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為慶祝60周年,2023年起陸續舉辦「跨粵──跨領域粵語書寫研究」、「觀乎人文:中國文化傳統的省察與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屆葉嘉瑩中國文學講座、「含芬吐露」六十周年系慶專題系列演講、「王澤森──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講座、第五屆大學中文論壇、第二屆京港澳高校中文學科研究生論壇:中國語言學的理論前沿與實踐探索及詩聯創作比賽等,活動豐富多元。
2024開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並與香港中央圖書館合作舉辦「花雨弦歌」系列講座,分別於1月13日由陳煒舜教授及徐瑋教授以「典則以麗」為主題,分別演講「歷代帝王師淺說」及「漫遊宋詞的藝術空間」;2月17日由陳濟舟教授及崔文東教授接棒以「文隨境遷」為主題,分別演講「漫談香港『董富記』與上海『書隱樓』」及「魯迅漫步神保町」;3月23日再由郭必之教授及潘銘基教授壓軸以「經典今詮」為主題,以「十九世紀廣州粵語音系的重建及其演變」及「動物世界裡的仁獸」進行演講。
1月13日陳煒舜教授在「歷代帝王師淺說」演講中提到,古代帝王作詩之舉,常常被後代譏為「附庸風雅」,但事實上,帝王作詩除了言志抒情,更重視以詩教化臣民。但漢魏六朝及初唐文壇,多有帝王以詩達意,但並非以政治為目的,文學性仍是高於政治性。直至唐朝中葉後科舉發達,士大夫的影響力才逐漸大於帝王。
徐瑋教授則以「漫遊宋詞的藝術空間」為題進行演講,她提到所謂「宋詞」,乃專指宋代的流行歌詞。宋朝詞人透過婉微的筆觸,曲盡人間情感,宋詞也成為中國古典韻文中最為細膩的文體之一。她並舉了幾首著名宋詞為例,讓現場聽眾觀察其中時空與人事的對照,一探古人之幽情。
在2月17日的演講中,陳濟舟教授首先以知名作家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及王安憶的《考工記》兩部小說,藉由書中提及的兩座分別位於香港及上海兩個城市歷史中的宅子:董富記、書隱樓,衍伸探討人與住宅、人與物件之間的關係,當承載着個人、家族和城市歷史的宅邸不復存在,個人的情感和記憶又將如何透過文字書寫體現?小說家在物件即將消亡之際,透過文字介入保存了人與物的共生及情感關係。
崔文東教授接着以「魯迅漫步神保町」為題,與聽眾分享一生嗜書如命的中國著名作家魯迅,在東京求學時如何與神保町的二手書店結下不解之緣,透過大量閱讀,奠定其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的基礎。崔教授在演講中結合魯迅親友的回憶與一手資料,重構其年輕時代留學日本購書、讀書的的歷史場景,探求其文學知識與文學素養的源泉。
「花雨弦歌」系列講座剩下3月最後一場,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往聆聽。
!doctype>2024文學月會 經典今詮
主辦: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日期:2024年3月23日(六)
時間:11:00 am – 1:00 pm
講者:郭必之教授
講題:十九世紀廣州粵語音系的重建及其演變
講者:潘銘基教授
講題:動物世界裡的仁獸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語言:粵語
免費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