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AI時代

學生在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時需要多樣化的能力和態度,這樣的教育模型才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ChatGPT橫空出世後,生成式人工智能(AI)遍地開花,打開人們對AI應用在各種終端設備的想像。然而,由於它僅僅是通過學習現有數據模式來生成新內容,而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判斷能力,所以無法理解人類價值觀、情感和倫理,也無法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為此,在討論生成式AI的能力和應用時,以人為本成為一個重要的原則。

早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在探討未來教育的新型態、未來人才的新樣貌時,提出要以前瞻性的視野,探索如何打造學習環境以滿足學生未來需求。但他們不約而同將重點放於全人教育。畢竟教育的未來,就是賦予下一代力量,讓他們得以擁抱和發展自己獨特的人格特質,以確保生成式AI的應用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並且對人類和社會有益,這是科技難以取代的特質。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全人教育才是關鍵。

賦能下一代 擁抱個人特質

例如OECD在探討2030年的教育願景時,強調知識的傳授並非學校唯一要務,學生的能動性與幸福感也很重要,換言之,教育的目標應該超越單純的知識傳遞,並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技能、態度和價值觀。所謂技能,包括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成功的關鍵因素,譬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創造力、溝通和合作等。態度,涉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自我效能感和責任感等。價值觀,則涉及學生對道德、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的理解和承擔。這些全面的教育觀點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並將學習置於現實生活和社會的背景中。

至於WEF先前發布教育4.0框架,提出很多學習要素,當中特別強調創造力和創新、協同合作、跨文化素養、學習技能、倫理價值觀、適應力和成長型心態等等。學生在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時需要多樣化的能力和態度,這樣的教育模型才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由此,教育的不斷進步需要教師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在熱情、使命、職業和專業之間找到共通點。我們需要與孩子一起探索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和擅長的領域,同時考慮到社會對這些領域的需求以及可獲得報酬的機會,逐漸發掘未來的可能性。

若要幫助孩子擁抱和發展獨特的人格特質,教育家Anne Knock有以下3個建議:

拓展心智的多元發展

根據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理論,學習不僅限於思考,而是可以透過身體感受、肢體動作、空間環境和人際互動等多種技巧進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着愈來愈多、愈加複雜的資訊,以及更抽象、更專業的知識。因此,為了提升學習效果,我們可以超越大腦的界限,運用多元且跳脫傳統思維的方法來進行分析。Anne Knock分享了以下3種方法:

  1. 體驗式認知:強調通過實際體驗和實踐來獲取知識和理解,並將直觀感受、動作、手勢、感官等應用於學習中。
  2. 情境式認知:強調將學習放入具體情境中,以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和轉化。
  3. 分散式認知:強調知識分散在個人、環境和工具之間的互動中。通過討論和分享,我們可以從專家、同儕和團體中學習、澄清或解決問題。

以積極態度擁抱未來挑戰

面對社會日益複雜的挑戰,我們必須不斷摸索,保持樂觀,並相信即時身處混沌當中,一切仍有轉機。而且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需要以適合的角度來檢視,因為很多事情沒有單一解決方法。Anne Knock逐提出了一個有助於決策和行動的方案──「4C」框架。當中提到我們不單要了解問題的情境(Context),而且要意識到問題所須的變革(Change)和相互聯繫(Connections),更加重要的是,覺察問題的複雜性(Complexity)。若然問題無法掌控,我們可以交給專家處理或是尋求幫助。如果問題非常複雜,我們需要處之泰然,心懷盼望。

邁向深度學習之路

有些學生可能只會關心如何應付考試並取得高分,而忽略了深度學習的重要性。他們的學習動機僅限於外在因素,而非經由孩子們內在的純粹好奇心所驅動,因而影響學習品質。因此,成年人需要思考如何營造一個能引發孩子內在動機,促進深度學習的環境。

然而,深度學習仍然需要一定的基礎。例如,同儕合作常常能激發深度學習,但孩子們需要先掌握足夠的表面知識,才能在與同儕討論和學習時取得最大效益,所以表面學習和深度學習兩者並不互相排斥。此外,將知識和基礎視為技能一樣培養,可以讓孩子們在面對新情境時能夠善用所學,引發真正的深度學習。當孩子們從表面學習邁向深度學習時,他們的內心思考也會從考試導向轉變為興趣導向。

面對人工智能的變局,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並將焦點放在以人為本的未來上。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創新,找到平衡和解決方案,以確保科技的發展能夠真正造福人類,而不是取代或削弱人的價值。

參考資料:《未來Family》數位周刊

投書者簡介:

中學老師,任教數學及通識教育近20年。
醉心鑽研各種教學方法,相信課堂總有奇妙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