有長期的經濟回報,這樣便沒有問題,但假如連年發債,然後把借貸支付日常開支,以至用來「債冚債」,香港財政很快會陷入乾塘。那麼,庫房空虛有什麼後果?首先,對香港信用評級必然會有影響,參考外國經驗,為了支付債務利息,加稅加費會陸續有來,然後各項公共服務大縮水,這些都會由子子孫孫去承受。

何況,現在仍然處於高息年代,推出債券沒有四、五厘息,是很難吸引買家,他們寧願將金錢存放銀行,都有相若的回報,但是當你要支付如此高利息時,你將借來的錢物色投資項目,能否這般容易尋求至少十厘的回報去支付利息?這個可能要費盡心思亦未必想出善策。

說到底,香港政府不可以只看收入部分,一定要削減政府開支,當然包括經常開支,亦需要留意非經常性開支的部分,例如基建項目,否則永遠走不出結構性財赤的怪圈。如果不想辦法理順好財政,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下去,與《基本法》對特區公共財政要量入為出的要求是否相符呢?

原文見於曾俊華Facebook網誌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