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給龍年的啟示

香港要搶人才?請先由做好自己開始,這便是孟子給我們的龍年啟示!

新年伊始,按照慣例,鄉議局主席在大年初二便往沙田車公廟求簽,務求為香港問得一年運程。今年,劉業強主席求得第15號的中籤,籤文為:「斧斤持以入山林,未得之時那處尋;損了良材失卻力,獻君留住待春臨」,解曰:家宅平吉,占病作福,婚姻不合,自身平安,求財未遂。

待時的重要性

劉主席與解籤人如何分析,自是有其獨特的學問。「斧斤」云云,顯然是來自《孟子.梁惠王上》那篇著名的「寡人之於國也」章。全文篇幅頗長,不便盡錄,但有以下的一段文字: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要說明的是王道治國的開始。如果在農民耕種收穫忙碌之時,不去徵兵徵工,而佔用了耕作的時間,那麼糧食便會吃之不盡了;到池塘捕魚之時,不使用太過細密的漁網,那麼魚鱉也就同樣吃之不盡;砍伐樹木要有固定的時間,如此則木材也就用之不盡了。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之不盡,這樣下來老百姓對生養死葬皆無遺憾。在上位者如能使老百姓對生養死葬皆無遺憾,這便是王道的開端!

朱熹《孟子集注》。(明正統經廠刊本)
朱熹《孟子集注》。(明正統經廠刊本)

回到車公廟的籤文上,「斧斤持以入山林,未得之時那處尋」二句說的便是孟子所言的「斧斤以時入山林」。孟子此句的重點固然是在「時」字。「時」也是《孟子》書裏的重要概念。樹木可否砍伐呢?孟子以為如果砍伐樹木有一定的時間,木材也會用之不盡。按時伐木,也就表明只砍伐樹齡足夠,可供砍伐的樹木。如果連幼小的樹木也砍伐的話,將來便沒有木材可用。時機不對,做些什麼也是徒然。「未得之時那處尋」,時機未到,苦苦追尋也無補於事。因此,待時最為重要,孟子要我們等待適當的時機,車公靈籤持見略同。

在《孟子.公孫丑上》另一段文字裏,孟子援引了一句齊國的諺語:「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可是不加努力,機會轉瞬即逝。孟子引齊人所言指出縱有聰明才智,不如把握機會;縱有耕田之鋤頭,不如等待耕種之時節。因此,努力以待時總是成功的關鍵。籤文「未得之時那處尋」,那該如何去尋呢?時機未到,應當努力裝備,也不用過分悲觀。可見,香港的現況如何,車公也就明白告訴我們,種種困局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幸好有「時」,等待並不等於坐以待斃,而是要好好裝備,「獻君留住待春臨」,靜待着春天的來臨。

戰國時代的孟子

孟子,名軻,戰國時代鄒人。孟子嘗言在較他早的春秋時代乃是「無義戰」。但戰國時代較諸春秋時代,戰爭的規模更大,死傷更為慘重,《孟子》書裏便多有反映。就在「賓人之於國也」章裏,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述說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鄒國亞聖公孟子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鄒國亞聖公孟子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孟子是勇敢的人,面對時君,毫無懼色,犯顏諫諍。梁惠王喜歡以戰爭擴充領土,孟子便直言「王好戰,請以戰喻」。這就如同我們看到發動戰爭的國家領導人,然後便說:「你那麼喜歡發動戰爭,那麼我們便用戰爭來打個比喻!」這是孟子的因勢利導,是他重要的遊說技巧。梁惠王以為當時梁國的情況,以為自己已經盡心盡力以治國,較諸其他諸侯國,沒有一個君主能夠如同其治國之用心。可是,別國的老百姓沒有減少,而梁國的老百姓也沒有增加。梁惠王不明所以,因而向孟子提問。

孟子以為梁國與其他諸侯國,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關係。別國沒有推行善政,但梁國也好不上多少。孟子提出了他以為理想的治國境界,推行仁政,必成王道之國。可是,梁惠王只懂與其他暴虐的諸侯國加以比較,而沒有想到該如何做好自己,這才是梁國的問題所在。讓我們回到籤文之上,香港時常說要跟周邊城市競爭,這本非壞事。重點是我們有做好自己嗎?要經濟回復繁榮,我們有在推動正確的政策嗎?旅遊業要復甦,我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嗎?周邊城市取得了成功,我們有去審視其中的原因嗎?疫情三年,其他地方做了多少,我們又做了多少呢?

梁惠王諸多藉口,孟子說:「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當時的梁國是豬狗能吃上人吃的糧食,但梁國卻不曉得及時收購糧食以備荒年;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沒想到要打開倉庫賑濟災民。老百姓死了,便只說不要怪我,只怪責年成不好。孟子以為這種說法,等同拿着刀子殺了人,然後卻說「不要怪我,請怪責兵器吧」並無分別。最後,孟子指出:「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不要諸多藉口,怪責別人,做好自己,才能吸引別國百姓投奔梁國。看到這裏,我們也就明白了車公靈籤的用心,香港要搶人才?請先由做好自己開始,這便是孟子給我們的龍年啟示!

潘銘基